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積電南科晶圓六廠單月產量突破新高,台積電總經理蔡力行特別率領多位一級主管南下加油打氣,並同時抽空接受《今周刊》的專訪,他提到南科廠房已是未來台積電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同時也擔憂台灣人才的不足,很可能喪失長期的競爭力。(本文轉載自391期今周刊)
以下是專訪紀要:
答:目前台積電在南科總計有四座廠房的用地,其中已用了兩座廠房的用地,第一座是晶圓六廠,是屬於八吋廠,目前單月產出達七萬片,已經創下這座廠房新高!至於第二座則是晶圓十四廠,是屬於十二吋廠,在裝機後三個月,就成功產出數批十二吋晶圓片,良率與竹科的晶圓十二廠相當,這些成績顯示出台積電在各廠之間的技術,以及經驗移轉是非常成功的。
目前台積電在竹科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來擴建廠房,在南科的土地也不敷長期發展需求,所以確實有需要尋找新的基地。我們已經在評估到中部科學園區投資的可能性,也代表我們長期發展的決心及繼續投資台灣的承諾。
問:不過,如果台積電要繼續到中科發展的話,以中科距離竹科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未來南科的地位是否會因此下降,頂多只是台積電一個生產製造基地的延伸?
答:以目前南科周遭環境及條件的欠缺,的確是有發展的限制,像南科附近缺乏好的學校,一些北部員工要南下就會考慮再三,而且南部也沒有美國學校,對於吸引國外回來的人才更是困難,台積電的研發人員有七、八百人,研發水準已是世界一流,他們也同樣要求具有世界一流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我要說,台積電在南科廠區的成就是不容忽視的,二○○○年底,台積電最初的十二吋晶圓就是先在南科生產,後來移到竹科的廠房生產,之後南科在移轉竹科的十二吋技術又相當成功,讓我們對南北兩地的技術移轉相當有自信,南科目前已占台積電總生產量的一六%,預計明年底可達到四分之一,是台積電未來一年多產量提升的重要成長來源。
當然,我們會把台積電內部的環境做好,例如現在,我們要在南科廠房內蓋體育館,讓南科的員工可以有空間運動休閒,但外在環境就不是我們力量所能及了,這些都需要政府的重視及改善。不過,老實說,我比較憂慮的還是台灣是否擁有足夠的人才,可以繼續在世界上競爭。
問:為什麼這麼說?
答:現在我們面臨的是大陸、韓國、美國等國家的競爭,台灣半導體業要維持競爭力,一定要有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願意繼續貢獻及投入。我關心的是人才品質優劣的問題,而不是只有數量夠不夠,這是很關鍵的。人才來源當然不限於只在國內,我們也要到國際間招募到更多好手。
近年來,我們感受到年輕人的價值觀似乎有些轉變,比起五年前,年輕人的聰明才智差別並不大,但是功利的心態卻是愈來愈嚴重,有些人對於工作不見得願意百分之百地承諾與投入。
我們並不希望員工只是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事實上,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更加重要;此外,我們的確要求員工對於自己的職責要有百分之百的承諾,這樣的決心,新一代年輕人也應該要有所堅持才是。
從價值觀來看,美國人已相當富有,但是他們依然有很多人願意努力打拚,我想這是心態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台灣平均國民所得已達到一年一萬三千美元左右,若我們要繼續發展,一定要讓我們的人才水準更加提升,否則別人當然會來搶我們的飯碗。
問:最近有關員工認購權證要課稅的問題,園區同業有相當多的討論,目前看來財政部要推動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你覺得這個政策實施後,是否會影響高科技從業人員的士氣?
答:目前園區同業公會已經整合了廠商的意見,他們會統一對外發表。不過,董事長(指張忠謀)其實在幾年前就說過,他贊成合理的稅制,但是一定要在公平的基礎上實施,我們可以理解政府在財政上的需求,但是一定要秉持公平的原則。
我也想提醒一下,政府在考量台灣的競爭力時,一定要想得更長遠,如果長期的競爭力無法維持,那麼受害的是台灣自己。例如美國即使課徵證所稅,但長期競爭力仍然可以維持,關鍵仍在於整體的環境是否完整健全,這是台灣在思考競爭力時必須要考量的。
問:中國大陸的晶圓代工產業興起,尤其中芯來勢洶洶,是不是台積電目前最擔憂的威脅?
答:我們對於來自各個地區的競爭都很重視,包括大陸、新加坡,以及南韓等國家,我們都在注意,至於大陸是不是一定特別具有競爭力,我不覺得一定是如此。
大陸市場確實有發展潛力,所以我們也已經去了,松江廠在今年底就會量產,我們重視的還是公平的競爭,只要在公平基礎上,台積電絕對不會輸給別人的。(本文轉載自391期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