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二○一六年下市的低潮期,穎台集團如今除了擴散板本業重新獲利,
也藉研發之力,搭上了資訊化和輕量化這兩大汽車產業風口。
「五月只有這個禮拜有空,(下周)又開始跑了。」今年還沒過一半,穎華科技總經理王志鴻已經繞著地球走訪全球各大車廠不知多少回。形容目前狀態是「被車廠追著跑」的他,身上嗅不到半點全球車市低迷的味道。
這家成立不過三年,已經打入中、歐、日、台多家車廠的新公司,主要生產車內觸控模組使用的塑膠表面蓋板,以及用塑膠複合材料製成的車頂天窗、擋風塑膠等。有趣的是,如果在網路上搜尋「穎華」,顯示的幾乎都是「穎台」的搜尋結果。
熟悉電視機產業的人可能聽過穎台——全球最大的擴散板公司。但多數人對穎台最後的記憶,可能停留在二○一六年接受私募基金收購下市。
以領先業界的「微結構擴散板」打開市場,穎台有過一段風光的日子。但隨著電視面板產業愈趨成熟,以及愈來愈多競爭者湧入,在利潤不斷被壓縮下,原本引以為傲的研發就成了負擔。
「你知道王博(指王志鴻)是很有開創性的人,一天到晚想嘗試新東西。」穎華科技執行副總彭協如直言,公司過往的研發費用相當高。王志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穎台上市申請審議時,因研發占營收比例達十二%,還被審議委員點名要求調降。
有機材料研發潛力被看見
遭收購成命運轉捩點
彭協如比喻,當時經歷的狀況就像是:原本公司賺一百元,投入三十元做研發,仍有七十元的利潤,大家沒有太大的感覺;但等到每賺一百元,利潤只剩五十元時,「大家就覺得怎麼這麼差?」而當市況往下,利潤只剩下二十元,甚至是虧損,一路探底的股價就是最直接的反應。相比於一一年中以前,穎台股價都在百元以上,至一六年下市前,則是已經掉到二十五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