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張淑芬不只捐錢 更做政府做不到的慈善工程

張淑芬不只捐錢 更做政府做不到的慈善工程
淑芬(中)堅持以實際行動支持慈善公益,總是親赴第一線幫忙。

林鳳琪

個人成長

攝影/唐紹航

1102期

2018-02-01 21:33

一月中旬,南下疾駛的高鐵上,正在用餐的女士看見一位老太太顫巍巍地走來,急忙擱下筷子起身攙扶老太太到座位,就怕老人家不慎跌倒。

 

眼尖的民眾認出該女士是台積電董事長夫人張淑芬。畢竟,輕裝從簡的她樸實的像個尋常人家,一點兒也不像是市值已破六兆元的上市公司董娘。

 

一到嘉義,張淑芬馬不停蹄地直奔水上。這天,是快樂學習協會水上課輔據點「重生」的日子。三個月前,這裡還是簡陋鐵皮搭成的建築,連張像樣的課桌椅也沒有;而年久失修的天花板,不但漏水,還有傾倒的危險。如今,堅固的水泥取代了斑駁的鐵皮屋,簇新的課桌椅上,端坐著一個個專心念書的學童。

 

早一步到這裡的是台積電的志工群,他們像是替自己家辦喜事一樣,忙裡忙外。張淑芬摟著基地主人闕戴淑媺,忍不住紅了眼眶。

 

義賣助改建  三個月蓋好課輔基地

 

故事,得從十多年前說起。這裡,原是闕戴淑媺幸福美滿的家,直到那個寒冷冬夜,歹徒闖入她家,並殺害她的先生。

 

闕戴淑媺一度怨恨上天,為何給了她幸福又收回去,但後來發現,正因為水上窮,孩子們課後沒人照顧,才會誤入歧途,於是她發願要把路上的孩子全撿回來。然而拮据的財力讓她撐得很辛苦,直到快樂學習協會伸出援手,這裡成了祕密基地之一,陪伴孩子的力量也壯大了一點。

 

同時,台積電志工也開始參與課輔班,並發起慈善義賣幫助基地。去年底,台積電十二吋廠技術委員會的志工主動發動改建募款,希望讓孩子們有個安全的基地,獲得張淑芬大力支持,「透過台積電內部的『台積i公益』平台,短短三天就達標,募資近六百萬元;三個月,我們就把它蓋好了。」

 

身為快樂學習協會理事長,導演吳念真這天也來到水上,他驚訝台積電連做慈善都如此高效率,「我們當然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企業參與。」

 

 

再進一步分析,受害者接觸詐騙的管道,超過六成是透過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等;近五五%是透過LINE、Telegram等通訊軟體接收詐騙訊息。且整體有四三%是因為遭社群或通訊軟體來往對象封鎖、踢出群組,才發現自己遭詐騙,由受害者端主動發現的比率僅占一成多。

 

發現二:每四名受害者當中,就有一名不只被詐騙過一次,更有民眾曾反覆受騙三到四次,某種程度可反映台灣詐騙件數居高不下的原因。

 

依據受害者自述,會再次上當多數是「急於追回財損」。像小李遭到投資詐騙後,透過網友聯繫駭客,以為可討回款項,沒想到再度陷入假駭客、假律師設下的騙局;此外也有積蓄被詐光的民眾,急著想透過高薪工作填補財務缺口,又落入求職詐騙的圈套。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分析,受害者遭到詐騙後,多是處於羞恥、自責和挫敗的情緒中,迫切希望恢復自信或彌補損失,這時又會陷入「有所求」的心理狀態。而受騙後的焦慮與創傷,也容易導致情緒主導決策,當面臨新的詐騙情境,不小心就會再次陷入。

 

發現三:受害者交付款項給詐騙集團,有超過六成是透過虛擬貨幣交易;至於網路及行動銀行、ATM等非接觸式的轉帳,也有逾四成。近年金融機構強化臨櫃匯款KYC(客戶風險屬性評估)流程後,檢警觀察,現金面交的詐騙方式逐漸回流,調查中確實有三成受害者以現金付款,為銀行臨櫃匯款的兩倍之多。

 

這般樣態分布,也對應到目前檢警偵查詐騙案件的困境。

 

多名透過虛擬貨幣交付款項的受害者都反映,執法單位對於這塊領域專業知識不足,沒有偵辦經驗,基層警局也缺乏追查幣流的技術與工具,偵查時間往往拉得很長,最後回覆多是「查不到」,一旦詐騙金流被轉為虛擬貨幣,檢警幾乎束手無策。

 

也因此,當問及「政府應該更加強哪些作為」,對比再提高詐騙相關罰則,超過九成的受害者更期待的是加快追查和攔阻金流效率,減少財損。

 

近年金融機構強化臨櫃匯款KYC(客戶風險屬性評估)流程後,以現金面交的詐騙方 式逐漸回流。逾8成受害者贊成銀行多設一道示警關卡。

近年金融機構強化臨櫃匯款KYC(客戶風險屬性評估)流程後,以現金面交的詐騙方式逐漸回流。逾8成受害者贊成銀行多設一道示警關卡。(攝影/陳睿緯)

 

民眾遭詐資產類型更多元

逾四成財損類型達三種以上   

 

發現四:近幾年投資詐騙成為主流,使得民眾平均財損金額跟著攀高。調查中,有八成受害者損失超過百萬元,更有二八.八%財損逾五百萬元;但當中卻有半數受害者,個人年收入不到五十萬元。

 

這些受害者多是額外借貸投資,或拿家人房產抵押,不只現有資產被詐光,還背負龐大債務。這次調查災情最重的一位苦主,年收入不到三十萬元,財損卻高達三千萬元。

 

進一步拆解財損資產涉及類型,發現對比傳統多是單筆小額匯款詐騙,現在民眾遭詐取的資產更為多元。調查中,有逾四成受害者的財損類型達三種以上,不只現金和活期存款,民眾還可能進一步解除保單及定存、賣股票及基金,甚至抵押房地產借貸。

 

「詐騙集團就是要把我們榨乾!」一名捲入房產詐騙、財損超過三千萬元的受害者,認同未來民眾解除定存、匯出大筆款項或處分房地產時,應建立一套可讓第三人把關的機制,達到相互提醒的作用。

 

逾8成盼銀行設關卡示警 不動產異動通知卻顯遲疑

 

起疑卻傾向自行查核

僅三成曾撥一六五或上警局詢問   

 

發現五:十七%受害者從未核實詐團傳遞的訊息,雖有八二%受害者曾透過各種方式查核,且多數曾在受騙過程起過疑心,卻仍被詐團高超騙術說服。

 

確實,當民眾陷入詐團的話術中,若缺乏外部協助,多半難以自行跳脫當下的詐騙情境。

 

不過,細究受害者的查核方式,較多是選擇「上網查詢類似情節是否為詐騙」,占四八%,另外自行查詢公司營業執照、反撥電話查詢等,分別占一成;直接撥打一六五反詐騙專線或到警察局詢問者,加總約三成。凸顯民眾遇到疑似詐騙訊息,選擇向外求助詢問的比率偏低,多傾向自己查核。

 

一名身陷假檢警詐騙的受害者不諱言,事發當下曾有過懷疑,但詐團不斷出言恐嚇,阻止他洩漏相關訊息給第三人,讓他無法求援,只能繼續配合對方,「如果當時我有多問一個人,能有人從旁點醒我,也許不至於走到這步。」他回顧整起詐騙過程,做出這番結論。

 

受害人逾63% 年收入低於50萬

 

65%認生活受劇烈影響

曾經受害更贊成銀行多設一道防線   

 

多數人落入騙局前,不曾想過自己有天會受害。除了持續強化大眾的識詐能力,其實民眾也應主動出擊,藉由各項預警機制為自己設下防線。

 

這項調查中,針對是否贊成未來解除定存單,或匯出大筆款項前,可預先註記、授權銀行通知指定聯絡人,防止遭詐團利用;受害者表示「贊成」的比率,都比一般大眾問卷調查結果更高,顯示曾受騙的民眾更具備防詐意識

 

一場騙局,摧毀無數人的一生,讓許多家庭支離破碎。多達六五%的受害者經歷詐騙後,自覺對生活的影響「非常劇烈」。如今,他們正在修復人生的道路上,除了個人努力,也需要社會更多的溫暖和善意。唯有建立讓受害者不怕訕笑、能勇於說出經歷的健康環境,全民才能攜手築起更綿密的防線,抵禦詐團的惡意進逼。

延伸閱讀
台灣血液權威跨足文壇  「無心插柳」的創作人生
台灣血液權威跨足文壇 「無心插柳」的創作人生

2018-01-25

接受上帝最美的安排 罕見病友奏出人生樂章
接受上帝最美的安排 罕見病友奏出人生樂章

2018-01-25

前冠軍戰隊選手:卸下光環後的考驗更大
前冠軍戰隊選手:卸下光環後的考驗更大

2018-01-24

一道料理的力量 熱血義廚辦桌傳遞愛
一道料理的力量 熱血義廚辦桌傳遞愛

2018-01-18

從失業分析師到世大運英雄 想為台灣揮拍再戰
從失業分析師到世大運英雄 想為台灣揮拍再戰

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