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產業創新合作」
從臺灣頭走到臺灣尾,辛勤的企業家與勞工們,默默貢獻一己之力,不僅讓「MIT臺灣製造」舉世聞名,更打造一間間隱形冠軍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市場屹立不搖。
尤其高科技進展快速,這些涵蓋紡織、鋼鐵、零組件、精密機械等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不會以逸待勞,反而擅於與時俱進打造成長引擎,紛紛導入工業4.0、人工智慧、物聯網與大數據等技術,朝智慧製造轉型升級,儲備下一波創新能量。
這股由隱形冠軍企業所匯聚的創新優勢與實力,不僅有利於自身拓展海外市場,更儼然成為臺灣與國際互惠交流的關鍵契機。
智慧機械是臺灣優勢產業
以近年來經濟快速成長的新南向國家為例,龐大的內需市場潛力以及對創新產業的需求增加,讓擁有技術與品牌優勢的臺灣,有機會成為重要合作夥伴,攜手建立經濟共贏模式。
像東南亞是紡織產業主要生產基地,東庚、東陽、興承、流亞等四家臺灣機械設備廠商,便合組服務團隊,協助泰國Y.U.D Textile公司建構整廠智慧化染整系統,藉由輸出Total Solution的服務模式打進亞洲盃,有利於爭取更多國際訂單。
另外,臺灣骨王與馬來西亞Photomedic Solution、KPJ醫療集團合作智慧骨科手術眼鏡系統;神通資科與欣邁科技攜手,前進馬來西亞拓展智慧圖書館市場;奉珊工業也與印尼金大海洋合作推展漁撈機械、甲板機械等服務業務,臺灣企業紛紛展現智慧製造優勢,協同新南向國家建立亞太產業供應鏈。
多管道交流輸出臺灣經驗
除了掌握區域市場成長契機,推廣臺灣智慧化生產設備到新南向國家,基於各國對智慧製造人才有著殷切需求,本著互利互惠初衷,經濟部還以民間主導、政府支持模式,於2017年開始陸續舉辦臺灣與印尼、泰國、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六個重點夥伴國家的產業鏈合作高峰論壇,建立實質交流管道。
同時為了進一步深化合作關係,輔導廠商撰寫英文或當地語文教材,甚至派遣在地化職訓師資,像印昌國際便選擇在印尼成立「印尼福爾摩沙技術中心」,開辦最新的CNC智慧化機械培訓課程,協助熟悉我國工具機及控制器,以及提升MIT產品的信賴感與能見度。
展望未來,臺灣企業在創新產業合作過程中所需的支援,有財政部中國輸出入銀行這個聯貸平台可多加利用,更可利用在臺灣舉辦國際商展、產業論壇等機會,尋求與其他企業組成聯盟,跳脫以往單打獨鬥模式。
新南向政策也將繼續依據智慧製造、綠能科技、亞洲矽谷等臺灣廠商的佈局規劃,加強與新南向國家的合作力道,特別是在國內場域商業化驗證完成之後協助輸出,與國際社會共享臺灣發展創新產業的豐碩果實。
更多新南向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