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先前的共享經濟商機後,中國再度掀起無人便利商店風潮,但是在新創公司群起跟風時,其實更要注意便利商店業背後,極度仰賴物流、技術及大規模資本的各種營運挑戰。
在中國,不管是什麼風口,都必須關注它背後的脈絡,才能看清楚商業的本質,避免盲目跟風。針對便利商店,我有幾點觀察希望可以提出作為參考。
第一是線下流量的獲取。從共享單車開始,大家開始轉往關注線下流量,因此一連串的共享行動電源、共享雨傘、共享籃球陸續出現,也隨後看見了線下商店的升級機會。然而相較無人商店裡的科技,我們更關注商店本身的營運升級。我們在中國投資的「鮮Life」,其經營的核心在於背後的物流系統,將每一家商店當作倉儲,透過精確計算完成供補貨,更能在線上訂購宅配。而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線下的行為也被數位化,這些商店能夠明確知道消費者的喜好,然後研發衍生的服務,例如小額貸款或訂閱制的配送。
第二則是服務的整合。線下商店的蓬勃和升級趨勢,實質交易服務開始消失和被取代。當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線下的入口變得非常珍貴,便利商店代表實體選購和線上購買可被同時滿足,加上許多垂直化商品的出現,滿足了細分的顧客和場景需求,O2O公司將不再具有優勢。
當然,便利商店的淨利不高,必須仰賴極大的規模化才能盈利,背後的物流和供應鏈更是技術的核心,對新創公司來說有一定的挑戰難度。當一批新興網路團隊進入這產業,依靠技術和資本創新了模式,然後因為資本推動的關係,而必須快速追求業務成長,依著這樣的態勢,五年後連鎖便利商店的數量可能是今天的三倍,無人便利商店也可能進入盈利的階段。從這角度可以再次看出,資本在爆發性成長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管追逐風口的心態有多瘋狂,漸漸養成的消費行為和脫穎而出的公司,以及隨之而來的細分化、精緻化需要,都是值得注意的有趣變化。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