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的新價值不在於收取傳輸費,資料品質才是最具價值的一環。一支手機可讓業者知道所有客戶資料,這正是4G執照搶手的原因。
台灣的4G 執照競標已起跑,除了既有的四家──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及亞太,鴻海、頂新和新纖也來參一腳。這三位新同學到底在想什麼?
4G 得標廠商至少先得花個一百億新台幣取得執照,但這只是入場費,後續還得買設備,架基地台;而基地台是一項耗力費時的工程,因此,新進者購併其他規模較小的3G業者,是最快跨入經濟門檻的方法。這麼一來,整個4G投資恐怕得要好幾百億元之譜。
此外,新進者還得與前述幾家既有的大哥爭奪市場,最後可能只分到一點點的市占率。為什麼這三家新手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加入一場勝率不高的戰局?我也不知道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電信業一定比現在更迷人,而一切都與「資料」(data)有關。
當今科技界三大巨頭:谷歌、蘋果和三星。谷歌的商業模式都和資料有關,在其搜尋引擎上的每個動作,都是一個資料點;單個資料點本身毫無價值,但如果每天累積數十億個資料點,就變成關鍵的深度分析了。
蘋果也有意進入這塊領域,這也是它建立地圖功能的原因,但結果卻是場災難。當我在台灣時,iPhone顯示的地點卻是在中國某個有相同路名的城市。然而,當使用地圖功能時,蘋果可以知道使用者的地點,並將個人化的廣告訊息傳送給用戶;比方說,你的某位臉書朋友正在對街的星巴克享用拿鐵,你要不要加入?
當智慧型手機成為商品時,蘋果還能將用戶綁在自己的雲端或iTunes裡,甚至開放iOS給其他平台使用,藉此掌握大量資料。至於三星,則一點機會都沒有;三星就只是賣硬體而已,當中國白牌手機在全球氾濫後,三星的處境更加岌岌可危。
蘋果將自己定位為後硬體世界的品牌時,資料和軟體是相當關鍵的營運價值。現在想像你是鴻海,作為蘋果供應鏈的一環,當硬體不再吃香時,你要如何面對新的挑戰?於是,鴻海積極尋找進入資料賽局的考量很合理,而電信業正是最佳途徑。電信業的新價值不在於收取傳輸費用,資料品質才是最具價值的一環。或許未來業者會為了掌握資料市占率,只收取極低廉的費用。
資料的價值會因每增加一筆資料而呈幾何上升。了解顧客買了什麼,很好;若能知道顧客何時買、何處買、買多少,價值又增加好幾倍。一支手機可讓電信公司知道所有客戶資料,一旦行動支付普及後,消費者把手機當信用卡,電信公司便可同步取得客戶所有交易資料,並在處理分析後,賣給全球消費性產品的製造商。
未來,電信公司會成為蒐集資料,並將之價值化的第一線。這就解釋了,何以這些傳統產業及IT硬體製造商,都如此熱中競標4G 執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