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文曄大聯大案外案》為何祥碩扮演「白騎士」 寧願折價兩成賠很大?

文曄大聯大案外案》為何祥碩扮演「白騎士」  寧願折價兩成賠很大?

林宏文

科技

今周攝影團隊

2020-02-22 11:09

半導體通路商文曄、IC 設計公司祥碩昨 (21) 日宣布,雙方將進行增資並交叉持股,分別增資 1.7 億股及0.09 億股,換股比例為祥碩1股換文曄19股,完成換股後,祥碩將持有文曄22.39%股權,文曄則持有祥碩13.04%股權。

在換股案後,大聯大因為股權被稀釋,從原先持股29.9%降為23.2%,祥碩豪擲81.2億元市值的增資股,成為文曄第二大股東,也成為減緩文曄被大聯大收購及威脅的「白騎士」。至於文曄公司派加上自己手中持股,將可以掌控文曄超過三成股權,以更多的股權對抗大聯大的攻勢。 

 

值得注意的是,祥碩在此次結盟案中的換股比例,是以溢價21.58%,也就是相當於每股47.48元換得文曄股權,較大聯大公開收購的45.8元還要高。因此,若純從換股條件來看,確實對文曄較為有利,文曄董事長鄭文宗面對大聯大成功收購近三成股權後,透過這個交叉換股案,可以說鄭文宗又重新取得站上檯面的發球權。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文曄溢價21.58%,就等於祥碩折價21.58%,換股對文曄有利,當然就對祥碩不利。在這個換股案宣布後,接下來壓力將從鄭文宗身上轉移到祥碩經營層身上,包括祥碩董事長沈振來、總經理林哲偉,甚至幕後拍板促成合作的華碩副董事長徐世昌等人,恐怕都要花很大力氣去跟股東解釋,為何祥碩要拿出那麼大金額、而且還折價兩成的股權與文曄交換,未來又能夠獲得什麼綜效等等相關的疑慮。

 

祥碩股東勢必質疑此合作案

 

從幾個企業經營的簡單原則來看,就不難理解,接下來祥碩股東會如何質疑並挑戰這個合作案了。

 

首先,祥碩屬於IC設計業,IC設計業是一個高度競爭、淘汰迅速的行業,因此贏家通常被稱為「一代拳王」,祥碩雖然目前經營地順風順水,但若沒有將有限資源聚焦在本業的經營上,而是去做非本業的投資,這是股東最可能挑戰的第一件事。

 

國內IC設計龍頭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曾說過,IC設計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產品、產品、產品」,經營者要把全部精神力氣都放在發展產品上,不要把資源分散到其他地方。祥碩選擇與IC通路商文曄換股,而且還投入那麼大的股權,把公司大筆資源放在一個與產品本業關聯不大的地方,似乎有違IC設計業應該聚焦發展的精神。

 

其次,過去半導體產業很少有IC設計公司入股通路商的例子,原因當然有很多,一方面IC設計業毛利率都在四、五成,但通路商毛利率只有四、五%,兩者的產業特性及經營重點都有很大差異。而且,優秀的IC設計公司比較少見,好公司、好產品往往奇貨可居,但通路商進入門檻較低,扮演的是為IC設計公司服務的角色,在產業位階及談判籌碼上都遠不及IC設計業,這也是為何很少有IC設計公司願意花大錢去投資通路商的例子,如今祥碩反過來大舉換股還折價取得文曄股權,確實是很罕見。

 

在文曄與祥碩的換股說明會上,雙方都提到祥碩換股文曄有三大好處。首先可按持股比例每年分享文曄獲利,其次是借重文曄中國通路資源,打入中國正在成形的PC客製化零件需要,由於美中貿易戰讓中國大力扶植自有系統,對自主化晶片需求很大,雙方可以在這塊新市場剛成形前就先卡位,最後則是可以共同扶植新創企業,一起投資協助新的IC設計業者,讓新創團隊減少走冤枉路。

 

雙方提出的這三點好處,恐怕祥碩股東也會有一些意見。簡單來說,在認列文曄投資獲利的第一點上,這當然沒有問題,但重點是祥碩本身IC設計業的獲利更好,錢花在自家有競爭力的產品上,獲利應該會更高,這是機會成本的問題。

 

其次,文曄原本就是祥碩代理商,本來就要幫忙協助打進各家客戶,這是通路商的天職,其中當然也包括要進入目前正蓬勃發展的大陸市場,祥碩似乎不需要花那麼大一筆錢去投資文曄,才能得到服務。另外,祥碩未來擁有文曄高比重持股,是否會因此斷了與其他通路商的合作關係,例如祥碩目前也有部分產品是交給大聯大控股旗下的品佳代理,另外在歐美市場還有Arrow及Avnet等大型通路商,在祥碩持股文曄那麼大股權後,未來其他供應商會不會再出手協助祥碩,以及祥碩介入兩大通路商文曄與大聯大的爭執後,似乎都讓局面顯得更加尷尬與複雜難料。

 

至於第三點的共同投資新創,這個好處看來需要一點時間,屬於很未來的遠景。其實若要投資新創,別忘了祥碩背後還有母公司華碩,以華碩集團的實力,每天有多少新創公司想要敲華碩大門,希望華碩入股投資,祥碩似乎沒有必要為了取得投資新創的機會而付出那麼大代價。

 

回顧過去IC設計業的競爭史,真的有如拳王爭霸戰,新一代拳王風光上台,老一代拳王黯然退場,競爭永遠是殘酷且不留情面的。那些曾經風光一時的拳王,有的就此謝幕告別舞台,有的淪為普通平庸的企業,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偏離主軸,做了一些不適合的轉投資事業,有的公司不自量力地去投資晶圓廠,有些則在最得意時花大錢胡亂併購一通,最後結局都很相似,就是難逃拳擊場上一代新人換舊人的輪迴宿命。

 

祥碩近幾年來在產品開發上很成功,也取得美商超微公司陣營中非常有利的位置,成為高獲利、高成長及高股價的三高企業,也是IC設計業的一代拳王代表。但是,當所有事情都非常地順心如意時,經營團隊就更應該居高思危,謹慎思考下一步。

 

不過,在文曄與祥碩換股案中,祥碩股東心中最大的疑慮,也是股東將緊咬不放的關鍵點,應該還是祥碩以折價超過兩成來換股的這件事,這一點將是祥碩經營層必需與股東充分溝通的一點,尤其是目前持股祥碩15%以上的外資股東,對於股價一向算得很精準的外資,祥碩經營層恐怕要費一番唇舌全力應對了。

 

扮演幫大忙角色 為何折價換股

 

在文曄與大聯大的對抗中,祥碩被說服出來扮演白騎士,是幫別人一個大忙的角色,但在換股時卻被折價二成以上,怎麼樣都說不過去,廣大的祥碩股東恐怕會很納悶,到底祥碩經營層是在想什麼。

 

再回顧一下當年矽品與鴻海的換股案。當時郭台銘願意出馬擔任白騎士,幫助矽品林文伯一個大忙,在換股時當然會要求一點回報,因此鴻海換股矽品的價格低於日月光的收購價,似乎成為必然的發展。郭台銘是鴻海創辦人兼大股東,個人持有鴻海近一成股權,鴻海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公司與個人是綁在一起的,雖然鴻海最後沒有成功入股矽品,但郭台銘在談判中堅持鴻海應該取得的權益,沒有做對不起鴻海股東的事,應該是可以被肯定的事。

 

如今,祥碩換股文曄,折價幅度超過兩成,在還沒看到合作綜效前,祥碩就先付出一筆不小的代價,股東恐怕不會有好心情。所以,祥碩經營層力挺好朋友文曄後,到底能夠為祥碩帶來什麼好處,恐怕會是祥碩股東最斤斤計較的事了。

 

一位不透露姓名的外資券商就指出,這個換股案顯然對祥碩很虧,全世界很少聽到有高毛利IC設計公司去投資低毛利的通路商例子,而且投資那麼大比例,還折價兩成,把一票外資股東全都嚇壞了。「真的想不通,為何有專業經理人會想去淌別人的渾水,還嫌自己家股票漲太多、本益比太高,不惜折價也要去介入別人的爭端,這場仗真是有得打了!」這位外資也預估,周一開盤的股市,祥碩不僅要等著被外資調降評等,大概也很難逃股價重挫的下場了。

 

不過,外資看的比較是短線利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由於祥碩目前的股價903元是歷來最高,以史上最高的本益比換取文曄股權,若把時間拉長來看,祥碩未來若股價下跌,也不見得一定是輸家。從短線與長線不同的角色來看,結論是可能很不同的。

 

其實,祥碩股東對這個換股合作案可能有疑慮,但即使是在換股上占到便宜的文曄,也不見得就是取得一個好投資。例如,文曄占祥碩股份13%,不到兩成,無法以權益法認列收益,只能認列現金股息收入,而文曄以相當於一股大約742元換得祥碩持股,以今年祥碩預計配發12元股息,對文曄來說等於是股息殖利率僅1.6%,文曄股東的股權被稀釋了23%,卻只換到1.6%的收入,這當然算不上什麼好投資。

 

另外,文曄以祥碩歷來本益比最高的價位換得祥碩持股,未來祥碩股價若跌下來,可能也要承受資產評價損失,不過這件事何時會發生,大概也不是短線投資人會關心的事了。

 

文曄逆勢突圍 絶招頻出

 

從去年十一月大聯大公開收購文曄開始,至今雙方纏鬥已持續四個月,原本大聯大完成公開收購的佔上風局面,如今卻在鄭文宗祭出絕招,以股東會停止過戶日提前,封殺大聯大參加今年文曄股東會的機會,可以說是已經打得大聯大毫無招架之力了,如今又爭取到祥碩允諾結盟相助,再度讓局勢徹底豬羊變色,鄭文宗拿出比經營文曄更大的力氣應戰,逆勢突圍的實力也確實不能小看。

 

不過,戰爭當然還沒結束,可以確定的是,這場風暴會愈吹愈大,原本兩個男主角外又新加入一個男配角,戰場也將不再只是文曄的股權與經營權而已,祥碩今年股東會恐怕也不會太平靜,這場兩大半導體通路商的大戰,將是續集不斷、精彩可期。

 

回到熊本官員的台灣行,這一趟,檢驗的不只是半導體環保資優生台積電。10月4日,調查報告出爐,名稱頗長,《關於台灣地區半導體相關企業集中的環境影響現場調查》,換言之,這是「地下水之城」、「日本環境首都」所在地的官員、學者,對台灣各家半導體業者環保能耐的一次完整檢驗。

 

報告顯示正面訊息,「即使採用(比台灣)更嚴格的日本標準,大多數項目都能達標。」貫穿文內、不時被熊本官員提及的這個關鍵句,宣布了台灣半導體業者「順利過關」;而在通過嚴格考驗的背後,更代表國內半導體廠對環保的重視,以及背後一群為護國群山解決問題的環保尖兵,儼然已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一切,從這趟終極考驗的第一關開始看起:水。

 

簡單一個水質檢驗,熊本縣官員就分成多個區塊進行觀察,包括竹科、中科兩地科學園區的廢水處理廠排水處、周邊地下水、鄰近河川等;而後兩者還依據與排水口的距離進行不同檢測。「大多數項目都在日本的排水標準範圍內,且許多重金屬的檢測值低於檢測(最小)極限值。」不管在哪裡驗,報告都會提到這一句。當然不同區域仍有部分項目略微超標,對此,報告表示「證明與科學園區無關」、「台積電的熊本廠將會符合標準」。

 

台灣半導體重鎮廢水處理廠水質調查

▲點擊圖片放大

 

 

台積成產業環保意識提升關鍵

廢水處理技術與半導體同步演進

 

對於這份受到肯定的成績,長期耕耘國內工業、半導體用水過濾領域超過30年的旭然國際,感觸頗深。「早期,工廠可能都是直接排放廢水,後來慢慢地工廠陸續搬到工業區裡,開始受到工業區規範,排放廢水到工業區的地下汙水處之前,必須先處理到一個程度⋯⋯。」旭然總經理何宜瑾表示。

 

論及整體半導體產業對環保態度更明顯的分界時間點,多數業者直言,「大概是台積電生意愈做愈大的時候,又或是鴻海開始接蘋果訂單的時候。」畢竟,國際指標客戶會檢驗工廠是否符合法規,沒有達標就會要求改善,層層影響下,業者的環保意識也隨之快速提升。

 

當半導體廠對於「水」的環保意識提升,對提供解方的環保業者來說,就必須迎接一連串的高難度挑戰。以廢水處理來看,專攻化學廢液回收的信紘科技董事長簡士堡就表示,隨著半導體製程演進,廢棄物的種類以及量體不僅會同步增加,處理難度也會更形複雜,「有機溶劑的清運費用,近年來每年上漲達3至5%。」他說。

 

簡士堡解釋難度提升的原因,「半導體製程的奈米數字不斷縮小,代表必須清洗晶圓上體積更小的汙染物,」因此也會有新的清洗藥劑開發、清洗流程也會增加;再者,為了達到更快的傳輸速率,新材料也持續導入晶圓製造,「這些新的藥劑、流程,以及材料,都會造成廢棄物的種類以及數量增加,而加劇廢棄物處理的挑戰。」

 

廢液的種類、數量增加,本身已讓處理過程更加複雜,「那些新的化學品,又是愈來愈難搞定。」何宜瑾表示,不同化學品的廢液,必須找到符合化學相容性的管路材質,而每一次的半導體製程突破,就會用到愈來愈多的稀有元素,「你可以想像,化學元素表裡面常見的元素愈來愈少,罕見的元素卻在半導體製程上愈來愈多,處理門檻大幅提升。」

 

業者描述的挑戰情境,其實可以在晶片製程從十奈米轉進七奈米的影響,略窺其中奧妙。

 

2017年5月,全球半導體設備大廠美商應用材料宣布,為了達到更佳的導電性與減少功耗,將在個位數奈米(也就是小於十奈米)製程上,導入「鈷」這項材料。新材料登場,果然立刻引發新的環保需求,以台積電為例,在公司2018年的永續報告書中就表示:「因應製程變更、改以金屬鈷為新一代導線材料,(公司)新增高濃度含鈷廢水及研磨含鈷廢水分流處理系統⋯⋯。」

 

隔年,台積電內部一份《論先進製程廢水全鈷回收》的研究報告更寫到,「晶圓製程演進造成鈷用量增加,急需新廠務技術減少廢棄物清運。」報告點出,包括電鍍製程與清洗製程,都會產生新的含鈷廢液。文中並提及,到了2019年8月,「台積電新竹廠區已建置全鈷回收系統⋯⋯。減廢費用與鈷販售效益,預估投資報酬率(ROI)約○.六年(編按:應指投資回收年限)。」

 

廢水分流多達38種  水資源不浪費

台積敢承諾熊本用水回收率75%

 

雖然這份報告包含了投資報酬率的預估,但半導體化學設備供應商、也跨入化學廢液回收領域多年的朋億總經理馬蔚表示,其實,如今半導體客戶對於環保設備的投報率、投資回收期這些事已經不太在意,「五年前跟多數客戶提到『回收』,對方會看投報率;現在,客戶都願意把投資年限拉長,因為要把碳稅這些新的成本等加進去。」

 

客戶不在意投資報酬率,但對協助半導體廠搞定環保難題的業者來說,隨著挑戰愈趨複雜,看到的卻是滿滿商機。

 

馬蔚舉例,「以前的工業廢水,可能簡單分成五到六種排放,但現在為了環保或是回收,可能要分成數十種類別,使管線數量大增,材質也要更好。」他進一步解釋,以前可能好幾種廢水混在一起,濃度中和後,對於管線材質要求沒有那麼高;但現在細分成數十種後,有些強酸或強鹼的濃度非常高,自然需要相對應材質的管線,都使成本上升。

 

再以台積電的廢水管線為例,公司曾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提到,早期,廢水分類「只有酸鹼中和系統及混凝沉降系統」;到了一一年的社會責任報告書中則揭露:「台積公司採取嚴格的前端廢水分類分流策略⋯⋯,目前廠房內之分流管最多高達二十幾種。」再過十多年後,台積電2022年永續報告書中寫的,是已「建立38種分流系統」!

 

分流愈多,代表設備業者商機愈大,也代表半導體能擠出更多可以再利用的回收水,進一步減少浪費水資源。事實上,在「地下水之城」日本熊本縣,台積電就做出了挑戰極度高標的回收水承諾。

 

台積電對本刊表示,目前,「台積公司訂定2030年台灣廠區再生水替代率,達60%以上之目標⋯⋯。」公司指出,現階段各晶圓廠布建的用水回收處理設施,已做到「一滴水可循環使用3.5次」的成果。但,這些承諾與成果,在台積電將於熊本縣啟用的JASM(中文全稱為「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公司)新廠身上,還要再往上跳。

 

台積電指出,位於日本熊本的JASM,「將『因地制宜』落實對環境的承諾。」因地制宜的承諾是什麼?要在把地下水當成命脈的熊本縣設廠,台積電強調,JASM預計將有超過30種不同廢液處理程序,目前規畫之廠區用水回收率,為75%以上!」

 

不只是水,這回熊本縣官員檢驗台灣半導體廠周邊環境的另一個重頭戲,是空氣品質。

 

進軍日本「地下水之城」 台積電提出高標準環保承諾

 

能排除98%以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熊本調查小組讚台積排放氣體表現

 

2020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古普塔(Udit Gupta)發表一份論文,「根據英特爾、超微、蘋果、臉書、谷歌、華為、微軟和台積電的《永續報告書》,我們發現,硬體製造過程是碳排放主因。」對半導體業者來說,論文報告的下一句結論更是警訊:「晶片製造,又占了資通訊硬體碳排放的大部分。」

 

這份報告的結論,顯然也成為日本「環境首都」所在地熊本縣必須緊盯半導體空汙的原因。不過在國內環保業者的觀察中,相對於水汙染,台灣半導體廠對於碳排放、空汙問題,必然更早開始、也已經更有力度地進行改善。

 

自1991年就為台積電服務、目前客戶包含多家半導體廠的廢氣處理業者華懋科技表示,早在90年代,國內相關法規還不算完整之前,具領導地位的指標性半導體大廠已提早行動,設法解決半導體廠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氣體。

 

當時,半導體業者的壓力或許來自於國外品牌大客戶,現在,蘋果電腦已承諾2030年達到碳中和,供應鏈的壓力更大,而來自法令的框架也持續加壓,「環保署有規定,廠房環保設備如果出問題,工廠在24小時內就必須停工。」華懋董事長鄭石治表示,在半導體產線上,一旦停工,就可能是數億元的損失。

 

也因此,熊本縣這趟來台的調查結果不算令人意外:「監測結果顯示,符合台灣的環境基準⋯⋯。且大多數調查項目也都在日本的環境基準範圍內。」報告指出,雖然懸浮微粒(PM 2.5)、光化學氧化劑(O3)和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略微高出日本的環境基準,「但確認不是由科學園區造成⋯⋯。主要受到來自大陸的汙染物質流入,以及位於台中市、世界第6大的燃煤火力發電廠影響。」

 

在日方的報告中提到,台積電廠區目前的排放氣體,「已能排除九八%以上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這個數字,台積電對本刊有了更精準的補充,「至2022年,揮發性有機氣體的削減率,已達98.9%!」此外台積電表示,同時間的鹼性氣體及細懸浮微粒削減率,也已分別達到90%與91%。

 

「台積電熊本廠有確實遵守日本相關法規,在各項環境標準上,都是符合日本標準的,這點沒有問題!」熊本縣環境政策課代表宮原薰這麼說。事實上,不只關注台積電與台積電的熊本新廠,她也是這次製作「台灣半導體環保過關」報告的負責人:「這此我們走訪的科學園區,也都有確實遵守台灣的環境法規。」一句話,等於對園區內的半導體廠環保表現按了個讚。

 

除了廢水與空氣,廢棄物也能再生。例如以往科技大廠不時傳出銅汙泥棄置事件,但衛司特公司透過電解回收系統,將電子業高濃度含銅廢水轉化為金屬銅管,回收出含銅純度大於99%的固態金屬銅。業界人士透露,台積電2018年曾在企業社會責任專區上傳影片「硫酸銅廢液的變身之旅」,內容便是示範如何以衛司特的設備,將廢硫酸銅轉製為再生銅管。

 

有了「液中求銅」術後,不僅去除環境汙染的風險、省下清運費用,更將這些原本大家厭惡的廢棄物變成具高附加價值的金屬。衛司特董事長林世民分析,要花的只有電費而已,以回收一噸銅來說,3至5度電約12元,但1公斤銅能賣240元,可從無到有另外創造出95%的價值。

 

不可小看! 市場點名的資本市場半導體環保小尖兵

 

台灣半導體業練出堅強環保供應鏈

高客戶黏著度反映客製化、寡占特性

 

通過嚴格考驗,某種程度,也代表台灣半導體產業練出的環保供應鏈具一定實力。今年7月,證交所在股票分類中新增四項產業類別,「綠能環保」類股是其中一項。事實上,由於半導體產業的環保需求標準嚴苛,而台灣又是半導體重鎮,因此,確實已經培養出許多值得注意的環保尖兵,而不少以往市場並不熟悉的小公司,也紛紛邁進資本市場。

 

實際探究這些公司,可以發現它們其實動輒都已成立2、30年,且各有專精,甚至形成寡占性產業,並且,在必須客製化量身打造之下,因此客戶黏著度也普遍居高。

 

根據環境部最新調查,國內整體汙染防治支出近兩年大幅躍升,從2020年的1778億元,隔年就跳升到約1924億元,增幅8%以上。環保商機方興未艾,而一場來自日本的考驗,也讓國人看見了台灣環保供應鏈的真實力。

延伸閱讀
5G兩階段競標結束!總標金1421.91億元 為全球第三高
5G兩階段競標結束!總標金1421.91億元 為全球第三高

2020-02-21

怎麼投資5G和AI?分析師:押寶這支股票穩贏
怎麼投資5G和AI?分析師:押寶這支股票穩贏

2020-02-20

搶口罩的時候要想到買股票 謝金河:全球股市不跌,正是這效應在催化
搶口罩的時候要想到買股票 謝金河:全球股市不跌,正是這效應在催化

2020-02-20

一個舞蹈家用9萬元,18個月在股市淨賺6千萬:普通散戶如何用「箱型理論」賺大錢
一個舞蹈家用9萬元,18個月在股市淨賺6千萬:普通散戶如何用「箱型理論」賺大錢

2020-02-17

武漢肺炎感染人數恐高於預期 陶冬:股市對疫情的評估可能過度樂觀
武漢肺炎感染人數恐高於預期 陶冬:股市對疫情的評估可能過度樂觀

20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