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離岸風電政策且戰且走 開發商無所適從

離岸風電政策且戰且走  開發商無所適從
台中港兩處重件碼頭明年才會完工,且一個碼頭僅夠一家開發商使用,未來7家廠商如何輪流使用兩座碼頭,也成為隱憂。(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呂苡榕

科技

上緯提供

1115期

2018-05-03 16:58

政府沒能事先做好前期風力發電配套措施的規畫,讓離岸風電一路走來殺出不少程咬金,導致開發商卡關或重來,如今廠商遴選名單出爐,但未來能否順利併聯供電,問題才正要開始。

風力發電遴選告一段落,二十個申請案中有七家開發商、十個風場雀屏中選,二○二五年預備共併聯的裝置容量總計三.八三六GW(百萬瓩)。遴選結果出爐象徵風力發電後續將進入實質簽約階段,目前經濟部預估七月將會和開發商簽訂契約,但過去兩年政策的跌宕反覆,讓不少開發商的擔心才正開始。

 

政策上的混亂得話說從頭。今年一月經濟部終於公布《離岸風力發電規畫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讓遴選遊戲規則浮上檯面。「但遴選其實是一連串政策不周延造成的結果。」一位外國開發商感慨。由於未來還要與各方主管機關打交道,開發商談起憂心,都直言不能具名。

 

風場

風機遴選告一段落,7家廠商、10個風場雀屏中選,經濟部預計將在7月簽訂合約。

 

須經過環評、送報告審查 開發商才有投標資格

 

早在二○一五年,經濟部公布三十六個離岸風機潛力場址後,便依《電業法》相關規定要求開發商須經過環評、取得地方政府同意,送交「電力系統衝擊分析」給台電審查,過五關、斬六將後,才能拿到參與遴選的資格入場券。

 

當時開發商心裡有底:「潛力場址加總後的裝置容量高達十GW,但台電的電網無法全部併聯進來,因此容量一定會有競爭。」在這個前提下,開發商選擇開發場址時,多少會把併聯裝置考量進來。

 

一位開發商私下表示,由於三分之二的潛力場址集中在彰化外海,因此不少開發商鎖定彰濱工業區既有的超高壓變電站作為風機電力上岸接點,「台電也確認彰濱這個超高壓變電站,還有二GW可以讓風機接上。」部分開發商便以此為前提,規畫風場開發的量體,並製作相關「電力系統衝擊分析」。

 

只是二○一七年當開發商開始將「電力系統衝擊分析」送進台電審查後,台電卻突然告知暫不審查,開發商解釋,原因出在「能源局規畫在彰化另外設置『併網點』。」換句話說,原本設想的彰濱超高壓變電站,不能作為風機上岸接點使用了。

風機電纜上岸沒事前規畫 審查喊卡、延宕半年

 

政策轉向並非沒有道理,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陳崇憲解釋:「風機數量那麼多,總不能各自接一條線上岸,那會對海岸線影響太大,因此才規畫集中在兩處上岸,一處是彰濱、一處是永興。」

 

但開發商也質疑:「當知道有這麼多開發商之後,既有電網沒辦法併聯這麼多,就應該要整體規畫電網了吧?如今台電突然因此不審查,一卡就是大半年。」

 

目前併網點工程由台電負責規畫施工,並有表訂時程,最快預計二○二一年「彰一開閉所」會有一GW裝置容量,但台電也在工程時程表中強調,「預計完工時程或因採購程序、工程履約進度,而有所調整」。

 

風電

▲點圖放大

 

也因為併網點須分期完工,這次遴選的遊戲規則之一便是將開發商的併聯時間,各分配到不同的併網點完成期程裡。在能源局推出的遴選辦法裡,廠商併聯時間分成三個階段:二○二○年先併聯○.五GW裝置容量,二○二○年到二○二五年併聯三GW,二○二五年後,則有二GW裝置容量採競價方式甄選廠商。

 

一位外國開發商分析:「你看像是二○二○年併聯的那○.五GW(後調整為○.七三八GW)裝置容量,集中在新竹、苗栗等,因為這些地方是使用既設的電網,不用等台電建置併網點,可以比較快。」其餘像位於彰化外海的風機,還得取決併網點如期建置好,才能併聯供電。

 

除了半路殺出的併網點設置問題,更早之前,開發商還遇上「南北航道」橫斷潛力場址,導致環評到一半,發現有些場址不得開發,或是開發面積要縮小的問題。

 

南北航道讓開發商得變更開發面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對這意外插曲也記憶猶新,詹順貴說,交通部雖有發文告知航道問題,但能源局沒有輔導開發商調整《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內容,「僅是做了轉發文書的工作──替開發商轉送《環說書》進環評審查而已。到了環評才發現風場面積得調整。」

 

因此不少開發商在環評走到最後才突然驚覺有個航道問題,「像有兩個案子因此不能開發、一個被退回主管機關。還有不少開發商風場面積被切掉。」一位開發商無奈說道。

 

「像有一家法國廠商做浮動式離岸風機,明明是對環境影響最小的,但卻因為卡到航道所以無法開發。」加上當時已逼近二○一七年底,開發商趕不及重做環評,「所以它就參與不到這一波風電開發期程了。」詹順貴說道。

 

對於這些紛亂,能源局內部也坦言,由於這是台灣第一次大規模風機開發,缺乏經驗下,不少制度都是邊做邊想。

 

政策不確定、外在隱憂多 開發商投資風險大增

 

風機政策的不確定性,間接成為開發商投資的風險。後續各種相應工程能否按部就班完成,又是另一大隱憂。像過去台電的台澎海底電纜,在澎湖的上岸點因為遭遇地方抗爭,因此遲遲未能完工。「台電的公務員心態是『遇上抗爭就停工』,不會想辦法與地方溝通斡旋。萬一彰化也遇上類似問題,工程很難如期完成。」一位工研院研究員私下說道。

 

而風機所需安置重件的碼頭也還在興建期,台中港5A、5B重件碼頭預定明年才會完工,且一個碼頭僅夠一家開發商使用,七家開發商、兩個碼頭要怎麼輪著使用,又是另一個問題。

 

目前台電併網工程尚未動工,未來若因工程延宕造成開發商無法併聯完成供電,「那這樣算我們違約要賠錢嗎?我們向能源局反映這問題,它卻叫我們自己去跟台電談。」一位開發商無奈表示。

 

對於這個隱憂,陳崇憲表示,若工程延遲影響併聯,現階段合約裡都有調處機制,調處不行就走訴訟。而台電發言人徐造華則是強調,若有爭議,則依照《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十九條規定向主管機關申請調解。但這樣的回答開發商相當不滿,「調處是要解決爭議,但我們不是有爭議,是對方無法履約啊!」

 

六月能源局還將舉行風機競價的遴選,不少開發商坦言,目前為止已投入的成本少則三億元,多則五、六億元,後面若又有工程、合約問題,多少影響繼續下去的意願。

 

「其實目前可見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只是我們還沒看到主管機關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方案,可以讓開發商對長遠的投資環境感到安心。」一位開發商語重心長地說,這場台灣首次大規模離岸風機開發進程上,政府若能建立起更完整的政策規畫,才有利於長遠的綠能發展。

延伸閱讀
一味西進不如上進 轉枱不如轉型
一味西進不如上進 轉枱不如轉型

2018-05-03

中國資本市場新時代來臨 ——台企正面臨陸企「高本益比」挑戰
中國資本市場新時代來臨 ——台企正面臨陸企「高本益比」挑戰

2018-05-03

美國加息,要延續多久?
美國加息,要延續多久?

2018-05-03

創造力與創新運動剛開始
創造力與創新運動剛開始

2018-05-03

黑田東彥的央行下半場
黑田東彥的央行下半場

201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