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為什麼選這個題目?」採訪時,農委會官員一見面就問我們,他說「現在基因改造議題,跟核能一樣敏感!」
為什麼敏感?它充滿爭議,有人認為它是拯救人類遠離糧荒的救星,卻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走上街頭,反對基改技術,質疑它的安全性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近的一次,有四十五國串聯響應。面對基改食品,支持和反對者,壁壘分明。
在科技業,愈先進的技術,產品的售價愈高,在農業卻恰恰相反,市場裡,基改食品的價錢,比不上標榜天然的「舊」品種。
在基改大國美國,非基改食品仍是消費者最愛的選擇,義美總經理高志明接受本刊採訪時說,他做過試驗,每一位美國官員來拜訪,私下問,你會買哪一種給家人?「每個都選非基改。」
但,數據顯示,基改技術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一九九四年,全世界第一個基改作物上市後,二十一年來,全世界已經創造出三百七十三個新品種;基改作物的種植量也不斷上升,過去十年,全球基改黃豆的種植規模,成長約一倍。
「再窮的國家,都不會放棄育種的權力。」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盧虎生說,誰掌握了種子,就掌握了糧倉的主控權。
這次採訪,我們發現,你認為不起眼的黃豆,竟是台美兩國國家利益博弈的對象,台灣空有優秀的專家,十多年來,政府竟只依賴出售基改食物的國際公司所提供的報告,來審查基改作物的安全性,放棄自主審查的權力,這麼做,也等於把糧倉的安全,交給別人。
我們發現,台灣其實到處充斥基改食品,進口的基改黃豆與基改玉米,透過層層加工,化身為各式各樣美食進入你我生活,例如:喜歡素食的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吃進許多基改黃豆做成的素食產品。
食品的安全,不該成為外交博弈的籌碼,基因改造食品的審查,必須要更透明、公開,否則光只是標示食物有無基改成分,也無法阻止下一場食安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