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服務與內容雲是英雄產品年代的決勝關鍵。思考政府所建置的「文化雲」如何加值,或可加持台灣資通訊產業的競爭力。
沒料到蘋果賈伯斯主導的iPod、iPhone、iPad異軍突起,使得全球資通訊產業競爭核心重回產品創新力之戰。這領域(顧客價值及產品力創新)完全是宏碁的弱點。因此宏碁大軍潰退,很快從坐二望一退至第四名,執行長蔣凡可也黯然下台。
華碩則在平版電腦、變形金剛及UltraBook等產品力創新中穩住獲利陣腳,在歐洲巿場占有率提升,在中國巿?則晉升老二,緊跟在聯想之後。可以預期,全球資通訊大戰格局,大體上會從「前iPhone」時代的流通力之戰,轉型成「後iPhone」、iPad的產品力之戰。
台灣有前瞻眼光的業內CEO直稱,資通訊產業已進入「英雄產品(Hero Product)」年代,企業再不做出英雄級產品,光想用二%通路利潤率拉住全球通路效忠,已成癡心妄想。那只有在產業同行一般產品均已進入成熟期,彼此差異化不大的時代才可運行。自從蘋果帶頭殺進一系列英雄產品進入資通訊產業後,一切的遊戲規則早已改變。流通夢不醒、或晚醒的業者,當然苦日子還很長。
不過,我們要留心所謂的「英雄產品」,絕非只看硬體「端」,而忽略了軟體、服務與內容「雲」才是真正決勝負的關鍵。
台灣的資通訊「品牌」廠,還能有碗飯吃,相當程度受到Android「雲」(Market Place等)的庇護。但長期來看,我們應思考歷年來政府所造的「文化雲」,如何再加值,為台灣資通訊品牌廠加持。
政府在九十一年度到九十六年度,由中研院主導「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投資了納稅人貢獻的二十七億二千萬元經費,又在九十二到九十六年度投入三十億六千萬元,進行「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接著從九十七到九十九年度,兩個國家型計畫合併,三年間又投入三十六億七千萬元的巨額經費。
前後長達近十年的投資研發,國家科技體系在數位典藏/數位學習領域,投入近百億元經費。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上游科研成果未能加值產業運用,正是今天台灣資通訊業路愈走愈艱辛的主因。包括故宮典藏、台灣特有動植物生態等人文歷史、自然歷史、國寶工藝的數位典藏,均已建置到一定規模,怎可呆置那兒不加好好利用?
資通訊產業是台灣產業的重要支柱,進入「英雄產品」年代,他們亟需政府建置的各種「雲」(數位典藏雲、醫療雲、教育雲等)的進一步轉化、加值,來加持他們的競爭力,光靠外商Google的Android「雲」,豈是長久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