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大動作侵台,一定有政治後座力,這會是2016年新政府最燙手的問題,而台灣電子業的崩壞,可能也是箭在弦上!
原因是代表紅色供應鏈的紫光大軍進擊台灣,先前《今周刊》報導中國半導體業的「土豪」─ 紫光集團趙偉國,正率領大軍來台攻城掠地。繼先前紫光以溢價近五%,每股七十五元拿下力成增發新股二.五九億股,紫光最大的動作是希望拿下矽品二五%股權。
大動作 紫光一天買兩台廠
先前與日月光股權大戰,在股東大會敗下陣的矽品董事長林文伯,十二月十一日下午透過重大訊息宣布,將增發新股十.三三億股,以每股五十五元,由紫光拿下二五%股權,這個價格比上次日月光入股矽品的非合意購併價又增加了十元。紫光這次共斥資五六八億元;而同一天,矽品持股一四.六九%的南茂科技也宣布增發二.九九億股,紫光斥資一一九.七億元,拿下南茂二五%股權。
紫光集團從十月三十日宣布入股力成,再到十二月十一日宣布矽品與南茂各二五%股權,南茂的一一九.七億元,力成的一九四億元,矽品的五六八億元,紫光斥資八八一.七億元新台幣,這麼大手筆的入股行動,在台灣是第一次見到。目前日月光的全球市占率約一八.六%,二至四名的矽品、力成及南茂約占一七.四%,假如紫光順利入股,那麼台灣封測產業的半壁江山,將落入紅色供應鏈手上。
矽品宣布這一消息的第一時間,工研院的知識經濟與競爭力中心主任杜紫宸,第一時間即透過臉書,批評矽品引狼入室。杜紫宸說,他贊成台積電到南京設最先進的十六奈米廠,也支持聯發科尋求適當比率的陸資入股,但是他反對矽品以私募讓紫光入股二五%,成為最大股東。因為矽品現階段並沒有關鍵擴廠計畫,祭出這一招,只是為了對抗日月光,對產業發展並不合理。杜紫宸的這一席話,後來引出矽品林文伯的女兒與他在臉書互槓。
不過,杜紫宸登高一呼,立刻引來學術界兩百多位教授連署,台大林宗男、交大李忠憲及林盈達等教授,共同發起「反對服貿協議開放資通訊產業聯盟」,公開反對開放中資投資台灣IC產業。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也表示,封測業迎陸企,不宜集中一家,因為這會排擠其他更好對象入主台資企業的機會,工業局局長吳明機也強調,一定會好好把關。
就在矽品私募引進紫光新聞喧騰三天之後,矽品最大股東日月光也跳出來,宣布以每股五十五元現金收購矽品全數股權,總共斥資四十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二八○億元。日月光已斥資三五二億元,掌握矽品二五%股權,這次乾脆使出全數收購的戰略,再度展現日月光張家的口袋深度,讓矽品大戰日月光的戲碼持續延燒下去。
'
紫光先後入股力成、矽品、南茂,引發軒然大波,但官方全數放行的機率不高,圖為南茂董事長鄭世杰。(攝影/陳永錚)
衝擴產 立訊閃婚美律展現企圖心
除了紫光之外,另一檔是先前已入股宣德三○.九五%股權的立訊精密,這回也宣布以每股六十元拿下美律增發的六三○○萬股,成為持有美律二五.四%的最大股東。美律董事長廖祿立在關鍵一刻引入立訊精密,也跌破大家眼鏡。
立訊精密是中國最大的連接器廠,董事長王來春一九八八年進入富士康成了插件廠女作業員,三十二歲離開富士康自行創業,先是在九九年買下香港立訊,然後在二○○四年回到深圳設廠,一○年股票上市。短短十年光景,立訊市值迅速膨脹到四二七億元人民幣,讓台灣中小型連接器廠也相形見絀。即使是當年鼎力協助立訊創業的正崴,如今市值也只有立訊的十分之一。
立訊從連接器起家,不斷轉型升級,如今已是Apple Watch獨家供應商,同時也是Type C的領導廠商。這回要進一步切入電聲產品,未來將所有有線零組件整合在一起,於是拿下美律主導權。美律已是老牌的電聲產品公司,從七五年就設立、生產揚聲器、免持聽筒到藍牙受話器,九八年股票上櫃,二○○○年上市,美律在電聲產品老早起跑,但速度卻比○一年才涉足這個領域、○八年才上市的歌爾聲學及瑞聲科技慢。
這兩家後起之秀,如今瑞聲科技在香港上市,市值直逼三千億元新台幣,歌爾聲學在深圳中小板掛牌,如今市值也高達四○○億人民幣,大約二○○○億元新台幣,美律不過才一○○億元新台幣出頭,在同一領域形成小矮人對大巨人的戰爭。這次美律引立訊入股,不無想要借立訊之手突圍的意圖,也看出這位出身富士康的王來春,對台灣零組件廠的強大企圖心。
很划算 美光拿下華亞科只花一八五億元
這個消息在十日下午宣布,表面上看不出有紫光影子,但其實數月前,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突然請辭,跑到紫光擔任副總裁,為紫光規畫DRAM版圖,後來紫光欲併美光,遭到美國商務部反對,要併SK海力士,韓國政府也不同意,後來透過持股一五%的威騰電(Western Digital)拿下SanDisk,這次很可能是高啟全操兵,用台灣美光名義,規避陸資身分,其實台灣美光背後可能就是紫光。
這三樁個案看起來,除了與零組件有關的是立訊主導外,與半導體相關的全都是紫光,可以看出中國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雄厚企圖心。目前除了市值三.六兆元新台幣的台積電仍然昂首屹立之外,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從IC設計到封測,全都籠罩在紅色供應鏈入侵的陰影中。
眼前紅色大軍襲來,台灣能使力的看起來有限,因為中國有強大市場,加上資本市場給力,台灣電子業愈來愈難招架,未來紅色大軍殺過來,最慘烈的會是台灣發展三十五年的電子產業拱手讓給紅色大軍。
就以這次紫光透過私募拿下增資新股來說,不管力成、南茂或是矽品,紫光都拿下二五%,立訊拿美律也是二五.四%,以台灣電子業經營者持股普遍偏低,像矽品林文伯只有不到三%,家族持股也不過一二%,一旦紫光拿下二五%股權,雖然說只要一席董事,在股權十分分散的台灣電子業,其實很容易﹁整碗都端走﹂。紫光若拿力成、矽品、南茂各二五%股權,這等於拿下台灣封測產業的半壁江山,這個影響不可說不大。況且在利率很低的情況下,若透過融資,根本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主導權。
像這次華亞科一三○○億元的私有化,其實台灣美光只拿出一八五億元的資金,其餘都是別人的錢,此時台股市值偏低,根本就毫無招架之力。如果政府沒有把關,台灣發展三十幾年,用了人民血汗錢以獎勵投資培養出來的電子產業,很容易被紅色供應鏈整碗端走。
稅害的 證所稅讓台灣無招架之力
矽品宣布引入紫光,《自由時報》即痛批證所稅遺禍台灣,讓台灣變得無招架之力,關鍵在台灣上市公司本益比及市值都偏低。過去三年,中國用盡各種力量推升資本市場,股市崩盤還用公安站崗查空頭,台灣卻用證所稅把自己整死。這三年下來,一上一下,兩岸產業局勢完全改變。
以紫光來說,紫光在二○○○年以後,股價大約都在二十元人民幣以下盤旋,一直到去年股價才上衝,今年一度衝到一三九.五元人民幣,股價大漲也墊高了實力。以十二月十四日紫光收盤九十八.二三人民幣來算,紫光股份市值二○三.四三億人民幣,本益比高達一三二.八倍;反觀台灣的聯發科,去年EPS三十元以上,今年前三季EPS十三.七七元,全年約十七元左右,目前本益比約十三倍,這意味了紫光賺一元,股價可以反映一三二.八元;聯發科賺一元,只能反映十三元的股價,紫光要併聯發科,自是輕而易舉。
目前同在高科技的硬體製造,兩岸產業本益比呈現強烈對比,像是日月光可以斥資四十億美元現金收購矽品,是因為張家口袋深,但是一○年日月光張家用一七八億元私有化環隆,一二年易名環旭電子在上海掛牌,如今市值是三○三.五億人民幣,本益比高達四十五.四八倍,環旭對日月光的助力,當然不可小覷。
差距大 本益比低是台灣產業隱憂
其它的產業都可看出兩岸日漸懸殊的對比,像當年,在晶電眼中是吳下阿蒙的福建三安光電,不斷成長壯大,如今市值是五七九.八四億人民幣,本益比三十一.一九倍;如今台灣晶電股價二十元,市值二二○億元,晶電市值約為三安的十分之一。再看觸控面板,歐菲光電快速崛起,如今市值二五三億人民幣,本益比四十六倍,但TPK宸鴻市值只剩二九五億元。面板的京東方,在○四年面板全盛時代,京東方只能算小廠,如今市值一○五○億人民幣,約新台幣五二○二億元,相較台灣的群創市值九三七、六億元、友達八九七.七億元,過去這兩家面板老虎市值合計逼近一兆新台幣,如今,加起來不到二○○○億元新台幣,市值還不到京東方一半,由此可看出台灣產業的悲歌。
台灣的資本市場不給力,使台灣電子業的競爭力節節敗退,最後可能出現兩種效應,例如台灣企業轉往深滬股市掛牌,像環隆電氣變成環旭電子。○七年在台灣下市的鼎新電腦,現在改在深圳創業板上市,改名為鼎捷軟件,目前市值一二四.四億人民幣,本益比高達二一二.七三倍,現在的市值幾乎是當年鼎新電腦在台下市市值的十倍,這種易地上市市值大增的現象,一定會引來台商「起心動念」。
例如,台灣新普科技董事長宋福祥經常感嘆本益比太低,新普科技年年賺超過一個股本,但新普股價降至一○○元上下,本益比只有十倍,可是新普的競爭對手德賽電池目前是六○.九八元人民幣,市值一二五.一六億人民幣,本益比高達四十七.五一倍,德賽電池營收與獲利都與新普科技相差甚遠,但是,新普市值只有德賽一半,當然宋福祥董事長有不平之鳴。
兩岸相同產業本益比差距太大,將是台灣產業最大隱憂。例如,精誠持有二○%的四方精創在創業板掛牌,目前市值是八十七.三九億人民幣,本益比高達一五九.八六倍,如此高的本益比,將來一定會讓台灣的產業動心,移地上市。
台灣還有一個難言之隱,很多第一代創業者打拚有成,但第二代接班意願不高,於是只要有人出得起高價,願意現金入袋的比比皆是。紫光的趙偉國向記者說:「你們台灣是不是快完蛋了?為什麼大家都來找我?」紫光在台大展拳腳,除了放話的高姿態,其實有不少是台灣業者主動找上他,這也是台灣電子業無奈的寫照。目前台灣美光背後是否有紫光仍不得而知,但是紫光大動作侵台,一定有政治後座力,這會是一六年新政府最燙手的問題,而台灣電子業的崩壞,可能也是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