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5)日表示,在半導體業持續創新帶動下,預估未來十年到20年間,全球半導體業年成長幅度都可達5%至6%,比全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高二到三個百分點。
張忠謀雖然認為自台積電後,半導體業還未出現重大創新,但他提到,由政府帶動獎勵半導體,例如大陸及阿布達比支持投資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模式,以及2.5D/3D封裝、極紫外光(EUV)、人工智慧(AI)和深度學習的驅動力、晶片架構(如鰭式場效電晶體),以及碳導管、石墨烯等新材料等六個趨勢,可能會成為下一波半導體新技術,值得關注。
2018台北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昨天開展,今年首次與科技部共同舉辦IC 60論壇,張忠謀以「從半導體的重要創新看半導體公司的盛衰」為題演說。
張忠謀提出,半導體產業發展近70年,期間出現十大科技創新,包括電晶體發明、積體電路、摩爾定律、金氧化半導體(MOS)、記憶體、封測外包、微處理理器、大型積體電路系統設計、晶圓代工等,這些創新改變人類的生活;而台積電首創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則為IC設計業和社會得利。
張忠謀說明, 1970至1980年代,IC設計把最複雜的積體電路獨立,成為專屬電子設計自動化,並藉由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模式成立,讓IC設計和製造分隔,帶給小型IC設計很大的發展機會。
張忠謀特別推崇摩爾定律誕生,成為全球半導體技術推進的圭臬。
張忠謀透露,他應該是台灣唯一親自見證IC發明滿60周年的人。他回憶,60多年前,同在德儀工作的IC發明者基爾比(Jack Kilby)在還未發表前,就曾到他的辦公室說正在研發IC這件事,過沒幾天就正式對外發表。當時張忠謀僅27歲,基爾比37歲。
※本文由經濟日報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