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貴為股王的華碩,今年給外界帶來很多的驚嘆號,包括獲利每下愈況、大陸市場行銷不順、訂單被同業搶走,令人不禁要問,華碩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產品線不夠專注化、太過重視研發、主要股東理念漸行漸遠,以及裙帶關係帶進公司等等問題,都是阻礙華碩前進的大石頭。
到目前為止,很多人還是懷念華碩當主機板龍頭、威風八面的時代,只是同業間日益激烈的競爭,讓華碩不得不面對現實,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過去華碩成長快速,董事長施崇棠也曾自豪地說五年來投資華碩的人,投資報酬率高達十五倍。回頭來看,為了讓營運持續大幅度成長,華碩付出了許多代價,現在開始一一展現。
五年前切入筆記型電腦市場──慢工出細活不敵環境變化
在主機板領域浸淫十餘年的華碩,在主機板因競爭加劇以及產能規模持續擴大,利潤被壓縮下,因此四、五年前不惜背水一戰,切入當時市場還不算成熟的筆記型電腦,希望殺出一條血路讓業績往上推升。初期筆記型電腦營運不甚理想,所幸挾著主機板的優勢,市場開始接受華碩的筆記型電腦。發展迄今,華碩目前的產品有顯示卡( VGA )、IA (資訊家電)產品、通訊產品、伺服器以及雷射唱片/多功能影音光碟( CD/DVD )光碟機等七大項目,戰線拉得大,但實際對業績最有貢獻的還是主機板、筆記型電腦以及 VGA 卡。
過去華碩以主機板中的精品店為傲,專門生產中、高階主機板,低階產品不屑一顧,也不願踏入此一領域,留下讓精英電腦竄起的空間。而精英接連的幾個合併、策略聯盟案,讓該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一方之霸。相較於精英不按牌理出牌,華碩穩紮穩打得多,可惜在時間就是速度的時代,華碩的慢工出細活以及蹲馬步理念,讓公司營運發展遇到瓶頸。
華碩決定跨入筆記型電腦領域時,從倫飛、大眾挖來人才,為了跨足無線通訊領域,挖了中研院人馬,一切強調工程師的信念與訓練。而精英利用合併制勝,一下子就切進筆記型電腦,還做得有聲有色,在速度上,華碩吃虧不少。
由於五位主要創業夥伴都是工程師出身,研發成為華碩當然的信念,即使不景氣、獲利不理想時,華碩仍不改初衷,強調研發的重要性,而施崇棠也給研發人員很大的發揮空間。可惜這樣的態度與精神,使一路順遂的華碩,看不到營運效益無法發揮與人事包袱節節攀升的事實。華碩上半年獲利下滑,帳上還出現一筆八億元的研發費用;因此,外界對華碩值不值得投入如此大量的人力與金錢從事研發工作,有所保留。
通訊產品效益沒有發揮──資訊家電產品一延再延
從這個角度來看,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首先在通訊方面,去年華碩切入非對稱數位線路( ADSL ),初期曾接獲日本小量單子,後續就沒再聽到有關接單的訊息,算起來 ADSL 的案子是失敗的;原計畫在年底前推出的整體封包無線電服務技術( GPRS )手機,設計出來的原型機過重,目前還在修改設計中。
至於 IA 產品中的個人數位助理器( PDA )已經在八月推出, 原本這款產品預定在五月推出,一延再延終於在八月正式亮相。這款被定位為口袋型電腦的 PDA,每台售價達二萬餘元,對講求便宜、實用的現在,似乎有點曲高和寡。至於公司頗為自傲的伺服器,目前也只能做到 1U、2U 層級,還不算太高。
整體來說, 華碩目前端得上台面的只有主機板、筆記型電腦以及 VGA 卡,但卻偏偏把戰線拉大,增加了營收,卻讓營運失焦。經過多年努力,華碩認同沒有任何產品能如同主機板一樣,歷經十幾年競爭還可維持二○%到三○%的毛利率;可惜的是,之前華碩並沒有此一體認,而且誤判通訊產業的前景、利潤都會很看好,並積極地跨入,結果毛利率大幅縮水,慘遭滑鐵盧。
策略錯誤也讓對手有竄起的機會。當初華碩全力發展主機板時,把伺服器部門人員調去支援,等到筆記型電腦前景看好時,又把主機板部門的人員調去支援。大公司中人員相互支援本是稀鬆平常,但人員調來調去時,卻流失掉一些人才,恐怕是華碩管理階層當初始料未及的事。
裙帶關係打亂技術第一布局──低價化衝擊華碩產品定位
而裙帶關係帶進華碩,更是打亂了原本以技術立意的布局。譬如現任業務副總曾鏘聲是施崇棠的大舅子、原本負責大中華地區業務的徐世明,哥哥是現任華擎科技董事長徐世昌。其實只要是人才,在怎樣的位子影響不大。可惜的是徐世明在擔任大中華區總經理時並未把大陸市場打開;曾鏘聲有妹婿當靠山,在公司內出了名的嚴肅,與一般業務靈活身段差距甚大。內部因親戚陸續任職而讓和諧關係生變,並引來員工心聲不滿。
面對營運日益下滑,華碩的高層與基層員工都傷透腦筋,從年中時成立專門生產低價主機板的華擎科技,被認為是準備與精英打肉搏戰的前奏,特別是從對手陣營挖來吳載?擔任總經理,意味著華碩有意擴大主機板市場占有率,重振榮景。講究精品、價格自然高的華碩,正在思考是否要放下王子身段與庶民一同競爭,從該公司近來種種動作來看,有可能回頭搶中低價位的單子,倘若計畫付諸實施,華碩在主機板的高毛利率將成歷史名詞,而且是否會形成華碩與華擎對打局面,不得不防。
華碩的問題其實內部都很清楚,只是幾位創辦人還在猶豫是否要放下身段,以市場、獲利為依歸,不再一味只追求研發、推出新產品;但華碩這樣的發展方向能否被扭轉過來,現在看來就在施崇棠的一念之間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