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油價衝破每桶一百美元大關時,中國已有十家太陽能公司在海外上市,成為世界太陽能電池三大生產國之一。其中,又以中國最大太陽能電池廠無錫尚德和亞洲最大太陽能多晶矽廠江西賽維先發,由王剛推動海外轟動上市。
然而,早在三年前,被稱作「中國太陽能拓荒者」的王剛就成功推動兩家中國太陽能企業無錫尚德和江西賽維赴美上市。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和江西賽維彭小峰則因此分別成為○七年《福布斯》(Forbes)雜誌選出的中國前十大富豪。
戴著眼鏡、身穿休閒毛衣和牛仔褲,外表看起來像個大學生的王剛,上海辦公室的員工不到五位,但是全中國等著他上門投資的民營企業,超過上百家,因為他是法國NPEA(Natexis Private Equity Asia)的創始人及首席合夥人,這是一個隸屬法國外貿銀行集團(Natixis)旗下的機構,管理著全球三十億歐元的投資基金,而王剛手上則握有約台幣七十億元的私募基金。
站在起點的投資者
發現尚德,王剛說是個偶然的機會,在之這前,他對太陽能產業完全不了解,只看了業界朋友的投資財務資料,「當時就有很強的感覺」,於是他花了七、八個月時間評估研究,第一次到尚德工廠,破破舊舊,用的是二手機器設備,但是他認為投資核心價值遠比新穎廠房來得重要,○五年五月,王剛投資一千五百萬美元,七個月後,當年十二月十四日尚德上市,獲利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投資報酬率十倍以上。
王剛看到全球對於新能源的需求在提高,去年,聯合國新能源報告中,全球新能源投資總額達到七百一十億美元,而且○六年比○五年成長四三%,中國則占投資總額的九%。
二○○四年,太陽能在中國還是前景不明的行業,沒有成功的範例可循,沒有一家風險投資公司願意冒險,「大家都在等投資成長曲線上升後再上車,但是,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時機到了,我是那個站在起點的人,而尚德具有很大的投資潛力。」
投資尚德有兩大邏輯
王剛從幾個層面看到尚德的機會。首先是太陽能前景,他是第一位去歐洲拜訪尚德客戶的投資人,他看到歐洲、美國和日本政府都在政策上補貼、獎勵企業使用太陽能。而且,當時已投產多年的日本太陽能老大夏普也在○四年開始獲利。
其次,是尚德創始人施正榮的技術及商人特質。施正榮被稱為「中國太陽能之父」,技術在中國無人能出其右,而且當時尚德已是中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廠。王剛形容施正榮是一位「非常非常聰明的人」,除了專業,還具商人性格,○四年時,尚德已獲利一千九百萬美元、○五年獲利二千六百萬美元。
投資江西賽維思考關鍵
只花一年成功上市 如今已是全亞洲最大多晶矽片廠投資尚德成功後,王剛開始尋找下一個尚德,拜訪過中國八成以上的太陽能廠商,直到看到彭小峰創建的江西賽維。但是,套用在尚德的投資標準,卻不適用於江西賽維,因為彭小峰沒有太陽能專業,當時江西賽維也尚未獲利。因此,當王剛決定要投資時,投資業界不敢相信,還笑他瘋了!
但工程專業出身的王剛笑說,「因為彭小峰碰到的是我,別人不理解他,我理解他。」
王剛和彭小峰在搭車前往江西南昌的路上,談起當時還沒有很多人注意的多晶矽。彭小峰談很多、很細,這令王剛十分吃驚,他發現彭小峰很懂太陽能。
王剛發現:從○五年初,彭小峰就和美國GT公司(當時全球惟一的設備生產商)簽定採購合同,訂購全年九六台設備,而當時GT一年的產能才一百多台。這樣一來,江西賽維等於扼殺了中國所有競爭對手,因為其他人想擴產,短期內也買不到設備。
彭小峰告訴王剛,太陽能的問題出在產業鏈。當時,大家都在太陽能的中下游尋找投資標的,王剛卻看到上游機會,而生產多晶矽的賽維就是上游。
雖然,德國和美國已經有兩家太陽能上游供應商,占了大部分市場,但是,當中下游電池需求增加,上游多晶矽需求也會增加,王剛當時非常欣賞彭小峰對供需變化的解釋。王剛現在更認定,「市場終端成本會慢慢下降,總有一天,太陽能光電池將取代傳統電力,因為它的成本會更便宜!」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綠色和平、歐洲太陽能產業協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發布的《二○○七年中國光伏發展報告》指出,到二○三○年,太陽能發電在價格上將具有與傳統發電競爭的實力,並逐漸成為主流能源。而王剛早在這份報告發布一年前,就已經看到太陽能驚人的潛力。
在王剛的主導下,○六年七月開始,NPEA共投資江西賽維八千五百五十萬美元,○七年六月江西賽維在美國上市,從投資到上市,王剛只花了一年又十一個月的時間。現在,江西賽維已是亞洲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矽生產基地,擁有六千多名工人,而且全球最大的二十家太陽電池廠中,有十四家是它的客戶。
從月薪一千到身價億元
王剛給人的印象,聰明而自信,可是很難想像,十五年前,他只是安徽合肥工業大學精密儀器系的大學生,畢業後領月薪一千元人民幣。雖因家境關係不能出國深造,工作四年後,他終於受不了局限的國內環境,「從小我就不喜歡受拘束,思想上和求學都是,我覺得如果再不出國,我會一輩子老死在中國,為別人打工。」
血液裡桀驁不馴的基因,讓王剛毅然負債留學,他借了一筆錢到紐西蘭梅西大學念工商管理碩士,註冊、買好機票、付完第一個月房租,身上只剩四百美元。一開始,白天他去語文學校補英文,晚上,他打兩份工,先到超市做收銀員,再到餐廳洗盤子,離鄉背井又負債念書,讓王剛只想「有一天一定要做大事」,但是,什麼是大事?當時的他並不清楚。
賺到第一桶金的戰役
MBA畢業後,他先後在紐西蘭的富士施樂和英國電訊工作了五年,直到網路熱潮,二○○○年,他回到中國,加入廣州邦訊擔任首席財務官。○二年,由王剛主導將邦訊以四千七百萬美元賣給亞信,為邦訊創始人和股東獲得十倍以上的回報。
有過這次募資經驗後,王剛開始投身私募行業,他在NPEA內的七項投資,有五項已成功退出,回報率平均在十倍左右,個人身價也是暴增到台幣逾億元。「做私募,要具備很高的智慧!」說完,王剛還笑問記者:「你會不會以為我很狂傲?」
王剛特別說:「私募和一般創投不同,我們不但要了解整個產業,還有公司的管理階層及獲利市場等等,我必須有九九%的把握才會投資,再說一次,從事私募要有很高的智慧。」
下一個明星能源是風
今年九月,世界太陽能大會將首次移師中國舉行,世界太陽能協會主席Torben Esbensen表示,中國已經逐漸成為使用和生產太陽能的大國,在最廣泛應用的太陽能熱水器方面,中國已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政策顯然跟不上太陽能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理事長石定寰表示,中國《可再生能源法》已頒布實施,但具體的企業和消費者優惠政策卻尚未制定。
面對新能源的崛起,王剛非常看好,他認為,「未來新能源的應用一定會更多,我們已經在找下一個替代能源」。相較於其他投資大師選中投資的糖、玉米和酒精等能源,王剛則偏好風能源,他認為糖、玉米和酒精不只是能源,也是食物,當需求變大,供給量不夠,成本反而上升,因此,繼太陽能之後,他看中下一個能源明星是風!
/小檔案/
王剛
出生:1967年
現職:Natexis Private Equity Asia創始人及首席合夥人
學歷:紐西蘭梅西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安徽合肥工業大學精密儀器系
經歷:廣州邦訊首席財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