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上市造成搶購熱潮,若把iPhone拆開來看,直接間接參與iPhone的台灣電子廠已超過二十家,在這場供應鏈大戰中,取代諸多日韓廠商,可算是打了一場大勝仗,這也似乎顯示,惟有不斷進化的台灣廠商,才趕得上賈伯斯創意不斷的腦袋。
如果把蘋果消費性電子產品看成是市場領先指標,那麼台灣諸多硬體廠商,在這次iPhone戰役中,可說打了一場大勝仗。這也似乎顯示,在這地球上,惟有不斷進化的台灣廠商,才趕得上賈伯斯創意不斷的腦袋。
二十家廠商參與iPhone生產
把iPod與iPhone的供應鏈攤開來看,可以發現台灣電子廠商在消費電子這個理路上,確實與時俱進。四年前,在iPod剛推出時,台灣廠商只有英業達集團在組裝及末端的系統測試上分到一杯羹,雖然後來華碩、鴻海、正崴等相繼加入,但在蘋果供應鏈上主要相關零組件,都是日本、韓國的天下。四年之後,當第一台iPhone正式亮相,拆開一看,Made by Taiwan的產品愈來愈多,屈指算來,直接間接參與iPhone的大小台灣廠商,已從十家到如今超過二十家。
iPhone與iPod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加入了影像及通訊的功能。四年前,台灣廠商在這兩個領域內還只是小學生,但經過幾年密集練功之後,功力大進,一腳踢開了不少原本跑在前面的日本廠商。特別是迷你鏡頭,原本一直由日本廠商主宰,但在iPhone中,日商卻被台灣電子廠,趕出了蘋果電腦的供應鏈。iPhone機子上面的鏡頭及其模組,正是台灣廠商大立光及致伸的產品,而鴻海集團旗下生力軍的揚信科技,也同時攻進了蘋果相機模組的供應鏈。
通訊方面,雖然台灣廠商這次並未直接切入iPhone核心,主要的網路通訊晶片仍由美商麥威爾(Marvell)搶走,而手機射頻及基頻晶片,還是掌握在德商英飛凌手上,不過台灣的石英元件廠商晶技,在強敵環伺下,在手機升降頻的技術上,搶到了一個位子。此外,鴻海也拿下了iPhone網路數據機的模組訂單,這應該是合併國碁的戰果之一。
日韓爭iPhone訂單失利
反觀日本廠商在這次iPhone供應鏈搶奪戰中,可說是慘敗。在講求輕薄的iPhone,已全面使用快閃記憶體,這次雀屏中選的廠商,自然還是全球快閃記憶體的龍頭——三星,原本在蘋果電腦供應鏈中舉足輕重的製造商東芝(硬碟占iPod硬體成本高達五成),在iPhone的系統中,完全沒了身影。台灣記憶體製造商雖然追不上三星,但專攻記憶體模組的威剛及創見,還是在iPhone上面卡了一席。
除了硬碟之外,螢幕也是日本廠商大失血的部分。在iPhone還未出現之前,蘋果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螢幕,幾乎全由日商掌握,不過這次iPhone的觸控螢幕訂單,卻跑到一家叫做Balda的德國廠商手中,日本電子廠最後只能搶台商的一些零小碎屑。
日商比較穩固的地盤只剩單價較低的積層陶瓷電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MLCC)組件,目前由京瓷(Kyocera)、Murata等公司掌握,不過得擔心台灣廠商乾坤及韓國廠商Semco的急起直追。
台灣廠商當然不會滿足於目前的表現,已經有相當多台商正在摩拳擦掌,進行iPhone第二代的卡位戰。雖然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對下一代iPhone提出的預測也不盡相同,但以目前iPhone的缺點來看,下一代的機子可能會放進記憶卡插槽、加入動態攝影功能、更快更穩定的通訊效率、更佳的音質及反應更快觸控式螢幕,最最重要的是希望價格能再低一點。
以目前iPhone的硬體結構來看,台商要直取單價最高的核心零組件——記憶體及基頻晶片的可能性不大高,但「以鄉村包圍城市」卻是台商的拿手戲,特別是一些支援iPhone多媒體表現的晶片,台灣已經有不少相關IC設計公司積極搶單。
iPhone的音效晶片目前由英國的Wolfson掌握,但凌陽、揚智、驊訊都已經具備提供高級音效晶片的能力,若要搶攻,機會不可謂不小;iPhone的電源管理晶片目前握在飛利浦分割出來的子公司NXP手上,台灣手機電源管理晶片廠商立錡實力也愈來愈強,有一拚高下的實力;另外,日前媒體傳出包括聯詠及矽創,也在搶攻iPhone觸控面板的驅動晶片訂單。
更有消息指出,蘋果除市面上的兩萬元iPhone之外,另外推出一個較便宜、功能較低的手機產品,組裝單子可能會落在原本的夥伴英業達集團手上,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台灣廠商又多出來一條完整可以發揮的舞台,屆時又會有不少新興蘋果概念股出線,台灣電子股熱鬧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