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竇臮《述書賦卷下》:「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原指勇士的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當事物局部受到侵害,或是存在嚴重問題將危及全局時,就應當機立斷,予以割捨,保住全局。
這個故事的現代版,就發生在連接線組大廠信邦電子董事長王紹新身上。16年前,信邦年收近50億元、淨利達3億元,在事業高峰期,王紹新一口氣砍掉占公司9成營收的生意,大膽轉型,奠定了公司強健的發展體質。
當機立斷!砍斷老客戶勇敢找新出路
2003年之前,信邦9成業績來自消費電子領域,宏碁、廣達、緯創、仁寶等都是信邦的大客戶,加上大廠們為IBM、惠普、戴爾代工,全球約有4~5成的筆電連接器、連接線源頭始於信邦。業績高峰,信邦最大的中國江蘇江陰廠員工達4000人;然而,王紹新卻無預警下令,3個月內切斷所有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客戶,不要再接了。
「好好的生意不做,老闆是不是瘋了?」許多耳語在工廠間傳開,有人大罵,有人力阻,有人乾脆離職。「那時候大家都追求量大、標準化,我們沒有富爸爸,本來就不適合做大量生產,心知肚明做下去就是廝殺,要走下去,人家喊毛3到4,我們能多少?只能走出新路。」王紹新回憶說。
早期每家筆電規格不同,多是客製化生產,信邦還能找到利基;但趨向標準化後,毛利率從3成下殺到約18%,王紹新便壯士斷腕決定轉向少量、多樣的工業型產品。這個決定很痛,也承受著內外部的壓力,王紹新的煎熬可想而知。
然而,13年來,信邦唯一不變的就是「變」。2003年放棄消費性電子行業,進軍工業市場;2009年2次轉型,拆分不同事業單位,大量提拔30多歲員工擔任主管;2012年進行第3次轉型,確定包括健康照護、汽車及航空、綠能、工業應用,以及通訊發展的MAGIC 5大產業目標;2017年又蛻變為iMAGIC+,強調國際化、智慧化、整合化應用。
求新求變!分拆事業歷經多次轉型
2012年信邦營業額突破100億元,去年已達156億元,短短5年快速成長50%,股價跟著站上3位數。法人預估,2020年信邦營收期望破200億元大關。而當年開心接下信邦放棄的訂單的公司,如今不是身陷泥淖,就是退出市場。他們回首過往告訴王紹新,「原來大單是毒藥。」
如今,信邦的客戶都是世界知名的工業大廠,包括打進亞馬遜倉儲機器人供應鏈;中國電動車大廠蔚來汽車的充電連接線束獨家供應商;日本汽車大廠的含氧感知器、倒車影像雷達等線束供應商;醫療設備中核磁共振成像MRI、X-Ray與電腦斷層掃描CT的線束;全球10大風能業者,有6家與信邦做生意。為了與這些大客戶長期做生意,保有競爭力,信邦1年投注在研發經費上高達營業額的4%,兩岸研發加上工程人員近500人。
信邦成功轉型的故事,讓人不免聯想王紹新應是一位狼性十足的企業家;見了面卻不然,滿頭白髮的王紹新待人親切,講話不疾不徐。面對第1個問題,這場豪賭要是失敗,怎麼辦?王紹新率性地回:「開計程車啊,那時買1輛2手國產車只要25萬元。」
個性豁達的王紹新出身苗栗鄉下,父母是低階公務員,經濟並不富裕;11歲隻身北上讀建中初中部,高中進入復興中學。「當時大家眼中的太保學校,我在裡面多的是不打不相識的朋友,拳頭不夠大、不選邊站就會被欺負;我學會要有朋友挺你,才能自保,也開始懂得與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相處,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高三才開始奮發的王紹新,考上淡江大學數學系,退伍後,進到省立高中擔任數學老師。「遇到太保學生,我都直接向學生挑明,你們要耍太保,絕對比不上我!」兩年半的教職生涯,讓王紹新領悟到當一位好的老師,要能平心靜氣去接受不同的學生。
經營企業也一樣,「在信邦,什麼學校畢業?什麼工作經歷?什麼性別?都不太重要,面對別人的優缺點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去接納,沒有人能保證好學生就一定很能幹。」所以信邦外部延攬的空降部隊很少,多的是從基層往上爬的主管。
80年代,適逢台灣電子業萌芽,王紹新不想平庸一生,決定一搏。他離開教職,進入電子產業,先後歷練過生管、物管、採購、業務等職務,不斷被拔擢,創業前的最後一份工作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連接器製造商─荷商恩普公司(AMP)的業務經理。
1989年,看到龐大的商業潛力,41歲的王紹新毅然決定自己創業,除了代理國外品牌如日本廣瀨(Hirose)連接器,也自己設廠生產連接線束。一開始,設在台北的公司員工只有3、4人,而所謂工廠則租下苗栗一處2樓透天厝的家庭式場所。為了兼顧業務與生產,王紹新常常開著一輛福特小車,當日往返台北、苗栗,有時住在工廠,1張躺椅便能過夜。
重視效率!隔日交貨擄獲宏碁的心
後來正逢筆電浪潮,擁有敏銳商業嗅覺的王紹新,一次去日本出差,特別買回1台東芝(Toshiba)筆電,拆開研究裡面有哪些連接器、連接線,再從中了解供應商能提供什麼零組件。台灣早年筆電零組件多仰賴進口,信邦又代理連接器的領導品牌廣瀨,國內業者可直接在台灣下單,讓信邦在筆電市場大有斬獲,第1個重要客戶就是宏碁。
如何擄獲宏碁的心,也有一段精采故事。1991年,宏碁有1批貨因為交期緊張,需要馬上趕貨,做出樣品,王紹新馬上聯絡廣瀨備貨;可是問題來了,若按照正常運送程序,至少得等待1個月。王紹新當機立斷,一大早親自飛到東京取樣品,再搭上原班機回台,隔日交貨,飛快的效率,讓宏碁也嚇了一大跳。自此,宏碁就把信邦的序位拉到重要位置。
信邦在工業產品的第1個客戶是美國掃描器大廠Symbol(後歷經摩托羅拉、Zebra等企業併購)。當時Symbol全球市占逾6成,如機場機票條碼、護照資訊、超市等條碼掃碼器都是該公司產品。信邦電子業務副總黃文森回憶,客製化的工業應用產品不只難打入,流程技術也難,「Symbol所使用的料號高達2400多種,線材也要60、70種,光是用EXCEL跑完這些料號,頭都昏了!」
還沒報價前,會去詢問客戶許多工程技術上的細節,讓客戶覺得信邦用心了解產品內涵,以工程服務打動客戶,最後王紹新和黃文森親赴紐約長島爭取訂單,起初得到20%的試產量,幾年後Symbol連接線組的9成訂單都給了信邦。
體貼交心!員工眼中老闆就像老師
認識王紹新逾20年的立育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林敏政表示,王紹新不論賺錢與否,帳務力求清楚,沒有隱藏式的兩套帳。同時是信邦新任董事的林敏政在多次開會還觀察到,王紹新做事很有效率,也願意接納大家意見,「我前一陣子看到產業有獲利,但是應收帳款卻有20~30%,很快王董就下令查應收」。
信邦裡多的是10幾20年的資深員工,員工眼中的王紹新也像老師,耐心、公平、善於傾聽,會站在員工的角度想。比如,為避免中國大陸與台灣員工發生嫌隙,王紹新規定台灣員工開會絕對不准講閩南語,以免因語言隔閡,讓同事有被排擠的感覺。王紹新也不怕員工犯錯,重點是要從犯錯中學到方法,會給人留情面和餘地。
訪談將屆中午,會議室竟已備好了家常小菜。原來,王紹新數10年如1日,中午都會和幾位員工一起用餐,餐間不拘小節,可以搶菜吃,可以開玩笑,天南地北地聊。王紹新邀記者一起午餐,卻沒料到員工一直爆老闆的料,30分鐘的午餐時光,笑聲不斷,王紹新與信邦員工的親近,由此可見。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財訊雙週刊》】
延伸閱讀:
台股真英雄!營收、獲利、配息連續10年成長的好公司
陳春山:企業傳承與轉型的雙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