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十多年,台灣半導體資深研發及廠務人才再度流向中國;除了將衝擊廠商業務,也可能對製程專利及商業機密帶來「某種程度」外洩。
在「川普時代下的科技產業走向」一文(見本刊一○三九期)中,筆者曾預期未來四年,美國司法部(DOJ)和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將更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國家安全,中國高價購買高科技公司和利用中國合資或全資企業,獲取美國高端技術移轉,將碰到阻礙。
加上經濟部投審會,消極處理紫光對力成和南茂購併案,對同文同種的台灣資深人才挖角,便成為中國發展半導體業的解套之道。
在台灣方面,因資深人才陸續退出核心管理層,或因整併後失去舞台,再加上員工分紅費用化和高薪資/股利所得稅的影響,這些不受競業條款約束,但傳承二十多年經驗的人才,前往中國必將備受禮遇與重用,並對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未來黃金十年,貢獻寶貴的經驗。
雖然台積電、日月光和三大記憶體公司,研發實力遙遙領先中芯國際、江蘇長電、長江存儲/合肥長鑫,至少長達數年之久,但資深研發和廠務人才流向中國,必會提升其良率,提前其研發和量產進度,致台灣半導體製程專利和商業機密「某種程度」外洩;銷售人才流向中國,則將對台灣二線半導體廠商和一線廠商的非先進製程,造成重要客戶流失和價格壓力。
筆者在此建議,應積極開放台灣半導體產業赴中國擴廠,以布局次先進製程產能,但保留研發和主力製程在台灣,創造更多人才舞台,以保留半導體產業寶貴的核心競爭力。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