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傳統產業,與智慧科技結合之後,競爭力也能再向上提升!有「螺絲小巨人」稱號的世豐,以螺絲表面處理與烤漆技術聞名業界,然而面對國際市場競爭,世豐早在2012年就開始審慎思考公司未來,因此攜手工研院,大膽投入智慧工廠的建置,試圖走出一條有別於傳產刻板印象的跳脫之路。
世豐螺絲陳駿彥總經理
導入智慧系統 解決長久問題
2012年之前,世豐第二代陳駿彥主要負責海外業務,當時他發現,市場需求已經逐漸與過往不同,「現在客戶不喜歡有太多存貨,因此有需求才會下單,少量多樣化的生產成為趨勢。」陳駿彥說。
當時世豐雖然有自我製造的能力,但仍將大多數訂單委任協力廠商製作,然而少量多樣化的製作模式對對於協力廠商而言,不僅必須耗費開模時間,量不多也無法快速達到該有的利潤營收,在協力廠商不願配合下,世豐只得將訂單接回來自主生產。
沒多久,陳駿彥正式接班升任總經理,他發現,世豐在訂單或是產能方面都有不錯的好成績,然而卻也隱藏著許多隱憂,例如交貨時常延宕等問題,成為他新官上任後亟欲解決的問題。
他的第一步,即是導入國際知名的企業管理軟體系統,當時正巧新工廠也即將興建,陳駿彥本來以為發展智慧工廠會順風順水,但沒想到,過程並不如想像中容易,很快地他們又發現新的問題。
「排程這件事情一直困擾著我們。」陳駿彥進一步解釋,過往,所有的排程都只能仰賴老師傅的經驗,但老師傅只能排出今天,最多就到後天,你要他排出一個禮拜後的,答案通常是『不行』!」
排程無法確切掌握,代表的是訂單的交期就無法確定下來,陳駿彥苦笑著說,過往時常答應客戶60天內交貨,往往交貨日期到了,卻因為排程不夠精確,而無法交貨,「我們當時大約有三成的訂單都是延遲交件的,有時候拖到上百天都有。」
智慧化彈性生產規劃輔助系統
智慧化彈性生產規劃輔助系統
導入智慧排程 提升達交率
陳駿彥發現問題,果決地迎面處理,當時世豐與工研院共同合作許多項目,因此他們心想,工研院應該有辦法可以替他們解決如此頭痛的問題。所以導入了工研院的AI人工智慧技術,建置「智慧化彈性生產規劃輔助系統」。
工研院「智慧化彈性生產規劃輔助系統」也就是智慧排程,透過萃取生產管理人員的排程邏輯,以及現場彈性調整的排程方法,發展創新複合式智能排程管理模組,完成前/後製程跨廠訂單分配模式,從單廠衍生到複雜的多廠、跨供應鏈等規劃。同時,更可配合產業特性、公司現場狀況與需求,以半自動化的角度來發展排程系統,建立彈性調整方法與產能最佳化。
「當時除了一級主管,我們也找來廠務主管,甚至是生產線的小主管,大家把生產過程中會遇到的排程問題提出來。」陳駿彥還記得,當時世豐與工研院足足用了一年的時間,才終於完成符合世豐作業流程的智慧排程系統。
世豐雖然投入大量的資源與人力在資訊系統的管理上,但陳駿彥認為,後續效應可謂物超所值,「以前交貨時間一到,我們就要打電話跟客戶道歉,請他們再寬限幾天作業時間給我們,不但磨損我們與客戶之間的信任感,世豐也無法成長;現在一切都不同了,我們可以準確地告知何時可以交貨,甚至可以給予賠償承諾,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絕對可以做到,也不會手忙腳亂。」陳駿彥對導入工研院「智慧化彈性生產規劃輔助系統」的成果很滿意。
世豐螺絲團隊
反轉產業印象 邁向智慧工廠
如今,世豐的達交率高達九成,對比業界習以為常的交貨延遲,世豐的好信用也替他們迎來更多的商機,陳駿彥分析,螺絲產業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台灣螺絲廠商的能量幾乎並駕齊驅,放眼市場,要贏得商機的機會並不在於生產新產品,要拚搏的是服務與信任,「世豐做的螺絲,隔壁家螺絲廠也會做,客戶為什麼要來找我?因為我們有信用、效率比別人好,只要做到這幾點,才能在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
導入智慧排程、走向智慧工廠,陳駿彥始終認為,最終目的並非要節省人力,反而是從員工的角度貼心設想。他解釋,過往員工有7成的時間都在做維護報表的工作,反覆地輸入資料、核對資訊,相當耗時費力,但是現在他們不需要再做這麼枯燥乏味的事情了,反而是用分析的角度去看手上的報表。
除了營運智慧、產能智慧,世豐想做的,更是要提升員工的職業能量,要讓人們印象既定的黑手職業,一舉躍升為智慧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