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打通公司的「出口」 P.20

打通公司的「出口」 P.20

多數人都認知到,現在幾乎每個行業都處於微利化階段,而會有這種結果,原因百百種,但不脫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各產業內的公司「oversupply」—過度供給;競爭者多,利潤自然不好。

而這種狀況又以台灣情形為最。台灣公司成立容易,但是退出門檻相當高。公司數量多少才適當,好像沒個準,其實也不然;我們可以產業內所有公司的毛利或本益比等數據,作為衡量參考。用最簡單的方式衡量,攤開資產負債表,左邊的總資產報酬率(ROA)要大過右邊的總成本,即長短期負債加股本加股東權益的成本。這個方式大略可以表達出台灣現有產業的競爭是否太過激烈,以及企業未來競爭力的強弱。
資金成本是股本與負債的平均成本(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台灣的資金成本在亞洲地區偏低,大概只比香港高一點。
不過台灣近年的利率降低,股本成本也在下降;這是什麼意思呢?用一個稍嫌矛盾的方式解釋,過去一十至二十年股票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包括差價、配股配息,表現愈來愈差,大約在八%左右,而這幾年則又降至七%上下。對投資人來說,雖然不滿意公司只能提供七%的長期報酬,但也不容易找到更好的投資標的。
至於矛盾或不精確的地方在於,從公司的角度看,近幾年發行新股籌資的機會減少,各家公司都以CB(可轉換公司債)籌資;在自有資本部分要提供七%以上的報酬,在CB方面,則要付出約二%的利息,所以整體的資金成本大約是九%。這個水準在亞洲地區算是便宜的了;即使拿歷史平均值來看,也屬低廉。不過重點並不在於資金成本低廉與否,而在利潤不夠好;公司的毛利縮小,公司數量過多的問題也就浮現了。
亞洲社會文化最特殊的地方是,多數人喜歡自己當老闆。歐洲盡是大公司,而亞洲則缺百年企業;除日本外,亞洲真正具國際規模的大品牌,大概只有韓國三星。不過韓國幾乎傾舉國之力,犧牲了其他企業或經濟活動。
三星就像個黑洞,吸取了全韓國的資源,韓國政府提供給它的優惠也超多的。以三星這樣的規模,未來要再成長的空間勢必受限,所以現在積極往電子、生化方面發展,而且也有不錯的成就。這樣的局面短期對三星是正面的,但長期來看,肯定會造成負面影響。
三星的發展軌跡,正巧應驗了二百年前馬克斯對資本主義所提出的警訊:當企業大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形成獨占利益(monopoly profit);擁有獨占利益,便較同業更有能力持續擴充,市場利益更為集中,其他業者就更難以匹敵。但是當企業大到過度時,整個市場活動將逐漸停滯;因為利益都歸這家獨占企業所有,其他企業或個人沒有能力消費。到最後,獨占企業也將開始萎縮。
理想的經濟生態是,小型企業容易進入,靠著自己的努力而逐漸壯大,而新公司仍源源不絕誕生;可是大型企業經營績效若不好,便將遭到出局的命運,讓出來的資源,則提供有能力的中小企業成長擴大。就像人類一樣,有人出生,也有人死亡,是很正常的情況;當然會有少數的人瑞,而我們也給予無限的祝福。
台灣的企業「入口」滿寬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出口」有些堵塞。就像停車場,入口很寬敞,但是出口卻很窄;車子一直進來卻出不去,結果塞爆整個停車場,車子連動都有問題。
企業出口指的當然是公司消滅,包括合併、倒閉、分割。這幾年在財政部軟硬兼施下,銀行已積極處理大部分的呆帳,其中賣給AMC(資產管理公司)的數量相當多;眼前銀行的問題舒緩了,下一階段AMC將加快處分手中買下的不良資產。而在產業界,也即將出現準備或已經「出場」的企業,加速整合的場面。
電子公司的過度競爭已成為市場的共識,將成為企業出口的重心。電子公司有的專精研發,有的長於製造;前者可走ODM,後者可走OEM路線。不過若還是只靠製造,總有被其他公司或國家替代掉的一天,台商要在目前還掌握供應鏈優勢之際,抓住通路。
至於通路要如何抓呢?首先是發展自己的品牌。現在大家都認清品牌的價值了。簡單講,有品牌的公司比較「怕死」,產品不敢賣太低的價格,不會亂敲客戶竹槓,有問題也不敢不盡快處理;或許產品不見得比別人好,但是卻有一定的保障。品牌價值通常伴隨著規模而成長,所以多數廠商都願意與品牌廠商往來。因此,小公司一定要合併,才能發揮品牌的價值。
喬治索羅斯曾舉過企業的「Reflexivity」(反射性)概念;意即大公司比較有價值,擁有品牌、市占,原料取得也具優勢。同時大公司的本益比高,資金成本低,投資效益高,如此形成循環,規模便更大,品牌就更有價值。
要達到這種境界,一方面要有這樣的認知,也必須有法規的配合;最後,更要有歷史經驗,也就是要有一、兩個大家看得到的成功案例,作為模仿的標竿。在實務運作上,則需要專業的律師、會計師、投資銀行等人才,甚至媒體溝通人才。
在投資銀行的領域中,股票業務可分為資本市場及M&A(購併)兩部分;資本市場即IPO(首次公開發行)、現金增資、發行新股等,目前市場已經運作得相當成熟順暢,也是台灣比較了解的部分。每個M&A的案子都會碰到先前沒遇過的問題,除了財務精算外,還要與政府、工會、供應商、社區溝通,而媒體在此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不少M&A案例中,不管成或不成,與媒體經營成敗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媒體肯定該案,進行便會比較順利;媒體若說不好,政府不敢支持,而工會或供應商即使同意,也不敢明白表態。
多數台灣公司的股權仍牢牢掌握在大股東手中,一方面缺乏監督,另方面降低公司的價值。從公司治理的層面來看,公司內部缺少不同的意見,一切都憑恃老闆英明;但老闆不是永遠都英明,這樣的公司也不是理想的合併對象,更得不到索羅斯標榜的Reflexivity的效果。

延伸閱讀

存股族必收!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現在搶存金融股,殖利率直衝6%,這檔超猛股價上看80元
存股族必收!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現在搶存金融股,殖利率直衝6%,這檔超猛股價上看80元

2024-11-21

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7檔金融股連動漲起來,背後利多是?這檔被外資砍殺「照樣攻上短均線」
富邦金、中信金、凱基金…7檔金融股連動漲起來,背後利多是?這檔被外資砍殺「照樣攻上短均線」

2024-11-04

金融指數績效贏過高股息ETF?2025年金融股攻略:富邦金、中信金...長期存股這3檔最看好
金融指數績效贏過高股息ETF?2025年金融股攻略:富邦金、中信金...長期存股這3檔最看好

2024-11-11

金融股2025年股利預估值出爐!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它殖利率最高衝7%!兆豐金會有多少?
金融股2025年股利預估值出爐!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它殖利率最高衝7%!兆豐金會有多少?

2024-11-19

存股族必看!傻抱金融股不如ETF賺得多?上半年只有中信金、京城銀在飆... 達人曝換股「雙面優勢」
存股族必看!傻抱金融股不如ETF賺得多?上半年只有中信金、京城銀在飆... 達人曝換股「雙面優勢」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