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進入最嚴峻時期,台灣在陳時中部長的沉穩指揮下死守住最前線的灘頭堡,傑出成效讓全世界都讚嘆,但最關鍵的是對抗病毒的武器「疫苗」遲遲未能問世。就在此時,一位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力軍默默加入戰局,那就是台灣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簡稱智財局)。
自新冠肺炎爆發之後,醫學界陸續有傳出幾項舊藥有所療效之消息,如瑞德西韋、抗流感藥物favipiravir、奎寧+日舒等,美國總統川普甚至公開倡議奎寧的療效(錯誤示範,請勿效法)。這顯示,「舊藥新用」已是當前對抗新冠病毒最主流的作法。
不過既然是「舊藥」,就代表它本身已有專利,若要「新用」,研發過程中就可能存在專利侵權的風險。一般廠商或研究員若沒有國際大藥廠的資源,或是資金雄厚大集團的支持,很容易因為資訊斷層而有所顧忌,導致進度耽擱;或是在成功研發後才發現自己將陷入專利糾紛中。
值得喝采的是,3月20號,智財局發佈一份名為「新冠肺癌國際上臨床試驗藥物之我國相關專利資訊」報告,針對市面上的舊藥專利做了完整的分析,提供廠商於研發初始甚至是決定投入相關研究時即可避免此等風險的有效建議。
這份報告堪稱疫苗開發商的「避開地雷指南」,將既有舊藥的專利情況分為三類,並針對各類情況,提供廠商於研發初始甚至是決定投入相關研究時即可避免此等風險的有效建議:
第一類:在台灣未有專利,此類多數是存在已久的舊藥,另外有少數僅在國外有相關專利,若歸此類則無須擔心法律問題。
第二類:藥品的核心專利不在台灣,此類可嘗試使用迴避設計來避免專利侵權。
第三類:藥品的核心專利在台灣已受到專利保護,須透過授權才能使用。
這份報告的問世,等於替疫苗研發者提供了一個強力的後盾,加速研發能量。因為相較於其他產業的專利,藥品專利涉及高度醫療專業知識,在專利檢索上難度更高。
有鑑於此,智財局化守為攻,主動出擊,由局內熟知醫藥專業知識人士彙整出國際上臨床試驗藥物在台的分布狀況,一方面協助提供醫藥界參考資料,亦希望能避免企業與研發單位的專利風險,使其更為安心地專注於研發之上。
這不是智財局第一次針對國際重大事件發表過相關報告,早在2010年H1N1流感席捲全球之際,疫苗的製造技術正面臨急需不斷更新的挑戰,智財局就曾發表過「抗流感原料萃取製程及流感疫苗開發專利分析報告」,透過專利分析,讓國內更快了解全球相關技術發展趨勢,並提供國內醫療系統於防疫工作期間有力的參考資料。
過去智財局最廣為人知的業務職掌在於專利申請案件的核發審查,但那是屬於被動防守的範圍。此次最難得之處,是化守為攻,考量到專利侵權的防範往往攸關於每一公司的生存關鍵,因此能主動關注台灣各產業的需求,持續在礁石密布的專利海洋上,客觀地為各公司指引出一條安全的航道,扮演了最佳領航員;同時也培養了各公司尊重專利的法治觀念。如此作為,可說一掃過去公務機關總是被動作為的刻板形象,值得大眾給予掌聲。
作者簡介_張智為
學歷:交大應用化學系學士
經歷:宇東集團(Transpacific IP)台灣總經理,IAM全球Top 300專家
現職:台灣智慧資本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