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三星電子前總裁李健熙回鍋後不到二個月,旋即祭出驚動全球高科技業的史上最大資本支出計畫。三星電子趁對手元氣尚未恢復時,再度出重拳痛擊,效果還沒出現前,反而先激出「抗韓」意識串聯。
今年三月二十四日,韓國三星電子高層主管對外宣布,前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已重返三星集團管理層,並且恢復三星電子總裁職務,這是二○○八年四月李健熙被爆料擁有祕密資金被迫離開三星集團後,時隔二十三個月後再度重返三星。
李健熙重掌三星經營大權不到二個月,五月十七日,三星對外宣布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投資案。二○一○年三星的總資本支出將高達二十六兆韓元(約二百三十億美元),超出英特爾、IBM與台積電等全球一線半導體大廠。消息一出,台灣雙D產業(記憶體與面板)股價嚇得腿軟,更為未來全球高科技產能過剩埋下隱憂。
左打日本東芝,右打台灣半導體廠
事實上,三星投入大筆資金要興建月產能達二十萬片的十二吋廠,首要目的不是要大幅擴張DRAM產能,而是要追上NAND快閃記憶體最大競爭對手日本東芝的擴產計畫,因為東芝預計今年七月開始興建月產能同樣高達二十萬片的十二吋廠,預計明年第二季就可開始以三十二奈米以下製程生產高容量NAND晶片。
根據市調機構iSuppli的統計,去年第四季,三星及東芝在NAND市場的占有率差距仍達八.八個百分點,但今年第一季,市占率差距已降至四.七%,這意味著,如果三星不採取積極行動,只要東芝的新廠產能在明年開出,三星就難保住NAND市場龍頭地位。
至於DRAM市場的投資,三星仍維持其一貫風格,就是利用領先的技術來擴大獲利及市占率。事實上,今年全球DRAM廠主流製程將由七○奈米微縮到五○奈米世代,但是卻遇到了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關鍵的浸潤式微影(immersion lithography)設備嚴重缺貨,且今年產能幾乎已被三星全數包下。
三星掌控關鍵設備貨源,今年底主流製程將推進到三○奈米,相較於其它同業才剛跨入五○奈米世代,三星與其它DRAM廠的技術落差將因此拉大到兩個世代。這樣的落差,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成本,三星的三○奈米可將單顆DRAM成本降至一美元,但其他採用五○奈米技術的同業,成本仍在二美元以上。
由於現階段台灣DRAM廠仍有高額負債需要清償,短期內並無能力擴充產能,至於美光、爾必達、海力士等,短期內並無興建新十二吋廠計畫,因此,三星只要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就足以成為DRAM市場一方霸主,等到下一次DRAM市場景氣進入空頭循環之後,已有足夠存糧足以安度景氣寒冬,並在不費吹灰之力情況下,就能透過市場機制迫使競爭對手退出。
三星靠著技術領先大舉降低生產成本,對同業造成莫大壓力。(圖片來源:Top Photo)
聯電傳將引進Global Foundries,南科與華亞科加速與美光合作
三星除了在記憶體市場中大玩產能競賽的遊戲,在面板市場也以同樣邏輯,在進行產能極大化計畫。因為面板與記憶體一樣,是個燒錢的產業,但三星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地大擴產能,與友達、新奇美不一樣之處,正是三星本身亦是全球液晶電視重要品牌廠商,自己有了產能的出海口,就有能力把這個產能競賽的遊戲持續玩下去。
三星的大擴產效應,預估一至二年後才會陸續顯現。然而,在效果顯現之前,全球高科技業反而先出現一股「抗韓」意識發酵。聯電將於六月十五日股東會中討論私募案,傳出將引進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Global Foundries成為策略代工夥伴;而南科與華亞科也加速與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合作,加緊進行新一代製程研發。
面板部分,中國政府對三星電子一向頗有忌憚,遲遲不肯發予三星至中國設立面板廠的執照,面板業者指出,三星這次大擴產,中國政府不僅對三星赴中國投資面板廠更謹慎以待,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台灣面板廠在取得面板廠執照的勝算。
事實上,台灣DRAM廠及面板廠去年得以如此快速的回復元氣,靠的就是中國大陸市場乘勢而起,讓台灣業者找到了龐大的出海口,否則至今恐怕都還無法真正轉虧為盈。
隨著大陸市場的成長,三星這幾年來的布局,在中國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及影響力也漸漸發揮了效果,尤其在今年的龐大投資之後,三星想要以產能優勢鯨吞大陸市場的意圖也昭然若揭。
對台灣半導體廠及面板廠來說,若已無法在產能競賽中與三星競爭,就只能依靠著中國市場借力使力,創造出新的商機或價值,才有辦法迴避與三星硬碰硬的競爭,走出一條新路。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