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經新聞報導,鴻海集團將與夏普在中國廣東省珠海市興建半導體基地,投資規模預計達90億美元,此項投資不僅是響應中國政府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且大部分資金將由珠海市政府補助,並預計從2020年開始動工。新廠將生產超高畫質8K電視和相機影像感應器晶片組,以及其他工業用或連線裝置用的感應器晶片,將有助鴻海挑戰台積電、三星等業界領導者。
雖然鴻海目前尚未評論這則消息,但從各種跡象判斷,這應該是一個很明確的計畫,因為鴻海不僅多年前就開始布局半導體產業,投資範圍遍及IC設計、封裝、設備、廠房建置等領域,今年八月更已和珠海市政府簽訂半導體戰略合作協議,而鴻海負責半導體事業群的S次集團總經理劉揚偉,更早在一年多前就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賦予重任,已經鴨子划水多時,如今才終於浮出檯面。
其實,從各種角度來看,鴻海進軍半導體業,顯然是一個勢在必行的決定。對全球資訊業「代工天王」郭台銘來說,如今集團營業額超過四兆元,代工事業已碰到天花板,確實必需往更具附加價值及高毛利領域發展,而半導體產業規模夠大、利潤夠好,可以提供鴻海大幅度的成長,顯然是一個可以嚐試切入發展的方向。
此外,半導體產業愈來愈成熟,摩爾定律走到極限,半導體現有專業分工的型態,未來也很可能變成垂直整合的模式,也就是說,過去電子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現象,勢必也會在半導體業出現。過去兩、三年,格芯、聯電這種專業公司逐漸無法與台積電競爭,慢慢退出一級戰區,至於華為、亞馬遜、谷哥、蘋果、阿里巴巴這些電信、網路大廠,則大舉投入半導體設計,這一退一進間,已明顯透露出,當半導體專業廠競爭趨於尾聲時,跨領域大廠進來做產業垂直整合的趨勢又出現了。
因此,當鴻海宣布進入半導體晶圓製造時,很明顯就是垂直整合的時機成熟了,而且,鴻海過去的經營優勢一向是規模化、效率化,只要是成熟產業如PC或手機,鴻海都有本事將這些事業做到量大又便宜,如今,半導體業一樣走向成熟化,鴻海在珠海的半導體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
此外,在這個投資案中,日本夏普公司的角色也很值得注意。過去夏普擁有半導體事業,但從2010年起就停止投資,因為主要資金都投到面板事業,因此在鴻海半導體先進製造上,夏普可能很難提供太多協助,倒是透過夏普的日本關係,可以將日本許多半導體業人才,以及在材料、設備等上下游供應鏈一起帶進來,在未來美中對抗的格局中,也保留了一個爭取日商助陣的機會。
還有一個有趣的角度,過去郭台銘一向很推崇並敬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但如今張忠謀已宣布退休,郭台銘也從此可以沒有顧忌、放手一搏。當然,以台積電目前的規模及技術,即使現有對手要迎頭趕上,都至少要花五年時間,但鴻海珠海投資案預計2020年才要動工,量產時程勢必在2022年後,而且鴻海初期投資的廠房一定從成熟製程開始,之後再逐步往更高階技術進展,而鴻海切入產業的時間點,剛好是台積電三奈米製程已經要動工,而五奈米也已經上線,因此,可以很肯定地說,鴻海十年內沒有任何在先進製程上威脅台積電的機會。
不過,對於今天許多半導體製造同業來說,鴻海則顯然是一個無法輕忽的對手,而且看起來沒有明顯的缺點。例如,格芯雖然有中東等國際大資金的支持,但管理團隊一換再換,而且代工製造這種服務業也不適合歐美企業,就像英特爾近來宣布不再從事晶圓代工生意一樣,都證明這種生意還是亞洲企業做得比較好。至於中芯、聯電一直都沒有很強的領導中心,而且前者還有政府資金管太多的病灶,後者則沒有專心在事業的經營上,未來鴻海切入半導體產業,顯然會是這些現有業者最大的殺手,當然也是龍頭廠商台積電、三星必需關心注意的潛在威脅。
不過,若從目前新聞透露出來的內容來看,鴻海珠海半導體廠要做的,似乎又不完全像是台積電的專業代工模式,而比較像是鴻海對代工客戶進行一條龍的垂直整合服務,也就是說,若鴻海客戶(例如蘋果)有什麼半導體產品需求時,鴻海就協助其設計或生產,以此爭取更多客戶訂單,並提升代工的價值與利潤。
另外,鴻海切入半導體產業,當然也不會完全沒有挑戰,畢竟這是一個比原來組裝代工生意更資本密集、人才密集及技術密集的產業,半導體廠內的人才都是高學歷的菁英,與鴻海目前事業主體為組裝工人大不相同,兩者的管理文化有巨大差異,鴻海企業文化能否順利調整,這是變數之一。
此外,這項投資案目前由中國政府支持,資金也大部分來自珠海市政府,是否又會觸動美中貿易戰中川普總統最敏感的神經,並引來美方的干預及阻撓,這也是其中一個不確定的政治變數,值得未來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