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顧問公司指出,到二○一三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最大電腦市場,因此國際大廠惠普、戴爾等紛紛加強在中國的營運,令本土品牌聯想壓力倍增。
在上海的大西洋電子賣場這種地方,所賣的款式向來乏善可陳。店裡所進的電腦不是來自少數的本土公司,就是由技術人員拼湊而成的不知名機種,外國品牌則很難找到。但近來外國業者正步步進逼,而且沒有一家比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更積極。走進四層樓的賣場,你立刻會看到惠普的店面。它是以鮮紅與鮮黃色的紙所做成的中國燈籠來布置,而且該公司光是在一樓就有三家店面。
聯想占三成六市場
類似的販售中心正成為全球個人電腦大戰的主戰場。雖然本土品牌聯想仍然主宰著市場,占有率達三六%,但惠普和戴爾(Dell)正在攻城掠地。惠普在○六年第四季晉升到第三名的位置,如今它囊括了九%的市場,而且和第二名——占有一三%的北京方正科技集團已近在咫尺。戴爾是第四名,它從○三年年底時的七%往上爬,目前還不到九%。人人都想在中國分一杯羹。」當地的負責人史蒂芬.費力斯(Stephen J. Felice)說。
美國業者為什麼要把它們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表示,美國個人電腦在○六年的銷售量只增加了二.六%。但在中國暴增了二一%,來到兩千三百萬台。美國科技顧問公司Wolf Insights表示,按照這個速度,中國到二○一三年將取代美國而成為最大的電腦市場。雖然惠普和戴爾並沒有把中國的銷售量單獨計算,但舊金山的證券公司美國科技研究(American Technology Research)估計,它在公司的全球營收中占不到二%。儘管如此,個人電腦業者卻不敢輕忽這個一九○億美元的市場。「中國是全世界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而且個人電腦的普及率偏低。」該公司的分析師吳紹(Shaw Wu)說。「任何業者如果想在那裡闖出名堂,這點就很重要。」
惠普及戴爾正在努力拓展局面。麥克.戴爾在三月二十一日前往上海推展專為中國設計的新電腦。三百四十美元的Dell EC280所用的電力只有一般桌上型電腦的四分之一左右,並已為電腦的首購族簡化過。
惠普增據點 戴爾調整客戶
在此同時,惠普在過去三年則調整它在中國大陸的營運。該公司在上海有個研發實驗室,在北京則有個專做長期計畫的研究中心。惠普還增加了販售自家產品的店面數量:到年底時,總店數將達到兩千家,二○○三年時則是三百三十家。
在比較小的中國城市裡,個人電腦的普及率遠低於全國平均的七%。這對戴爾來說尤其是個挑戰,因為它都是仰賴已經懂電腦的顧客。到目前為止,它在中國的生意大部分都是來自企業客戶。不過,如今戴爾正在調整它的直銷模式,以更貼近消費者。去年它在南京和重慶開了三間「顧客體驗中心」(這是戴爾對它的稱呼),有意願的買主可以試用個人電腦,並有戴爾的銷售人員協助訂購。
戴爾也在加強它在中國的研究。其研發中心在上海成立了五年,目前的員工數從一年前的三百人增加到五百人左右。這些工程師為中國開發出了低價的新電腦,目前則在設法針對巴西、印度和其他新興市場來修改。
聯想在○五年收購IBM的個人電腦部門後,市占率成長五%,它力圖成為全世界的發電機,但卻不太順利,因為外國有很多以前使用IBM的人並不願意接受中國這個新業主。而在國內,聯想的毛利也在下滑,最近一季跌到了五.一%,○六年初則是六.五%。這主要是因為降價的關係,以藉此防範外國業者。儘管處境艱難,但聯想大中國區總裁陳紹鵬卻駁斥了本土優勢可能衰退的說法。
聯想也還沒有發揮到極致。該公司已經在全國一萬兩千多家店面販售它的電腦,並打算在今年增加一千家。它也在中國的鄉間下了更多工夫,除了針對務農人口推出六百五十美元的電腦外,還在農村地區舉辦造勢活動,以推廣電腦的使用。該公司正試圖靠向對手挖角來強化管理陣容,包括好幾位戴爾的主管,以及在三月時挖來了惠普的中國品牌總監魏江雷。
對兩家美國業者來說,在中國最大的挑戰是開發顧客。在美國、日本和歐洲,電腦用戶多半集中在大都會區,但中國有將近半數的潛在電腦買主是住在小市鎮裡。端點科技聯合公司(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 Inc.)是麻州威蘭市(Wayland)的一家顧問公司,它的總裁羅傑.凱(Roger L. Kay)說:「你要派人去三千個城市經營關係。這可是一件很不得了的事。」(By Bruce Einhorn, Olga Kharif and Dexter Rob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