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生技產業在台灣備受關注,然而這個產業在商業運轉前投入的研發經費相當龐大,需時多年才能回收;成立於一九九七年的台灣神隆,就是在熬過大股東失去信心的虧損期,終於在成立九年後,才轉虧為盈。
自從二○○一年十月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查廠後,台灣神隆就拿到進入世界級製藥廠的入場券,國外訪客絡繹不絕,有的是來參觀,也有的是來稽查工廠。從○一年第一個學名藥客戶將台灣神隆生產的原料藥放進其學名藥的配方,至今已累積了一百六十個客戶,其中包括全球前十大專利藥廠及前二十大學名藥廠。
成立以來,台灣神隆幾乎成為台灣生技業燒錢的示範教材。建廠成本過高,以致成立前八年債台高築,負債一度高達三十幾億元,外界無法相信這座設備都用最好的廠,可以吸引國外大藥廠前來下單;甚至認為原料藥廠用這樣高級的廠房,根本就是「把勞斯萊斯當計程車在開。」外界的批評排山倒海而來,甚至連原始投資的大股東都有點信心動搖。
負債累累 連大股東都放棄
面對各種外行的責難,經營團隊挺住了;在○一年FDA沒有認證前,台灣神隆只是位於角落的一家工廠,但獲得全台第一張FDA核准證書後,台灣神隆的名號馬上自動在世界上宣揚開來。「今年以來,客戶下的訂單比預期多了四、五倍。」台灣神隆執行副總詹維康道出了目前台灣神隆十五條生產線中,有二至三個廠產能滿載,甚至得外包,訂單才吃得下來。
為了因應訂單需求,台灣神隆計畫擴廠,七月初獲得四十億元聯貸案,將用於償還既有債務、開發新產品線及增加產能。
台灣神隆苦熬八年,取得FDA認證只是成為學名藥原料廠的基本條件;擁有挑選未來能夠大賣、長賣的原料藥精準眼光,尤其是在抗癌相關原料藥物方面,更是台灣神隆的競爭力所在,囊括全球八成以上抗癌相關藥物的藥廠訂單。
○六年是台灣神隆最重要的一年,歷經各種建廠、FDA查廠的困難後,營收終於突破十四.六億元,較前一年成長四五%,稅後純益一.四三億元,是該公司成立以來首次轉虧為盈;神隆的發展已漸入佳境,今年預計營業額將可突破二十億元。
這家公司能賺錢,連大股東也始料未及;就在轉虧為盈的前幾個月,最大股東統一集團著手處分非核心事業,一直不賺錢的台灣神隆當然名列其中。而全美第三大學名藥廠華生製藥(Watson Pharmaceutical),在當時接下統一所釋出的股份,成為股份比統一多○.○一%的最大股東。
華生的加入,除了穩定董事會的信心,也提供台灣神隆在經營上的協助。華生董事長趙宇天八月中接受《今周刊》訪問時就指出,台灣神隆的技術能力沒有問題,但如何控制成本,將是它如何維持獲利空間的關鍵。
扎根確實 自然能開花結果
自從去年轉虧為盈以來,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就不斷地向外界說明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我們開發的產品,在這幾年專利到期後,開始上市;而且它們都是市占超過五○%以上的藥,利潤自然就高。」
事實上,台灣神隆不僅在抗癌相關原料藥市場,囊括全球八成以上相關藥物藥廠訂單;在心血管藥物方面,擁有全球超過一百五十家藥廠客戶。台灣神隆從當年的甘蔗園開始,歷經建廠、開發新產品、尋找客戶訂單,馬海怡說,剛開始都是在扎根,時間到了,自然就能開花結果。
雖然已初步在國際級的製藥業中立足,但是挑戰也很多,面對製藥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高度競爭,尤其是來自中國、印度的威脅。馬海怡指出,印度的學名藥廠進入美國市場確實來勢洶洶,不過台灣神隆在原料藥的生產規格高,連印度學名藥廠都來找台灣神隆擔任上游原料藥供應廠商,兩者間是競合關係。
台灣神隆在開發新產品時,主要以在美國及西歐上市的藥為主,她說,這些地區遊戲規則訂得較嚴,產品的價格愈高,也可為公司爭取較高的利潤。
目前台灣神隆已開發了四十幾項產品,除了已上市的六項產品,未來每年將有四、五個產品上市,表訂已排到二○一三年,開發中的產品也排到二○一六年。馬海怡信心滿滿地說,未來每年將維持四○%的成長率,預計在二○一一年營業額可以達到當初建廠規模設定的目標二億美元(約新台幣七十億元)。
身為製藥專家,馬海怡並沒有做出讓台灣神隆突然轉虧為盈的重大改變,只是按著計畫,一步一步踏出腳步,時間到了,就自然會有收成。在重視研發、安全的生技製藥業尤其是如此,台灣神隆為急於發展速食生技的台灣上了寶貴的一堂課!
雖然已初步在國際級的製藥業中立足,但是挑戰也很多,面對製藥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高度競爭,尤其是來自中國、印度的威脅。馬海怡指出,印度的學名藥廠進入美國市場確實來勢洶洶,不過台灣神隆在原料藥的生產規格高,連印度學名藥廠都來找台灣神隆擔任上游原料藥供應廠商,兩者間是競合關係。
台灣神隆在開發新產品時,主要以在美國及西歐上市的藥為主,她說,這些地區遊戲規則訂得較嚴,產品的價格愈高,也可為公司爭取較高的利潤。
目前台灣神隆已開發了四十幾項產品,除了已上市的六項產品,未來每年將有四、五個產品上市,表訂已排到二○一三年,開發中的產品也排到二○一六年。馬海怡信心滿滿地說,未來每年將維持四○%的成長率,預計在二○一一年營業額可以達到當初建廠規模設定的目標二億美元(約新台幣七十億元)。
身為製藥專家,馬海怡並沒有做出讓台灣神隆突然轉虧為盈的重大改變,只是按著計畫,一步一步踏出腳步,時間到了,就自然會有收成。在重視研發、安全的生技製藥業尤其是如此,台灣神隆為急於發展速食生技的台灣上了寶貴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