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對其八億多用戶建立起網路圍牆,並拒絕與谷歌分享客戶資訊,對廣告商而言,谷歌的搜尋價值已在遞減中。
網路發展第一階段,是由大型入口網站,如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及雅虎(yahoo!)設立一個包含龐大資訊的網站,並在谷歌(Googke)推出搜尋引擎索引網頁後,完成第一階段的發展。但此時網路仍是個人化的單獨行為。
接著,蘋果、亞馬遜和臉書提供網路上的社交互動管道,但這些新平台都設有藩籬,積極打造使用者的忠誠度,進而帶動個別公司的獲利。漸漸地,谷歌似乎成了社群網站的局外人。
當然,谷歌藉以發跡的舊形態網路仍在,但是規模卻逐步在縮小。人們現在常登入的網站是臉書或亞馬遜,或用智慧型手機下載應用程式,而非使用谷歌的搜尋引擎。
市場已經為下一個階段的網路贏家下注了。過去五年來,亞馬遜股價大漲三七○%,蘋果股價飆漲四三八%,而谷歌只上揚一七%而已。儘管目前還只是初期階段,但我認為,未來相關公司股價表現的差距會愈來愈大。
讓谷歌陷入困境的原因與科技關聯不大,而與商業模式相關。企業購買或複製科技不難,但最困難的,就是更改商業模式。谷歌幾乎所有的營收與獲利都仰賴網路維持開放,當我們進行搜尋時,可為谷歌帶來數百億元廣告收入。假若舊形態的網路改變,谷歌原本的營運模式便失去價值。
谷歌近期公布財報,去年第四季營收年增二五%,然而投資人卻把焦點放在谷歌對廣告商收取的每次點閱費用(cost per click)的下跌,主要是來自臉書、亞馬遜和蘋果的競爭加劇。
臉書揭開新一輪網路大戰的序幕,其對八億多用戶建立起網路圍牆,並拒絕與谷歌分享客戶資訊。此意味著,對廣告商而言,谷歌的搜尋價值已在遞減。
亞馬遜也採用類似的手法,其新平板電腦(Fire)利用谷歌的免費作業系統Andriod,但谷歌這位搜尋引擎巨擘卻什麼好處也沒得到。使用者一登入亞馬遜的帳號後,便離開了谷歌的開放平台,並進入一個包山包海的資料庫,而使用者只須支付固定費用。這種模式具有破壞性,蘋果帝國亦是如此。
谷歌仍與微軟、英特爾和IBM般舉足輕重,但在科技領域裡,他們不再是鎂光燈下的焦點。如先前的微軟,谷歌可以在不同的戰場上打出幾場漂亮的勝仗,但能否找到一個足以取代原本核心業務的新成長動能,則是另一個問題。
同樣的疑問,目前臉書盛極一時,但這個光環又能維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