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長久下華人的教育上,通常父母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要跑到哪兒去,而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發散與收斂的反覆過程。
愛麗絲在森林裡迷失方向,巧遇一隻總是面帶微笑的貓。她問笑臉貓:『你可以告訴我,我該走哪條路嗎?』笑臉貓回答愛麗絲:「這得看你想往哪裡去?」『我並不太確定該往哪裡去,』 愛麗絲說。於是笑臉貓說:「那麼,你選哪一條路都是一樣的。」
在過去長久下華人的教育上,通常父母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要跑到哪兒去,而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發散與收斂的反覆過程。
我們從小學到高中,學到許許多多的通識課程,所謂通識乃是指許多專門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們接觸到不同領域的方式之一。然而傳統教育上除了鮮少讓學生接觸跨領域知識或體驗的機會,更不平衡的一面倒向收斂到培養白領階級的方向。
⋯⋯
這樣的狀況衍伸了兩個不同的情形。第一,在愈趨複雜的現實社會之中,鮮少有問題是單一專業可以解決的,現在的學生們的挑戰,乃在於對於自己專業知能的深化,以及是否有機會多與不同領域的同儕一起共創價值。
因為,在產業上我們看到許多因為不同領域、不同知識背景、文化脈絡、家庭背景等所造成的"語言認知"障礙。很多時候,我們指的是同一件事,但卻習慣用不同的用語表示,但中間的溝通成本卻在不知不覺之中提高。其次,我也相信,唯有不斷地與不同於自己的人一起共事,過程中才能真正發掘自己所學的價值。
第二,近期教育界開始回頭看技職體系的發展,有很多反省與想法,除了如何在教育環境與資源上的調整,其實,還需要思考如何給予家長甚至是社會價值上展現。實際上,如果大家有到過歐洲或日本,我想無不對該地區傳統文化職人精神肅然起敬,或是其實這樣的精神都可能是我們前往該地探索的目的。
習得一技之長及態度培養這兩件事,我想會是教育的核心,而不在於學歷本身。過去,爸媽花了很多的時間與金錢培養我在傳統音樂上的學習,雖然後來不是以它掙錢,但不可否認的,如果今天自己有一些許的不一樣,大概就是這樣的跨領域及技藝培養脈絡而來。
未來的跨領域人才,Maybe就是要這樣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