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併購是真的拿錢出來,那到底標的公司的專利技術有沒有用,要用多少錢,只有事前研究透徹才不會失敗。例如鴻海集團透過專利及投資併購大數據分析,讓投資併購成功的機率較業界高很多,因此掌握了產業趨勢以及成功的關鍵!
問:台灣的大學院校專利品質低落,您覺得是什麼原因?
答: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大學一直用很落伍的方式,用很低的費用,請很一般的專利事務所寫台灣專利之後再翻譯成美國專利,而不用國際性並且專業的代理事務所撰寫,是無法創造出有品質與價值的,在這麼不專業的作業方式下,即使有好的技術,也申請不到優質的專利,白白糟蹋了研究成果。
國內台清交成等尖端大學的發明是有相當技術含量的,但其專利缺乏品質,例如其專利就算會被他人引用,但難以帶來亮眼的貨幣化成果,因為引用者不僅容易輕易的迴避,並且也不會考慮與大學接洽後續授權或是買賣事宜。學校本身與教授都缺乏法律、專利的專業訓練而又難以獲取合格專業服務,長期以這種方式管理與營運研發與專利事務,不可能產生財務績效。如果還是不改變這種老舊思維的作業方式,即使現在政府民間都在鼓勵研究生去創業,結果反而會屍橫遍野,造成無可挽回的資源浪費以及阻礙創新與創業。
問:除了學校要加強專業與管理之外,每年九十億元的大學研發經費,有更好的分配及評量方式?
答:的確,過去在掌握龐大預算的政府單位在分配上,缺乏一套全流程系統化的控管與評量機制,而且也沒有專利與投資併購數據庫支撐,加上政府對於研發預算分配與執行的大數據開放不足、甚至不透明,以及無法以過去研發績效做為分配依據,甚至還被少數人壟斷綁架,造成研發成效不彰、專利品質低落,導致無法支持產業升級轉型所需的技術及專利。
此外據我了解,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計畫其實執行了前一小段時間就可以清楚知道是會失敗的,但僵化的制度卻不允許中途停止,所有計畫都要做到底,這種不鼓勵誠實申報並且有擔當的停止研發的作法,最後就變成作文比賽,大家想辦法上網找資料,天下文章一大抄並且吹噓結果有多好,這並不是台灣各界所樂見的事,更沒有時間以及本錢來消耗。
真正有用的機制,是要有工具以及系統可以全流程控管,政府部門無法有效的整合資源開發工具系統,則應向民間借鑑,不要因為「圖利廠商」這四個字凌駕於一切產業發展之上,有好的系統機制是支撐可以從研發到智慧財產轉化再到貨幣化等全流程,並足以讓執行中而不會成功的計畫中途喊卡,並做為未來新計畫的參酌,當然,也要鼓勵誠實喊卡的人。
問:目前政府的科技政策與大學的研發方向一致嗎?如何更緊密配合呢?
答:目前政府科技政策以及產業發展方向的制定礙於部會無法有效整合,故均以空泛口號居多,但是一定有更好的方法,例如科技政策以及產業發展方向與研發經費的配置與執行要能一致,讓研究主題跟著科技政策以及產業發展方向走,政府的產業政策就有機會藉由大學研發獲得支持與落實,當然如何依照世界產業技術脈動而調整科技政策以及產業發展方向,這就是另一個很大的議題可以再深入的討論了。
中國大陸在十二五(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及十三五(二○一六年至二○二○年)的規畫中,所制定的各項研發經費比較是跟著政策做配置執行,而且配給那個單位要根據研發成效,不是比專利數量多就好,而是產業升級轉型所需的各國優質專利,如何運用在中國大陸的內需及走出去的發展,保持競爭力以及不斷投資研發創新,是台灣目前最缺乏的方向。而台灣在研究的方法論、工具、系統及目的性等,應該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嚴選題材、運用人才、佈局智財,而且也可使研發預算及其配置執行更制度化、透明化、雲端化,做到產官學三界均可有效的可控、可管、可稽。
問:大學的專利技術品質低落,對台灣產業的轉型升級有影響嗎?台灣企業過去也很少向學校移轉或授權有產業影響的專利技術啊!
答:目前的情況是,企業在國外打專利侵權訴訟,要和美、日、韓等國際級企業打專利仗,在國內卻難以從大學或是研究單位找到可供打仗的優質專利來使用。因為,大多數產業界本來就沒有真正在做研(Researsh),大部分都在做發(D e v e l o p m e n t)或者技(Engineering),這種在國外也很類似,但一些國家比台灣好。真正的研究能量資源主要都是來自大學或國家的研究機構,這些具原創性的技術,透過政府的有效引導,達成有效的產學合作,而且還要運用產業資源,例如花費高價才購買的設備,提供給學術單位研究成果的驗證,如此產學通力合作才會成為產業創新的基礎。
台灣科研單位或是產業界真正做創新研發的單位,其實寥寥可數,實際有創新研
究的,我認為就是這幾年在生物科技領域的投資,像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及幾個大學的附設醫學院。而這幾年台灣每年投入約一百多億在生物科技領域的研究,是有專注於可通過美國FDA以及可以放到橘皮書的專利新藥,這才是長久應有的產業政策,這樣的佈局一定需要有國際經驗的專業人士來協助,而讓台灣的生物科技業真正的起飛。
問:所以,您覺得如何讓產業界能夠更有效地使用學校產出的專利技術?
答:目前全台有八十幾個育成中心(加速器、孵化中心)以及近百個技轉中心(或稱產學合作中心、智慧財產中心),但大都不足以支撐其業務所需的知識、技能與經驗,而且對於專利申請及布局犯了許多致命錯誤。反觀,美國大部分技轉中心都是聘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來管理,並且採取貨幣化後的金額營收分潤的制度,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研發績效及專利投資的回報率。
美國很多技轉中心是以類似創投的運作模式,也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學
校是LP(有限合夥人、所有權人),專業團隊是GP(普通合伙人、管理人),當專利真的因技轉成功而取得授權金時,就採取前者LP八成、後者GP二成的分
潤制度,如此就能解決前述的問題。
目前全台一百五十六所大學校院,目前每年總計約只有七億元台幣的專利權利金收入,但我相信若採取與專業國際團隊合作的方式,每年產生的收益,很可能是七億元的好幾倍或是七億元是以美元來做計算。
問:談到產學合作,最近幾年台灣付給國外的權利金年年攀升,其中4G權利金占關鍵因素,未來5G如何解決?
答:從2G、3G到4G,台灣付給國外的專利權利金愈來愈高,很快地5G就要來了,但台灣企業會在5G上有相當比例的標準核心專利(SEPs)嗎?就我了解是不太可能。但是,政府所應扮演的角色,應是針對5G標準核心專利有關的技術項目定出方向後,盤點及整合各校教授、博士生等人力資源,聚焦投入到幾個5G項目中,有方向、有方法、有紀律的執行。目前看來,可以領頭並很有結構性推進執行這些事情,應該是不足的,此也會讓學校無所適從。迄今來看,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台灣在5G的項目仍是要繼續付出天價的專利權利金,急需政府拿出有用的對策。科技部目前推動小蘋果計畫、用鄉村包圍城市的作法,或是產學大聯盟的方式,,難以產生5G標準核心專利。
如果我們確定5G未來一定會改變人類的生活與工作,而且二○二○年5G時代一定會來臨,很重要的事情是台灣要思考未來要在5G扮演什麼角色,但二○一四年召開5G的發展會議,卻只看到大家整合起來想辦法從政府口袋要錢,並沒有整體的共同目標以及有用的方法,根本很多項目及作法離5G很遠,WiMAX已經是一個國家壓錯寶的一個教訓,5G還要再來一次嗎?
問:您在專利領域已累積三十二年經驗,過去也在鴻海集團擔任法務長達十八年,可以談談鴻海如何深耕專利業務嗎?
答:鴻海的事業從模具開始,然後一步步進入IT產業的上中下游,而且全線展開投資,其中很多技術都是透過專利及投資併購大數據而來,加上鴻海很早就面臨許多國際大廠的專利侵權訴訟,因此鴻海很早就有決心深入研究全球主要國家各產業領域的專利數據,對專利的本質及效用都有很深入的解讀與掌握。
也因為鴻海長期使用美歐日等國專利數據,二十幾年下來累積訓練出許多人才,而且是融合法科、商科及理工科等跨領域的人才,對於專利的技術、商業應用及投資併購價值的理解都遠超過外界,因此,鴻海在投資併購前,就已掌握成功的關鍵,所以投資併購成功的機率也比外界高出很多。這就是專利及投資併購大數據轉化成有價值的小數據,並且由資料科學家解讀的功效。
投資併購是要能觸及技術核心及人才,只有事前研究透徹才不易失敗。很多人花大錢做投資併購,靠的是吃飯聊天拉關係,或是在市場上透過關係問消息,但在評估眾多投資併購案,都要很紮實地做功課,並將經驗轉成系統並予以雲端化。
很多產業從專利數據來看,就可以輕易決定台灣根本不應該投資或者要有更優的商業模式,例如DRAM、LCD、LED,因為專利技術都已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上,跟風去投資,最後只有付出龐大權利金,嚴重稀釋獲利。
問:您離開鴻海也有十餘年了,談談這幾年您對產業界的觀察,以及目前您想推動的事。
答:從二○○三年底離開鴻海集團之後,深刻感受到台灣一直認為專利是落後指標的錯誤觀念,深感學界對專利知識的了解與運用實在不夠,因此到政治大學智財所任教。如今,我的學生與我一起於二○○七年創業的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及國際商業法律事務所,並且於三年前受郭董委託將鴻海智權處獨立出來成立賽恩倍吉集團。十幾年來培養了許多跨領域的大數據科學家,而二○一四年十月賽恩倍吉集團將軟體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了「孚創雲端公司」(原為中台專利雲公司),孚創雲端公司有著強大的大數據開發及分析團隊,將全球專利及投資併購資訊予以處理分析,並依不同的業界需求,打造一個強而有力可以支持創新、創業及投資併購的雲端平台,如此完善的雲端平台公司再搭配上賽恩倍吉集團以及世博科技顧問公司約八十個在專利及投資併購上的大數據科學家,我相信應該是台灣甚至國際上很稀有的一個專業團隊了。
現在孚創雲端在推行的「每校都有專利雲」的活動,超過八千七百萬筆的全球專利資料庫以及獨特的檢索分析平台,免費提供給大專校院所使用,這代表者我們公司從教育體系扎根的決心,希望透過孚創雲端的資源,讓學校教授與學生都可以藉此提升研發及專利實力,至於對研究單位以及產業界,我們也藉由天下雜誌出版的《智富密碼:智慧財產的運贏及貨幣化》一書將我們的經驗提供出來,讓專利及投資併購大數據科學家來提供創新、創業及投資併購所需求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