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賣進NASA、雙B、波音、特斯拉 台灣手工具稱霸世界傳奇 有一種精神叫打鐵

賣進NASA、雙B、波音、特斯拉  台灣手工具稱霸世界傳奇 有一種精神叫打鐵

萬年生

科技

攝影組

1061期

2017-04-19 14:56

你知道嗎?家得寶、史丹利百得……,這些受惠川普基礎建設的美國飆股,供應商多數來自台灣。你知道嗎?這個產業出口值已經超過工具機,更是自行車的兩倍!這是哪個產業?答案揭曉:每家員工平均不過二十人,隱身在一間間鐵皮屋下的手工具廠,生產的不過是鐵皮剪、扳手、鉗子等不起眼的五金,卻是一年能替台灣賺進逾千億元外匯的奇兵。哪怕一開始被客戶打槍,他們還是越挫越勇,願意反覆測試,鑽研一%細節,永遠追求最後一哩的極致;哪怕客戶沒要求,也堅持做到比國際標準更嚴格。這群螞蟻雄兵步步進擊,在一次次經驗累積中淬煉成功。這不只是一個神祕的千億黃金聚落,更是一群用「打鐵精神」征服全球的台灣黑手悍將!

鐵皮剪、鉗子、扳手……,人潮聚集在一層樓高、陳列著各式各樣手工具的牆前,買氣熱絡。這是全美最大居家修繕通路家得寶(Home Depot)賣場實況。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滿三個月,受惠其基礎建設與房地產等新政利多,美股出現了一個股價頻創新高、漲勢驚人的族群:手工具(hand tools)。

家得寶近三個月漲幅破八%,比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同期漲幅多近五個百分點,最新股價來到一四七.五六美元;去年營收一百一十四億美元。全美最大工具機集團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近三月漲幅則達一○%,股價則突破一三○美元;美國第二大居家裝修通路勞氏(Lowe's)近三個月漲幅就超過一三%,股價達八十二美元。

外界不知,這些股價創新高企業的熱賣產品,多數來自台灣!

 

黑手

 

mit

▲點圖加大

 

年衝千億外匯 比單車醫材多一倍


說起台灣製造業之光,一般人最先想到自行車、運動器材和工具機,殊不知,手工具其實更勝一籌。

攤開數字,台灣手工具二○一五年出口值逾新台幣一千一百億元,約是同期自行車整車、醫材等亮點產業的兩倍,甚至已和工具機上演黃金交叉。原來,不是明星產業,也不是鎂光燈焦點的手工具,竟是替台灣賺進大筆外匯的功臣,可算是長期被忽視的重要產業。

所謂「手工具」,可不是一台又一台放在工廠,和人一樣高的加工設備「工具機」,而是拿在手上、五金行即可買到,用來修理腳踏車、剪電線、修水龍頭等的日常必備工具,也是工頭、師傅、水電工人們的工作必需品,分成非動力(手動)和動力(電動、氣動)兩大類。 「用零件組合而成的產品,九九%靠螺絲組裝,只要有螺絲的地方,都會用到手工具。」開發每支要價上萬元數位扳手的數泓科技總經理李明華,這樣解釋手工具商機之大。
 

MIT手工具 稱霸中高端代工市場


一支普通扭力扳手,千元有找,但「Made in Taiwan」的價格可以高出二十倍。替Gray tools品牌生產家得寶最貴手工具產品、一組逾二千美元工具箱的,不是德國、日本,更不是中國,而是台灣;一年熱賣數十萬支、比其他品牌至少貴三成的米瓦奇(Milwaukee)工業剪刀,甚至NASA愛用的工具,同樣來自台灣。

「台灣在中高端手工具代工業界,是全球第一名。」台灣手工具公會副理事長、皇盈董事長黃信德說。國際知名品牌的中高階手工具,超過一半是從台灣採購。

德國知名專業工具品牌KS Tools總經理Orhan Altin對本刊說,台灣手工具業者既有打造高階專業產品的能力,也富有彈性,哪怕客戶是小公司也願意配合生產,更有不斷研發、嘗試的創新精神,「沒有台灣這群手工具業者,就沒有今天的KS Tools!」

 

工業產品

最後一哩的極致 工業產品即使 99%相同,但只要 1%的細節不一樣,品質就不同。(攝影/唐紹航)

 

黑手富豪輩出 黃金聚落隱身台中


令人驚訝的是,這群稱霸國際高端市場的悍將,竟然大多隱身於簡陋的鐵皮屋工廠。依據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最新調查資料,台灣手工具廠商多達二千二百家,總就業人數卻只有四萬七千人,平均每家只有二十一名員工,七成聚集在中部。

可別小看這群黑手老闆,一位有三十年資歷的產業界人士透露,除鑽全(一五二七)、力肯(一五七○)等釘槍大廠有上市櫃,其他老闆大多選擇自己默默在角落賺錢。表現好的公司稅後淨利挑戰兩成、三成水準,賺逾一個資本額;保守估計,身價數十億元的頭家至少有一、二十位,身價五十億、百億元的也大有人在,不少人住台中市七期、美術館豪宅和獨棟透天厝,甚至有人至少擁有藍寶堅尼在內的八輛超跑……。

一個個臥虎藏龍的黑手老闆背後,正是一群征服世界的台灣螞蟻雄兵!跟著關鍵數字與國際成績單,《今周刊》團隊前往台中和彰化,揭開這個千億黃金聚落的神祕面紗。

來到台中市太平區東平路,兩旁全是手工具相關的鐵皮屋工廠。走進其中,電銲鐵渣四射噴濺,火星點點,強光對著技工專注的眼睛,一亮又一亮。

爬上六層樓高的工廠屋頂,三百六十度俯瞰,一片片棕紅色、鐵灰色屋頂的廠房交錯林立,從原料供應、鍛造、熱處理、研磨、拋光、電鍍等手工具製程,數十棟自成一個加工供應鏈聚落;年營收五百萬元、一千萬元的小型工廠比比皆是,也有營收達五億元的中大型工廠。

這樣的聚落,在台中太平、大里一帶,方圓二百公尺內就有一個。可以說,以台中任一地為中心畫一個圓,十公里內都可以找到手工具加工廠,其中又以「霧太大」(霧峰、太平、大里)和「大烏龍」(大肚、烏日、龍井)為大本營。「製程專業分工,是台灣手工具最大特色!」手工具公會理事長、銳泰精密董事長游祥鎮笑稱,有聚落在,只要一通電話,事情就能解決。
 

陳泰宏

英發總經理陳泰宏自信表示,公司光扳手就有超過上百個專利數,年產逾2千萬支扳手。(攝影/唐紹航)

 

跑流程拚專利 用研發讓客戶買單


聚落,是台灣手工具厲害的第一個原因。業界把聚落型的生產體系稱為「走流程」,「就跟中國深圳『跑流程』可以做出一支手機一樣。」一位業者說,各工廠還進階到至少分高、中、低三種產品水準,任廠商挑選。如此一來,業者可以互通有無,彼此分攤設備、模具等成本,降低人力需求,提升交期、速度與彈性,哪怕客戶只要單一個產品,業者照樣能出貨。

有聚落支撐,讓中小企業更能集中火力在研發、設計和品質控管等核心領域,其他則可大量利用外部資源,墊高競爭力。舉例來說,有不到四十歲的小頭家,成立手工具貿易商兼設計公司,每年砸五百萬元申請專利,用研發讓客戶買單,其他製造則靠在外面跑流程,五人公司一年能做到二億五千萬元業績。

這個聚落的形成,要從越戰說起。手工具公會總幹事吳添財說,當時美軍因戰爭需要,從台灣等亞洲國家購買大量工具,產業逐漸萌芽。

一九七○年代十大建設前,台灣鋼鐵業以拆舊船提煉廢鋼為主,中部有日本人留下的拆船業務和五金製造相關技術,原料的供給促成手工具發展。

在台中靜宜大學附近創辦瑞陽公司,有「手工具之父」之稱的周科,是開啟傳奇扉頁的關鍵人物。他用來自日本的技術,率先突破套筒的連續成型鍛造技術,讓產品就像一塊塊金幣,一個接一個秒速輸出;當時,連國家手工具規格品質檢驗局都設在瑞陽廠內,前行政院長孫運璿也曾親自到廠拜訪。

由於技術受到國際客戶青睞,三十一年前,史丹利百得砸下一億美元讓瑞陽「嫁」入豪門。瑞陽被高價購併後,子弟兵們紛紛出走創業,從此開枝散葉,一家又一家衛星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讓台灣在一九九八年登上手工具出口世界第一的王座。

 

創新加差異化 比設計、品質與服務


台灣手工具厲害的第二個原因:創新和差異化。聽起來很普通,背後卻有很深的學問。往彰化鹿港走,藏身在鄉間的英發企業,竟把一般的扳手賣進美國波音認證的snap-on集團,和史丹利旗下的高價品牌Facom,零售價最貴一支破新台幣三千元;它擁有媲美德國和日本的頂尖能耐,不怕中國的紅色供應鏈。

「一直要追求last mile(最後一哩)的極致!」英發總經理陳泰宏認為,工業產品即使九九%相同,但只要一%的細節不一樣,品質就不同。所以他不和中國比價格,而是比專利、品質和服務,一個產品可以反覆測試達一年。包括可雙向使用的設計,目前英發光是扳手就有上百個專利,「有些東西只有我們有,這就是差異化。」

若以棘輪板手(Gear Wrench)為關鍵字搜尋,從日本維基百科中的內容,也能看出台灣手工具研發的國際影響力:「一九九五年一月Bobby Hu(指星聯鋒董事長胡厚飛)開發棘輪板手,成為代表台灣製造的暢銷工具。」業者透露,一支不到十個零件的棘輪梅花扳手,台灣人就申請了三千件專利,居世界之冠。

又如生產數位扳手的數泓,在潭子工業區台灣佳能廠房旁,十年前把台灣積體電路晶片等電子業技術,套用在傳統扳手等手工具上,研發出數位扳手,舉例來說,可自動感測出扭力值等數據,鎖緊直徑小到如針般細的精密螺絲,大到橋樑等大型工程用、直徑六公分的超大螺絲都不是問題,且精密度誤差在正負一%。

再如年收逾十億元的大廠金統立,另闢蹊徑,挑外觀設計下功夫,在套筒外滾上一圈不同顏色的色帶,在單調的金屬外觀上增添設計感,先在東南亞暴紅,再紅到歐美,也是台灣轟動國際市場的代表作。​

「台灣最不一樣的就是百花齊放!」游祥鎮強調,手工具品項太多,產品設計成千上萬種,就算別人學,也只能做到一樣而已,不能再往前走。

一位熟悉台灣手工具的專家觀察,台灣能主導全球手工具研發方向,和業者的自我要求程度高於客戶期待有關。客戶要求八十分,台灣業者能做到九十分,例如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要求扭力值(編按:單位為「公斤米」,指每公尺承受的公斤力,數字越大代表產品越耐用)標準為一.五倍,「你一.五,我要拚一.六、一.七、一.八、一.九……,黑手就是要做到這個『坎站』(台語,指地位或分量)。」

品質上,哪怕客戶沒要求,也一定要比國際標準更嚴格,持續精進扭力值、強度、耐用度等產品品質,才會更趨於完美,這是技術者的自我要求。

 

MIT產品的國際形象不如德國

MIT產品的國際形象不如德國,價格競爭力比不上中國、印度,是台灣手工具業不可迴避的嚴峻挑戰。(攝影/唐紹航)

 

手工具

 

產學合作升級 技術人才卻面臨斷層


靠打群架不斷讓產品再升級,則是台灣手工具厲害的第三個原因。

台灣另一個優勢是,「中鋼支持業者開發特殊鋼,手工具從原料就跟別人不一樣。」長期輔導台灣手工具產業的大衛創值顧問負責人張嘉賢說,過去中鋼願意帶頭供應客製化材質,有助業者從原料開始創造競爭優勢。

三年前,中鋼又帶頭成立「次世代手工具工程研究中心」,協助下游的手工具業者開發高質化產品。手工具公會也組團到德國參訪手工具研究中心,近期還準備和台灣金屬熱處理學會深入交流技術,並和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展開產學合作逆向工程專案,再挖深品質。

雲科大機械工程系副教授張世穎說,他們花一年,將找來的各類手工具中較好的他國產品,透過熱學等方法,拆解其用鋼、材料性質、尺寸、角度等如何影響使用性能,拿來和台灣廠商比較,並在第二年直接改善,用標竿學習讓手工具品質再進化。

全球鐵皮剪大王黃信德不諱言,台灣給客人的產品還是會稍微挑過,「基本上八○%有九十五分,但二○%不穩定,落在八十分。」他認為,只要能做到全部在九十到九十五分,台灣整個產值就上來,「提升一○%,就是一一○億元。」

其實,這個計畫背後,透露出手工具產業兩大隱憂;一是技術人才斷層。萬能鉗生產廠共茂工業總經理吳明杰表示,現在手工具廠基層技術人員多靠外勞支撐,有的電鍍廠四成勞工是移工,工廠簡直是菲律賓、泰國、印尼、越南人等小型聯合國,當移工期滿回國後,老闆才發現全公司竟然沒人會修模具。

就連大廠也有這樣的問題。一位主管透露,有員工聽到兒子想進公司,竟不經意脫口而出:「媽媽是書讀不高才來,讓你讀那麼多書,你還要進傳統產業幹嘛!」

其實手工具是台灣長期被忽略的重要產業,需要被政府、技職教育重視,這項「黑手」製造業的職人技藝與競爭力,才不會因人力斷層而減弱。

 

十四業者聯盟 耕耘品牌掌控價差


此外,手工具業的另一個隱憂在於,國際手工具品牌的終端售價,平均是台灣代工廠出廠價的三到五倍,訂單和價格的控制權,仍掌握在品牌擁有者手中,也因此,越來越多台灣業者開始布局自有品牌的經營。

最值得關注的,是全美最大螺絲銷售虛擬平台大國鋼(八四一五)提供通路,號召其他十三家台灣手工具業者共同打品牌的合作聯盟計畫。

不過,一年半來,平台的月營收平均僅新台幣二百萬元,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歐美手工具品牌歷史都超過一百年,哪有可能一、兩年就有成果。」游祥鎮坦言,手工具牽涉使用習慣,品牌忠誠度高,國際品牌之路雖要花時間耕耘,卻是一條必走的路。


「市場一直變,不能留在那裡等。」我們在游祥鎮的會議室桌上,看到銳泰精密替客戶開發的最新產品,準備賣進電動車特斯拉公司的祕密武器——絕緣工具組。「競爭的壓力,就是不能滿足於現狀,停在那,別人會追上。」

從A到A+,永遠追求進步。這群螞蟻雄兵征服全世界的故事告訴我們,有一種精神叫「打鐵」,哪怕不是明星產業,只要持續拚品質、拚研發、拚創新,不畏失敗,永遠追求最後一哩的極致,就有機會稱霸世界。

 

技術
(攝影/唐紹航)

延伸閱讀

聚集逾千家廠商,大肚山是台灣製造業的黃金縱谷…陳建仁:盼電動車綠色供應鏈成兆元產業
聚集逾千家廠商,大肚山是台灣製造業的黃金縱谷…陳建仁:盼電動車綠色供應鏈成兆元產業

2023-12-04

40年手工具老廠超越德、日  產品精度做到世界最高    伯鑫引領創新  把活動扳手打進全球前三
40年手工具老廠超越德、日 產品精度做到世界最高 伯鑫引領創新 把活動扳手打進全球前三

2023-06-19

全球掀起淨零碳排浪潮 台灣製造業該何去何從?
全球掀起淨零碳排浪潮 台灣製造業該何去何從?

2022-04-21

沒資金、研發能力有限 台灣製造業「數位轉型」何解? 看懂智慧製造 虛實整合解決方案
沒資金、研發能力有限 台灣製造業「數位轉型」何解? 看懂智慧製造 虛實整合解決方案

2022-03-09

全球供應危機譜出製造新趨勢 ——疫情催化台灣製造業再起
全球供應危機譜出製造新趨勢 ——疫情催化台灣製造業再起

2022-01-05

Home Depot受益美國房市復甦——手工具機零組件廠「崧騰」直接受益
Home Depot受益美國房市復甦——手工具機零組件廠「崧騰」直接受益

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