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老化、開刀動骨的過程,往往讓老年病患吃盡苦頭。台灣微創醫療器材公司研發出「微創骨植入物傳輸系統」,透過機器輔助填充骨材,大幅減低動脊椎手術的時間,填入脊椎的骨材量更是傳統方法的5倍,不僅縮短術後恢復時間,也提供脊椎穩定性,是飽受脊椎之苦病患的一大福音。
臺灣植入式醫療器材產業長久以來多以代工路線為主,較少自行研發,難以搶占生醫市場藍海。擁有人工陶瓷與高分子核心技術,且曾經主持脊椎醫材計畫的梁晃千,在2009年創立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決心深耕微創醫療領域,並建立臺灣自有品牌與技術,台微醫一半以上的員工皆為不同專業技術的研發人員,顯見梁晃千對於醫材創新科技的重視與發展雄心。
台灣微創從事研發與製造「植入式醫療器材」,打造本土高階醫材品牌。
臺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後,脊椎老化成為老年醫療常見的疾病,而傷口較小、恢復期較快的脊椎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開放手術更符合老年醫療的需求。在脊椎微創手術愈來愈普及的情況下,梁晃千觀察到醫生在執行脊椎微創手術時,由於缺乏適當器械輔助,使得人工骨材的填入量難以精準掌控,導致後續的脊椎融合性低,進而造成穩定性不佳。針對脊椎微創手術的臨床需求,台微醫開發出的「微創骨植入物傳輸系統」,使用此一輔助填充器械,可填入的人工骨材量是傳統方法的5倍,手術效果顯著提升,也降低病患術後復健的不適。
持續創新研發 亟需資源挹注
以技術研發作為公司發展重點,台微醫創立以來,直至2016年營收才達到損益兩平,但是持續投入研發的經費卻是以千萬元來計算。梁晃千強調:「對於台微醫這種技術密集型的新創公司而言,唯有不斷地透過新產品研發,建立自有品牌與技術,與傳統市場做出區隔,才有求生及求勝的機會,所以我們必須持續創新。」
台微醫雖擁有堅強的研發核心技術,但生醫產品研發需要投入龐大資源,持續創新對於公司的經營構成極大壓力。台微醫成功開發「微創骨植入物傳輸系統」,特別感謝SBIR計畫的挹注,「這讓我們有本錢持續投入創新研發、有勇氣放手去做。」梁晃千說。
微創骨傳輸椎間融合系統。
溫感可塑性骨材。
讓醫材升級 提升病患術後恢復效果
走過十年,台微醫逐步擦亮自有品牌的名聲,於脊椎微創手術領域闖出名號,並在國內人工骨材市場拿下超過兩成的市占率,成功將臺灣製造的產品與技術推向國際,獲得中國大陸、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地的上市許可。
「我們不做代工,及毛利低於50%以下的產品,之所以能如此堅持,就是因為台微醫以技術領先做為先鋒,走在別人前面,才能享有這樣的利潤空間。」梁晃千接著說,「對於我們以植入式醫材為主力的公司來說,必須找到臨床未被滿足的需求。」台微醫並非僅針對單一產品改善性能,而是深耕脊椎微創手術領域,構築整體解決方案,進而開發脊椎釘、椎間融合器、微創骨釘、熱塑性骨材等,因此拉高了台微醫的技術創新門檻,也讓外界更堅信台微醫的研發實力。也正因台微醫所擁有的創新技術實力,連醫療大國美國外科神經醫生都來與他們合作,共同開發更具前瞻的微創技術。
在全球邁入高齡社會的時代,老年醫療的需求高漲,台微醫致力於提升微創醫材的技術與效果,希望利用各項技術處理脊椎老化病症,縮減老年病患們「受苦」的時間,是減緩病患身體疼痛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