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業大肆推廣自動化生產的同時,軟體工程卻仍舊停留在手工藝時代?
Arcare創辦人高明哲燃燒十多年光陰,引領台灣技術,一步步打造軟體開發前進自動化時代的鑰匙。
十年前做軟體的方法,跟現在的方法其實沒什麼差別。」福禾腦事共同創辦人高明哲為突破「軟體開發仍處於手工藝時期」的瓶頸,用了十八年鑽研技術,找到最佳解方。
這個被命名為「ruRU」的技術,結合了軟體規格書與軟體機器人兩個概念,透過軟體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程式開發,藉此取代人工開發流程。如如研創(Arcare)技術顧問陳輝川透露,該技術相較於傳統人工軟體開發,「效率能有一千多倍的提升。」福禾腦事並以此優勢,成功協助農委會與台灣高鐵解決了軟體開發難題。
創業遇瓶頸 縮編又燒錢 苦心建置自動化開發新技術
故事說從頭,高明哲的創業竟也和郭台銘有點關係。早在二○○○年之前,高明哲還在IBM任職,將一個主機生產的業務外包給郭台銘處理,「那時郭家兄弟位於土城的廠房,還沒有生產用的軟體。」組裝生產流程相當複雜,他們卻仍採用紙本進行記錄管理。
於是,高明哲替郭台銘的工廠進行生產系統的軟體開發。在這之後,高明哲逐漸注意到當時工業缺乏生產系統的狀況,讓他決定在二○○○年與朋友創設福禾腦事,要做工業化的軟體開發系統。
一頭栽進創業路的高明哲,一開始由福禾腦事創辦人宋宜璋主導系統開發,但研發耗日費時,「大家都覺得看不到突破點。」高明哲回憶,○五年公司曾一度擴編到五十人,但發現人多也解決不了瓶頸,不到一年又馬上縮編到十幾人。到了○七年,因持續燒錢,包含共同創辦人等朋友都紛紛離去。高明哲表示,「後來幾乎都是自己墊錢,將近一億元。」加上老東家晟銘電子、親朋好友投資的錢,至今已經燒了近四億元。
所幸在一五年底,高明哲與團隊確立「機器人自動化開發」的方向,花了一年時間把第一代系統建立起來。高明哲在一六年成立如如研創,於一七年開始將系統推向市場,迅速獲得台灣高鐵與農委會等單位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