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對中國經濟成長率的貢獻逐年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已經形成新的經濟發展典範,改變了工業經濟的舊有思惟。
二○一四年七月,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的數位化轉型:網際網路對生產力與成長的影響》報告指出:一○年中國的網路經濟只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三.三%,落後於大多數已開發國家;而到了一三年,中國的iGDP(網路產業對GDP的貢獻程度)指數升至四.四%,已經達到全球領先國家的水準。
預計一三年到二五年,網際網路將促進中國提升GDP成長率○.三%至一%。這就意味在這十幾年中,網際網路有可能在中國GDP成長總量中,貢獻七%至二二%。
由於網際網路加速有效市場機制形成,加強競爭,最具效率的企業得以更快勝出。同時,網際網路讓資訊更透明,有助最佳化投資決策,讓資本配置更有效。
網際網路對GDP成長的貢獻逐年增加,成為推動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推動形成新的經濟發展典範。
與工業時代的電力、鐵路、郵政電話網絡、大型銀行等基礎一樣,寬頻與智慧手機、雲端運算、網路金融、智慧物流體系等,構成電商經濟體的新基礎建設。
新基礎建設 全面上網
在寬頻與智慧手機方面,截至一三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六.一八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五億,網購用戶突破三億。儘管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網民,但是中國寬頻人口普及率僅為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平均值的一半,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在雲端運算方面,就像工業時代的公用電廠,公用運算將成為資訊時代的公用建設,並讓大數據真正產生威力。例如,天弘基金躍上雲端後,性能超出期望,即時請求處理高達每秒一萬兩千筆。
在網路金融方面,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金融支付的主力之一,推動傳統金融支付的轉型升級。阿里小微貸(現稱「螞蟻小貸」,提供小型企業融資)利用大數據、雲端運算等先進技術,創造新的網路貸款模式,可實現低成本、批量化、生產線處理貸款需求,每筆貸款處理成本僅為人民幣二元到三元,而傳統信貸的成本約為人民幣二千元到三千元。
從技術層面來看,資訊時代賴以支撐的技術,經過半導體、電腦、網路及大數據四階段迅速發展,資訊量和資料處理量爆炸性成長。
新生產要素 聚焦資料
資料要素的投入與資訊技術的應用,帶來更多且更高效的生產資料。價值的增加,突破傳統經濟中一加一等於二的線性現象,取而代之的是非線性成長模式。
首先,資料會驅動業務流程。例如,叫車App是資料驅動司機的業務流程和行駛路線。
此外,資料即信用。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在於小企業資料獲取困難,銀行傳統信貸調查的資訊採集方式,適用性不強且成本高。
資料也會替代庫存。網路品牌商韓都衣舍,向供應鏈開放銷售和庫存資料,遠在廣東東莞的代工廠,即可根據需求,建立動態生產排程、生產模型,實現分批快速生產。把握銷售機會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
隨著雲端運算和大數據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以企業為核心的線性供應鏈」,將逐漸轉變為「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網狀協同(共享)的線上價值網」。過去兩年,淘寶上愈來愈多商家把倉儲、物流、研發設計、客服等工作外包,進而透過系統連通和資料共用,呈現出「網狀」分工體系。
(本文選自結語.孫蓉萍整理)
重新想像你的世界 —— 互聯網+商業模式大變革
作者︰阿里研究院
成立於2007年,隸屬於全球最大電商阿里巴巴,
位居第一線研究產業動態,並與研究員、智庫合作,
研究網際網路、大數據帶來的經濟社會新現象、新規則,
包括資訊經濟、創新商業模式、電商物流、網路金融、網路治理,
以及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互動研究等。
阿里研究院透過分享資料、技術、案例和理念,
成為新經濟與新治理領域的智庫平台。
出版:天下雜誌(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