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新創事業必須展現整合力

新創事業必須展現整合力

2017-12-21 16:15

創投事業前途充滿不確定性,除了具獨特的技術或知能,必須整合管理制度、產業網絡及投資者分歧意見,才能有基本的立足空間。

組織是整合各方目標與資源的平台,例如企業必須整合投資者、客戶、供應商、員工等,持續為他們創造價值、分配利益,才能凝聚大家,維持長期的生存與成長。而新創事業的成敗,更與創業者的整合能力密切相關。

 

新創事業多半有其獨特的技術或知能,而這些技術或知能通常只由少數人擁有。若希望他們全力投入,必須提供良好的誘因與願景;此外當然也必須吸收若干能力高強的業務人員,這些都屬於重要的整合對象。有了他們,新創事業才算有了基本的立足空間。

 

在整合對象方面,新創事業與大型企業最大的不同是資金提供者。新創事業不僅沒有收入,而且前途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為投資者提供信心與遠景,是創業家的重要整合工作。理想上,這些外部投資者,所能提供的,不應只有資金,他們通常還可能提供技術發展方向的指引、管理制度的輔導、產業網絡中的關係、潛在訂單等。有些成功的創投業者因為有能力提供這些,而受到新創事業的歡迎。有些投資機構雖不提供這些,但因為本身形象良好,其參與投資可以為其他投資者帶來信心,這也算是為新創事業提供的一種資源。

 

然而這些投資者或潛在投資者(包括創業家的親友在內),對這家新創事業的期待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希望短期獲利了結,有些人願意承擔風險等待最佳時機,有些人則希望配合自己的採購政策,意圖影響新創事業的技術發展方向。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   孵出Fintech四大金雞

 

中國因為對外資壽險業有相當繁瑣的限制,導致在中國保險市場深耕多年的國泰、新光、台壽保(已被中信金購併)在中國市場停滯不前。中國本土的保險業者則趁著市場起飛、快速成長,其中又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最具代表性。

 

2011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擁有逾40個據點、多達1萬名以上業務大軍的永達保險經紀人董事長吳文永指出:「中國平安是最早引進台灣保險業人才培訓、保單觀念、激勵制度,甚至早期砸下重金挖角台灣保險業人才的中國保險業者。」

 

除了比同業引進先進的制度與人才,面對金融科技(Fintech)崛起浪潮,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深諳資本市場的魔力,把許多銀行視為威脅的Fintech,變成一隻隻超級金雞。

 

仲利國際   抓住中小企業勃發浪潮

 

中租迪和集團的中國子公司──仲利國際,以1315億元市值,從去年811名跳升至542名。以2017年而言,中國市場獲利成長高達89%,貢獻中租迪和集團高達4成的獲利。

 

2005年中租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如今在中國已有40個據點,迄今已是放款規模居第一的獨立外商租賃業者。仲利國際總經理陳坤明說「機會是中國有5千多萬家的中小企業,而當時大銀行與大集團旗下租賃,做飛機、船舶、工程等超大計畫就忙得不亦樂乎,對中小企業看不上眼,但這塊對仲利簡直像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優勢,是進入中國市場之前,中租高層已經與當地大型銀行建立良好關係,讓仲利可以取得便宜的資金來源。」

 

至於風險,「是對租賃業者的政策與法令仍然混沌不明、對當地中小企業不了解,以及對司法管道的陌生。」

 

了解本身優劣勢後,如今仲利客戶數超過2萬家企業之多,單家放款金額鮮少超過2百萬元人民幣,服務的陸商遠多於台商。陳坤明說,「我在中國打拼,經常盤點的不是我們台灣比人家還剰多少優勢,而是總在反省要怎麼做、怎麼努力,才不會變落後。」

 

中國產業升級至此,台商過去刻板印象中的競爭優勢已經逐漸褪色;看未來,在美國進逼、中國被迫讓步之下,更開放的市場,必然催使當地企業加速升級。這是中美貿易戰所引發的中國新秩序,對台商而言,即將迎接的是「不進則退」的新戰局,必須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
「分身有術」才能突破成長瓶頸
「分身有術」才能突破成長瓶頸

2017-11-23

管理學應向大貿易商學習
管理學應向大貿易商學習

2017-09-28

金牌水準的生活服務產業?
金牌水準的生活服務產業?

2017-09-21

文化雜食者扮演的媒介角色
文化雜食者扮演的媒介角色

2017-09-14

九尾數定價
九尾數定價

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