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陽集團執行長柯俊斌是油電平權急先鋒,身為台灣市佔率最高的機車業者,光陽同時也致力發展電動機車,今年新加坡最大獨角獸GRAB,甚至與光陽合作,全部採用光陽電動車來提供共享服務。
但對於燃油車、電動車的未來發展趨勢,柯俊斌一向力主政府應該站在公平角度,讓油、電車都能再保護環境下,努力發展更環保的車款,反對僅為了鼓勵電動車產業,大加補助的做法。
他舉亞洲各國的做法為例,也指出電動車電池所需的材料與回收所可能造成的汙染,其實尚未被量化了解。所提出的觀點或可供讀者與政府單位參考。以下為他的撰文內容:
最近政府宣布明年減少對電動車的補助,在市場上引發一波討論。站在機車業者的角度來看,我們歡迎任何有助於活絡市場的機制,當然這個機制必須站在平權的基礎上。
2019年9月「亞洲機車會議FAMI(FAMI - Federation of Asian Motorcycle Industries)」的會議中,各國的機車公會討論到「電動車政策」時,竟然發現日本及東南亞各國(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這些機車使用大國,針對電動車並沒有補助消費者的措施;唯有台灣,從中央(經濟部、環保署、財政部)到地方政府都編列大筆預算補助消費者購買電動機車。
好像環保的大旗一揮,任何匪夷所思的政策也都變得正當起來,然而電動車不等於零污染。如同新加坡環境與水資源部長馬善高(Masagos Zulkifli)回應特斯拉CEO所說的話:電動車是Elon Musk推廣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解決氣候環境問題的有效解答。
的確,「環保」不應該被大大的窄化,不能只看末端的排放汙染。發電的污染,尤其是燃煤發電,或是電動車馬達所需要的永久磁鐵的稀土開採和鋰電池製造與回收技術都是一種尚未被量化的污染。所以至少今天電動車的確不是解決環境保護的解藥。
長久以來,燃油機車一直被誤解。感覺上,台灣上空的PM2.5和二氧化碳都是來自燃油機車,事實上根據環保署的統計,四行程燃油機車的PM2.5只佔2.9%,而二氧化碳更只佔1.7%。
幾乎七成國人使用率的交通工具卻只是極小比例的汙染源。可見機車背負的原罪有多深。當然在環保的絕對值下,最好一點汙染都不要產生。
身為身為燃油機車產業者,我們並沒有一刻停止機車進步的腳步,從最早期的二行程機車到四行程機車,從四期環保標準、五期、六期到2021年全面實施的七期環保。每一項配合政府實施新的政策,就是一大筆投資,但這是我們業者的社會責任,我們不會逃避,也會持續下去。
全球一年約6,000萬左右的機車市場中,台灣只有80萬輛,約占1.3%。我們有信心,台灣的七期燃油機車是有史以來最環保、最成熟的新環保機車,絕對具有展現台灣造車工藝的能力,並成為領先全球的新環保機車。
最後,雖然世界各國的環保政策還是口號居多,但我們燃油機車業者已經準備好,我們不喊口號,沒有誰比較好、誰比較環保,油電平權,一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