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晟德交出好成績 「生技艾科卡」林榮錦憑什麼?

晟德交出好成績 「生技艾科卡」林榮錦憑什麼?

2018-11-16 17:18

國內最具規模的生技集團晟德與轉投資公司順藥,昨(15)日同時召開法說會,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除了繳出一張漂亮的營運成績單外,也花了兩個半小時闡述集團營運布局的強烈企圖心。

晟德今年在轉投資澳優、豐華等效益發威下,前三季EPS 6.45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在港掛牌的澳優連續九季獲利成長,貢獻最大,晟德投資澳優三年半以來,澳優市值也從新台幣103億大幅成長五倍到500億元。此外,以益生菌為主力產品的豐華,今年上半年獲利已達去年全年水準,預估今年獲利也將倍增。

 

擁有好成績,林榮錦是怎麼做到的?簡單歸納三大主要方向,分別是合併收購、海外募資及策略再定位三個經營特色,這些都是目前台灣生技業普遍缺乏的元素。

 

首先是合併與收購。從早期東洋到現在的晟德,林榮錦應該是國內主導過最多生技併購的人,從2014年收購澳優乳業,如今一躍成為晟德獲利金雞母,到近年來又完成順藥與金樺合併,豐華與得榮合併,以及為數更多的小型收購案。

 

林榮錦說,進行合併收購時有三個基本原則,一是要想辦法創造綜效並產生更多現金,二是要增加更多有價值的產品線(pipeline),第三則是選擇早期公司切入,可以用較低成本創造更大市值。

 

以目前國內生技業的現況來看,大部分公司規模都很小,遇到股市不佳籌資困難,現金流量都開始拉警報,但是,許多經營者對於合併收購意願都不高,大家都在苦撐等候大環境好轉。當所有人都縮衣節食時,晟德反而利用機會展開併購,因為根據過去經驗,企業要有突破進展,往往不景氣是最佳擴充時機,林榮錦充分運用這個市場空缺。

 

其次,晟德積極進軍國際資本市場,拿海外的錢來壯大自己與台灣產業。事實上,國內生技業發展至今,不僅產品技術要授權海外,更重要是連籌資都要國際化。目前台灣生技資本市場幾乎還是本地人在玩,外資持股很少,有本事「拿天下的錢做事」,才是不會「龍困淺灘」的傑出企業。

 

事實上,從2009年起林榮錦接手晟德後,不僅推動旗下轉投資公司進行海外授權,取得中、日等授權企業的資金挹注,更重要的是,公司成長過程中的籌資對象也走國際路線,許多與晟德合作的美、中、港、日及台灣等創投基金不僅合作緊密,也因獲利豐厚而成為許多投資案的基本班底。

 

此外,晟德未來也有多家轉投資公司計畫到香港、中國股市掛牌,例如有意赴香港掛牌的豐華,近兩年積極透過合併、設廠等布局,搶攻中國龐大的益生菌商機,而選擇香港掛牌,則是因為募資規模可以達台灣的十倍大,也顯示其要做大做強的決心。

 

另外,由台裔美人康霈擔任執行董事的成為資本,是負責主導美國六所大學校務基金投資案的靈魂人物,過去幾年將五億美元資金擴大至三十億美元的規模,也因為參與晟德旗下事業而與林榮錦惺惺相惜,透過晟德投資不少生技公司,而晟德也跟著投資中國第一大農業無人機公司廣州極飛科技,讓林榮錦的事業版圖更加擴大。

 

第三點則是,晟德目前已是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生技工業銀行,而集團的獲利方程式,就是針對旗下已經穩定獲利的公司,持續放大其獲利能力,一直到晟德無法給予更多協助或創造更大價值時,才會出脫持股。而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要對旗下每家公司有策略再定位的能力。

 

所謂的策略再定位,是透過對潛在市場的研究與理解,調整自己的發展藍圖並加值核心能力,以取得更大的策略高地與市場份額。就如林榮錦所說,晟德對於旗下轉投資公司,就是要不斷地協助再定位,並在過程中引進各種人才、資金與技術,擴大獲利能力與市值,直到晟德無法幫忙為止。

 

例如,林榮錦就強調,像益安這種還在成長的公司,前年透過收購製造工廠達亞國際後,補齊了設計、開模等人才,對醫材臨床試驗是很關鍵的能耐,透過這種核心能力的再定位與再提升,公司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益安不到十億美元市值,我是一定不會賣的。」益安目前市值不到新台幣五十億元,要達十億美元市值還可以再成長六倍。

 

此外,原本晟德是澳優第一大股東,林榮錦也在今年決定將10%股權賣給中國中信集團。對此,林榮錦笑說,當澳優已長成大樹,未來海外併購動輒十億美元,這已非晟德集團的規模與定位可以協助的,更何況澳優因為盈利大幅成長,晟德集團雖然降低持股至24.98%,但獲利挹注卻一點也沒有減少。

 

另外,在台灣生技業的市場定位部分,林榮錦覺得台灣最缺乏的就是「最後一哩」,因此近來他與一家擁有中國二千餘家三甲、二甲醫院通路的公司接觸,希望能透過此種收購取得進軍中國市場的門票,因不論是從市場或資金等面向,台灣都需要更大的出海口,才能協助企業走向國際。

 

當然,被外界尊稱為「生技艾科卡」的林榮錦,打造晟德事業版圖也並非一帆風順,從十年前接掌只是生產水劑的小公司晟德,過程中面對不少挑戰,才能走出死亡幽谷,發展出橫跨國際的生技版圖。而林榮錦克服挑戰的重點,就在於不怕學習與試錯,即使付出痛苦代價也願意,而且林榮錦不僅自己一直學習,也讓團隊有嚐試錯誤的機會,因為經驗與智慧可以趨吉避凶,避免更大的災難發生。

 

例如,一向很衝的澳優董座顏衛彬,曾經野心勃勃想進軍液態奶市場,林榮錦當時告誡他不會成功,最好不要試,但在團隊堅持下仍放手讓他做,最後以虧損二千萬人民幣收場,讓經營團隊學到慘痛教訓。近來,澳優團隊看到一個金額高達四十億人民幣的國營乳業集團併購案,林榮錦分析後覺得澳優團隊沒有那種DNA,出言表達反對,有了先前教訓,也讓團隊免於陷入另一場併購災難。

 

對於林榮錦更大的考驗,則是來自老東家東洋的官司訴訟。東洋從一家小公司成長至大企業,林榮錦貢獻最多,但後來卻引起老同學控訴其淘空公司,去年九月的初審還判刑十年,並嚴格限制林榮錦出境。

 

不過,林榮錦沒有因此懷憂喪志,反而更積極展開海外布局,想與他合作的訪客絡繹不絕,每天從中國、香港、日本等地飛到台灣,顏衛彬甚至已邀請林榮錦為其訓練接班團隊,並親自率領大批一級幹部飛到台灣上課。人生難免遭遇挫折起伏,但林榮錦持續奮戰的精神,恐怕更值得生技業效法學習。

延伸閱讀

國光生技如何落實公司治理?
國光生技如何落實公司治理?

2018-11-07

生技股遭妖魔化在台籌資卡卡  太景董座點出問題在這
生技股遭妖魔化在台籌資卡卡 太景董座點出問題在這

2018-09-06

生技月來了!精選14檔營收高成長股
生技月來了!精選14檔營收高成長股

2018-07-19

台灣生技業的契機與挑戰
台灣生技業的契機與挑戰

2018-06-07

三大關鍵疑點 還須檢調徹底釐清 生技教父林榮錦 為何陷入掏空風暴?
三大關鍵疑點 還須檢調徹底釐清 生技教父林榮錦 為何陷入掏空風暴?

201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