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天王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果然一出手就不同凡響,創下市場首例不拿董監酬勞的郭台銘,七月九日再度宣布,他與妻子林淑如申報八‧六萬張鴻海股票,交由中國信託銀行信託,而交付信託的鴻海八‧六萬張股票,未來孳息的股票股利與現金股息,將分配給表現優秀的鴻海員工。郭台銘不但是第一位不拿董監酬勞的老闆,也是第一位挑戰員工分紅配股制度的老闆,而郭台銘這一出手,也使得爭議已久的員工分紅配股問題再度浮上台面。
第一炮──郭台銘股票信託,挑戰配股制度
郭台銘這次拿出自己名下股票交付信託,將使電子產業在面對照顧員工與保障股東權益的兩難問題,正式浮上台面。郭台銘這次拿出八‧六萬張股票,假如以七月八日收盤價來算,約估值一○二億元,而鴻海今年將配發一‧五元股票股利與兩元現金股息,這交付信託的八‧六萬張鴻海股票,今年將生出一‧二九萬張的「股兒子」,同時也有一‧七二億元的現金。
鴻海發言人丁祈安說:「董事長夫婦交付八‧六萬張鴻海股票信託是落實公司治理的行動之一。」想必是郭台銘已看出員工分紅配股年復一年,長期下來已對小股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員工分紅配股的爭議由來已久,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電子業界大老,包括曹興誠、施振榮、蔡明介等都堅持捍衛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尤其是率先執行員工分紅配股制度的聯電,曹興誠更是深信能夠讓聯電躋身國際級晶圓代工大廠,甚至是新竹科學園區能夠快速崛起,實施員工分紅配股是最重要的關鍵。
因為實施員工分紅配股可以讓聯電在短期間從全世界延攬到一流人才。另一方面,以前公司賺錢,只有老闆一個人得利,現在有了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員工也可以快速致富,使得有一技之長的無產階級也能快速致富。
一九九○年初期,台灣科技產業開始萌芽,員工分紅配股制度使台灣電子產業能夠從全世界吸引一流人才。於是從聯電開始,施振榮的宏碁集團也跟進,然後是台積電的張忠謀奉行不已。
改革難──政府、外資曾發聲,難敵產業壓力
不過二○○○年的高科技泡沫之後,電子股的股價急速滑落,電子業走過快速成長周期,因為員工分紅配股造成股本氾濫成災,再加上員工占盡便宜,股東頓失所倚的制度,一度引起眾人爭相討論。二○○○年民進黨執行後,當時的財政部長許嘉棟曾以稅制公平為由,準備對員工分紅配股依實價課稅,卻遭到電子業大老抵制,許嘉棟上任不到幾個月即被罷官而去。
其後外資經理人也頻頻指責台灣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嚴重傷害股東權益,外資批判聲不絕,一度得到張忠謀的善意回應,可是張忠謀一個人的力量仍抵擋不住整個產業的壓力,不久張忠謀又向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屈服,只是今年台積電股本膨脹壓力大了,台積電終於史無前例地配出○‧六元的現金股息。
不過真正讓台灣的員工分紅配股受到大眾共同檢視的臨界點,是○二年美國恩龍案(ENRON)爆發後。由於企業財報醜聞一連串引爆,除了簽證會計師安達信宣布倒閉之外,公司治理成了美國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
一九九○年初期,台灣科技產業開始萌芽,員工分紅配股制度使台灣電子產業能夠從全世界吸引一流人才。於是從聯電開始,施振榮的宏碁集團也跟進,然後是台積電的張忠謀奉行不已。
改革難──政府、外資曾發聲,難敵產業壓力
不過二○○○年的高科技泡沫之後,電子股的股價急速滑落,電子業走過快速成長周期,因為員工分紅配股造成股本氾濫成災,再加上員工占盡便宜,股東頓失所倚的制度,一度引起眾人爭相討論。二○○○年民進黨執行後,當時的財政部長許嘉棟曾以稅制公平為由,準備對員工分紅配股依實價課稅,卻遭到電子業大老抵制,許嘉棟上任不到幾個月即被罷官而去。
其後外資經理人也頻頻指責台灣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嚴重傷害股東權益,外資批判聲不絕,一度得到張忠謀的善意回應,可是張忠謀一個人的力量仍抵擋不住整個產業的壓力,不久張忠謀又向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屈服,只是今年台積電股本膨脹壓力大了,台積電終於史無前例地配出○‧六元的現金股息。
不過真正讓台灣的員工分紅配股受到大眾共同檢視的臨界點,是○二年美國恩龍案(ENRON)爆發後。由於企業財報醜聞一連串引爆,除了簽證會計師安達信宣布倒閉之外,公司治理成了美國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
恩龍案爆發後,為了避免公司CEO(執行長)炒高股價,圖利自己,美國證監單位要求公司實施員工選擇權必須改列為費用,美國很多科技大廠紛紛跟進。這時候,一向是「員工shopping,股東買單」,台灣產業界獨有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衍生的問題,終於受到大家熱烈的討論。
兩刃刀──員工個個荷包滿,股東年年買單
我們不否定員工分紅配股制度為台灣電子產業快速崛起的貢獻。不過一個制度有如刀的兩刃,一定有人受益,同時也會有人受害。因為毫無節制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已衍生出很多後遺症,這些後遺症有如雨水天天沖擊大山,最後路基鬆動,終將形成毀滅的土石流。
員工分紅配股制度最大的傷害,其一是員工分紅配股在台灣不計入費用,員工所得的配股其實是股東在除權的時候買單的,也就是公司在每年的除權中夾帶在裡面。
兩刃刀──員工個個荷包滿,股東年年買單
我們不否定員工分紅配股制度為台灣電子產業快速崛起的貢獻。不過一個制度有如刀的兩刃,一定有人受益,同時也會有人受害。因為毫無節制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已衍生出很多後遺症,這些後遺症有如雨水天天沖擊大山,最後路基鬆動,終將形成毀滅的土石流。
員工分紅配股制度最大的傷害,其一是員工分紅配股在台灣不計入費用,員工所得的配股其實是股東在除權的時候買單的,也就是公司在每年的除權中夾帶在裡面。
例如,台積電今年的除權,除了原股東每人每千股可分配一四○股外,還夾帶了二十七‧二六萬張的員工分紅配股,這二十七‧二六萬張的股票是公司分紅員工的,連董事長張忠謀也可以領,且公司位階愈高,分得的股票也愈多。張忠謀目前在台積電除權前名下有十‧二三萬張股票,大多數是員工分紅配股得來的,員工分紅除了員工受益,老闆自己也領得多,難怪大家樂此不疲。
因此,實施員工分紅配股年復一年,股東年年買單,員工個個荷包飽滿,可是股東卻是面黃飢瘦。從股價來看,電子股可能因為某一項產品當紅,身價突然暴漲,像威盛曾漲到六二九元,聯發科漲到七八三元,晶豪漲到四四五元,今年大立光電也漲到四六九元,亞光也漲到三三一元,稍早之前,被動元件的禾伸堂漲到九九九元,華新科漲到三二八元,九○年代廣達曾漲到八五○元,華碩也漲到八九○元。公司業績大好的時候,大小員工分得多,可是股東買到高價,通常很少能解套,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檔電子股能夠重返天價。
更不幸的是,萬一當年當紅的產品只是曇花一現,股價重創不已,像衛道科技從三○七元跌至二‧五一元,訊碟從五一二元跌到四‧八四元,精碟從三五九元跌至十四‧五五元,矽成從上櫃的一八五元跌至七‧二元,今年以來主機板股跌幅最慘烈,像精英從二四一元跌至十四‧八元。
因此,實施員工分紅配股年復一年,股東年年買單,員工個個荷包飽滿,可是股東卻是面黃飢瘦。從股價來看,電子股可能因為某一項產品當紅,身價突然暴漲,像威盛曾漲到六二九元,聯發科漲到七八三元,晶豪漲到四四五元,今年大立光電也漲到四六九元,亞光也漲到三三一元,稍早之前,被動元件的禾伸堂漲到九九九元,華新科漲到三二八元,九○年代廣達曾漲到八五○元,華碩也漲到八九○元。公司業績大好的時候,大小員工分得多,可是股東買到高價,通常很少能解套,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檔電子股能夠重返天價。
更不幸的是,萬一當年當紅的產品只是曇花一現,股價重創不已,像衛道科技從三○七元跌至二‧五一元,訊碟從五一二元跌到四‧八四元,精碟從三五九元跌至十四‧五五元,矽成從上櫃的一八五元跌至七‧二元,今年以來主機板股跌幅最慘烈,像精英從二四一元跌至十四‧八元。
景氣好的時候,員工分配紅利,成為最大贏家,股東則可能追高價,買到最高價,套牢終生難以解套,等到景氣逆轉了,員工仍是贏家,像是去年全年虧損十六‧五一億元的威盛,員工仍然可以分享一萬九千張股票,市值達五‧二六億,可是套到威盛的股東則是從六二九元套到二十六‧二元。這種員工分紅制度,不論公司好不好,員工是包賺,股東是包輸。
扭曲面──員工配股轉費用,盈餘將大縮水
從一九九○年代到現在,電子股一直是台股惟一的主流,投資人進入市場,大家言必稱電子股,十幾年下來,投資人出錢又出力,大家合力捧出很多高知名度的電子新貴,可是這十幾年下來,台灣也消滅了數十萬投資電子股而一窮二白的中產階級。股民的血汗錢,全都被電子新貴及員工吸乾了。
員工分紅配股除了股東買單的扭曲之外,因為員工分紅配股不計入費用,使得電子產業獲利都出現了另一個扭曲。表面上看起來,每一家電子股獲利都十分亮麗,其實如果把員工分紅的股票折算成市價計入費用,很多公司獲利將縮水,甚至有的公司會出現虧損。
扭曲面──員工配股轉費用,盈餘將大縮水
從一九九○年代到現在,電子股一直是台股惟一的主流,投資人進入市場,大家言必稱電子股,十幾年下來,投資人出錢又出力,大家合力捧出很多高知名度的電子新貴,可是這十幾年下來,台灣也消滅了數十萬投資電子股而一窮二白的中產階級。股民的血汗錢,全都被電子新貴及員工吸乾了。
員工分紅配股除了股東買單的扭曲之外,因為員工分紅配股不計入費用,使得電子產業獲利都出現了另一個扭曲。表面上看起來,每一家電子股獲利都十分亮麗,其實如果把員工分紅的股票折算成市價計入費用,很多公司獲利將縮水,甚至有的公司會出現虧損。
例如台積電員工領到的二十七‧二六萬張股票,換算成市價將近一三○億元,如果列為費用,EPS(每股稅後純益)至少少掉○‧五元。更嚴重的是,很多IC(積體電路)設計公司,因為獨厚員工,如果將員工分紅轉列費用,盈餘縮水的情況更嚴重。
以股王聯發科技來說,去年聯發科技獲利一六五‧二二億元,如果扣除員工分紅折算市值四十七.六九億元,EPS要少掉七.四三元。一些小型的IC設計公司情況更嚴重,例如奇景光電去年純益是五.六二億元,員工分紅拿走八.八三億元,如果把員工分紅列為費用,奇景光電已是虧損公司,換句話說,奇景光電員工拿走了○三年稅後純益的一倍半。而驅動IC廠矽創去年純益是二.三八億元,但員工分紅拿走二.五三億元,等於一整年純益全部都給了員工。
以股王聯發科技來說,去年聯發科技獲利一六五‧二二億元,如果扣除員工分紅折算市值四十七.六九億元,EPS要少掉七.四三元。一些小型的IC設計公司情況更嚴重,例如奇景光電去年純益是五.六二億元,員工分紅拿走八.八三億元,如果把員工分紅列為費用,奇景光電已是虧損公司,換句話說,奇景光電員工拿走了○三年稅後純益的一倍半。而驅動IC廠矽創去年純益是二.三八億元,但員工分紅拿走二.五三億元,等於一整年純益全部都給了員工。
立錡去年純益四.二一億元,不過員工分紅拿走市值約三.七七億元的股票,等於是純益的八九.五四%給了員工。這些員工分紅占當年度純益比重比較高的公司大多數是IC設計公司,如老牌大廠凌陽達五六.三%、智原達六二.七九%、旺玖達一○五.五八%。
此外,蔡明介擔綱的原相員工分紅約近三.二五億元的股票,占去年全年純益四.九億元的六六.三二%。面板零組件大廠力特去年業績出色,不過分紅達約十二.九一億元,也是力特○三年純益十三.九八億元的九二.三四%。從這個趨勢來看,上市公司的獲利幾乎是盡歸員工。
可是員工拿走的股票卻不列為零用,這使得大多數電子股都出現盈餘虛胖的現象。這種扭曲年復一年,十幾年下來,對資本市場的傷害就大得不得了,一方面是為了員工分紅配股,電子股每年都得大量盈餘轉增資,造成股本大幅膨脹,像台積電一九九○年的股本只有三十九.一一億元,上市那一年股本只有六十.八三億元,如今已達二三三七.六六億元,台積電在十年之間股本膨脹了二十八.九七倍。
可是員工拿走的股票卻不列為零用,這使得大多數電子股都出現盈餘虛胖的現象。這種扭曲年復一年,十幾年下來,對資本市場的傷害就大得不得了,一方面是為了員工分紅配股,電子股每年都得大量盈餘轉增資,造成股本大幅膨脹,像台積電一九九○年的股本只有三十九.一一億元,上市那一年股本只有六十.八三億元,如今已達二三三七.六六億元,台積電在十年之間股本膨脹了二十八.九七倍。
如今台積電已過了高成長期,股本膨脹,流通股數增加,看起來垂垂老矣,股價也跑不動了。過去幾年,晶圓雙雄總是除權後迅速填權,今年填權機率恐怕十分有限。
後遺症──配股引發跳槽風,失去激勵用意
電子股股本膨脹,也使得市場本益比愈來愈低,使台灣出現籌碼面壓垮資金面的景象,其他衍生的後遺症還真不少,一是政府損失了龐大的稅收,由於員工分紅只按照面額課稅,像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去年領到四百張股票,他在申報所得稅的所得只需申報四百萬元,但是如果他是在今年最高價賣掉,卻可賣到一.五八四億元,四百萬元課的稅,當然與一.五八四億元課的稅不一樣。
二是電子業員工紛紛養成「逐水草而居」的現象,大家找工作,必先打聽哪一家公司員工分紅分配的股票張數多,分紅給得愈慷慨愈能搶得好人才,於是產業形成了惡性競爭,大家都以分紅來綁人才,結果跳槽風氣愈演愈烈,這麼一來,員工分紅永無止境,沒賺錢也得分紅。另一方面,年輕大學畢業生為了分股票,紛紛放棄出國深造,也使國內高階人才出現斷層危機。
三是從全球競爭力來看,台灣的電子產業很少有原創性,像CD-R(光碟燒錄機)、面板,甚至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技術都是買來的。國外的技術股或員工選擇權都是針對特殊貢獻員工,台灣的分紅是大大小小,人人有獎,連接電話小姐、掃廁所的小妹都有,已失去激勵的用意。
美國超級大廠微軟,產品毛利率經常在五○%以上,不過擁有五六○億美元現金的微軟仍得執行每年削減十億美元成本計畫,大幅削減員工福利。台灣的電子產業很少有全球競爭力的技術,卻執行全世界最慷股東之慨的員工分紅制度,在產業飛快成長的階段,成長仍可掩蓋幾年的扭曲,等到這個產業毛利極度式微後,給員工太慷慨,將傷害出錢出力的小股民利益。
今年博達突然下市,讓股民充分覺醒,自己不能對電子業出錢出力太慷慨,因此,從博達的個案,可能使十幾年來藏汙納垢的電子產業出現一次大淘汰賽,從地雷股到地雷債,會有不少公司出問題,而這次郭台銘公開挑戰員工分紅制度,將使扭曲了股東權益十幾年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攤在台面上,面對十幾年來的財富大縮水,股民必須充分認知扭曲了十幾年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很可能如這次七二水災般的土石流,隨著電子產業成長式微,員工分紅配股的土石流將崩流而下。
今年博達突然下市,讓股民充分覺醒,自己不能對電子業出錢出力太慷慨,因此,從博達的個案,可能使十幾年來藏汙納垢的電子產業出現一次大淘汰賽,從地雷股到地雷債,會有不少公司出問題,而這次郭台銘公開挑戰員工分紅制度,將使扭曲了股東權益十幾年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攤在台面上,面對十幾年來的財富大縮水,股民必須充分認知扭曲了十幾年的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很可能如這次七二水災般的土石流,隨著電子產業成長式微,員工分紅配股的土石流將崩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