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新創圈熱門關鍵字是:電商、App;
近兩年,隨著AI和物聯網技術的成熟,
也改變了新創環境樣貌,落實到垂直產業的應用與服務,
像是生醫、能源與環保等領域;
同時也因為人才與技術優勢,
國際注目的眼光,開始看向台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英國大文豪狄更斯著名小說《雙城記》的開場白,恰似這波新科技帶動下的創業熱潮,其中「引外、出海(指雙向國際鏈結)」是最夯的關鍵詞。
二月十一日,春節結束開工第一天,由台灣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igital Transformation Association;簡稱DTA)與全球非營利組織最大新創加速器MassChallenge合辦的全球新創公司徵件計畫,在台灣啟動。
「三天時間就有來自世界各國約二十多件案子。」DTA副祕書長黃玉華表示,今年五月將選出十隊,在林口新創園進行為期四個月、包含募資到國內外業師經驗分享的訓練,決賽最後將選出兩組進軍國與國新創團隊的競賽。
MassChallenge最為人道的事蹟,就是透過該加速器聚集人脈、資源和業界等生態系的整合,讓新創企業的精神活絡了曾被金融海嘯打趴的美國城市波士頓。而今,在全球有包括瑞士、以色列等八個會員國,台灣正積極爭取成為第九名成員的資格。
這兩年,台灣更積極地引進國際「氛圍」,尤其是「加速器」,為台灣新創圈導入新活水。「能吸引國際創新團隊願意留在台灣,訓練過程中都是英文業師,等於把國際新創場域搬到台灣來。」黃玉華指出,國際加速器的引進,就是將兩邊人脈、金流到市場客戶等一條龍的新創資源鏈結起來,進一步與國際玩家交戰,而非自己鎖在島內。
國外加速器除了協助公司經營內容、商業模式基本專業,甚至針對募資簡報給予指導,打造客製化內容,而非讓同樣格式的簡報出現在投資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