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很早就已經決定好未來方向,想要專攻某門學問,那就大膽前進吧!但如果你還不是非常清楚,以上方式可以練習看看,選填志願應該同時兼顧內心聲音及外在趨勢,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然而,更重要的是,放榜的結果並不代表未來一切,人生道路上還是有很多轉彎的機會。
每年七月,總是有一群高三畢業生,在成績放榜後,準備選填志願,確定未來大學四年的生活。今年因為表妹參加七月指考,參與了一些過程,於是開始回想十多年前的自己。
當時進入大學方式有推薦甄試、申請入學和指定考試,大體來說和現在的制度差不多。前兩者要用學測成績申請,其中班排成績較好的同學有機會獲得推薦甄試的資格,由於我本身對數理比較擅長,於是就按照二類組的排名,選了一些自己比較有興趣的科系。
不過這些都是感覺,自己也不是非常確定是否真的喜歡。
還記得高中暑假,大家都搶破頭要參加大學生辦的營隊,一來對專業有些了解,二來也和系上學長姐交流,感受一下大學生活的氛圍。在經過幾天的相處後,雖說不上專業領域懂了多少,但至少已經漸漸習慣這所校園的環境,也在心中留下小小的目標。
因此,我很鼓勵高中生多利用暑期空檔,參加校園營隊,或是展開各種探索計畫。近幾年來,壯遊風氣從歐美推廣到台灣來,有些家長會讓孩子參加海外夏令營,也有一些交換計畫可以到歐美long stay。即使沒有機會出國,在台灣還是可以有很多活動可以參與,這些十八歲前的探索、團隊的合作,加上前輩的指導,至少讓高中時代的我,在懵懵懂懂中摸出了一個方向。
進入大學後,四年的生活在繁忙的課業及社團生活中度過,因為大概確定了方向,學習起來相對踏實,也因為大學多元的課程資源,給自己更多接觸不同領域的機會,進而反芻思考,當初選擇這條道路是否正確,如果要讓未來職場發展更好,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於是,聆聽演講、企業實習、創新競賽,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勇敢嘗試,同時也漸漸養成做筆記及發問的習慣,將課堂或是演講重點記下來,並且找尋適當時機尋求解答。這些長時間的累積,無形中變成一種正面能量,而這些記錄下來的知識及經驗,不自覺都會在未來人生中發揮莫大影響力。
一直到工作之後,三不五時還會翻出以前的文章或資料,這些重要的過程,幫助自己不斷調整目標、重新思考,迎接各式各樣的挑戰。
所以,回到文章標題,如果要給指考學生一些選填志願的建議,以下方式可以分享給正在面臨抉擇的學子們:
1. 在開始選填志願前,先憑直覺依序寫下十個理想「科系」,不用在乎學校及分數。
2. 參考長輩、朋友以及各種專業人士的建議,列出別人眼中的順序。
3. 將兩個列表加總排在一起,選出分數最高的前五科系。
4. 到這些科系的討論區或是網站上,了解自己對於系上課程是否有興趣。
5. 確定科系方向後,再回頭看適合自己分數落點的學校。
如果你很早就已經決定好未來方向,想要專攻某門學問,那就大膽前進吧!但如果你還不是非常清楚,以上方式可以練習看看,選填志願應該同時兼顧內心聲音及外在趨勢,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然而,更重要的是,放榜的結果並不代表未來一切,人生道路上還是有很多轉彎的機會。
廣泛學習、全力以赴,人生自然會走出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