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宣布「台灣AI元年」開始,對比已經積極開發人工智慧的各國,似乎落後;但台灣人具獨創與聰明的特性,只要把握機會,甚至有可能超越各國成為後起之秀。
谷歌砸很多錢開發圍棋AI的AlphaGo,說明AI最前線在圍棋,但谷歌並不是只想讓AI打敗人類最強棋士,是打算運用AI於各領域,像節電等的產業泛用AI;日本也是萬業運用,像補習班教育、婚友社配對、訂做眼鏡,模仿熟練農家來拯救衰退農業等,AI比人更快找出最適方案,提高效率與成功度,各行各業都能開發運用的。
有人說,台灣有能力開發AI的只有鴻海、台積電等,這是錯大了;或許大廠資本雄厚,研發條件不錯,但AI是軟體,誰都能研發,甚至個人也可以;我聽曾參與圍棋AI開發的伴侶(旅日棋士王銘琬)說,今年UEC國際圍棋AI賽時,有位不太會下圍棋的作者,僅憑一人之力在深層學習技術有訣竅,研發才半年,他的AI居然也名列前茅。
硬體大廠或許能藉AI活用數據,改善產品或節能,或運用在已多少搭載AI的機器人上;除了資本及環境,他們開發AI並沒占上風,不必相信那些至今還要拿AI來拍硬體大廠馬屁人的話,這是假的。
AI是軟體,因此AI前線的圍棋AI是谷歌、臉書,騰訊、日本DWANGO等網科業者大舉投入,跟硬體大廠無關,,硬體大廠是有許多數據沒運用,原本做過學習軟體的SONY或想開發無人車的豐田等也參戰;AI雖需要大量數據及實驗等,但現在日本更多做電玩或機器學習的小型創業企業也參與AI。
台灣人聰明,又有獨創性,很適合發展AI;台灣不該再以寬鬆環評或超低廉人力吸引投資,AI可說是台灣的未來;另外後起之秀也有機會,雖然台灣今年才是AI元年,但軟體世界往往跟歷史無關,許多在角落的發現與創造,瞬間會成為世界的核心,要相信自己力量,這是真的。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