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一將功成萬骨枯? P.80

一將功成萬骨枯? P.80

去年在中國大陸 A 股市場掛牌,股價飆到一百元人民幣的用友軟件, 最近在分紅派現的問題上,引來小股東抨擊。用友軟件去年配發六千萬元人民幣股息,其中經營團隊分得四千五百萬元人民幣,小股東則分得一千五百萬元人民幣,經營團隊以技術作股,經過重估增值後約占八千萬元人民幣,而出資二十億元人民幣的中小流通股東卻只分得區區一千五百萬元人民幣。

按照這個分配,大股東只需兩年即全部回本,而小股東則必須一三三年才全部回本,換句話說,大股東的本益比只有兩倍,小股東的本益比卻高達一三三倍,用友軟件這種「視股民如草芥」的動作,立刻引來股價大跌與小股東的反彈。

同樣的戲碼也在台灣的 IC 設計族群上演。四月十九日股王聯發科技與股后晶豪雙雙公布民國九十年股利,為了抑制股本的膨脹,今年聯發科技配發八元股利,其中四元現金、四元股票股利,而晶豪科技則配發四.五元股利,其中一.五元是現金股息、三元是股票股利。

去年聯發科技每股稅後純益高達二十一.二元,只配出了八元股息,其中還是股票與現金各半,而晶豪每股純益達十二.一四元,卻只配出了四.五元,其中還有一.五元是現金,這兩家高獲利公司對待股東堪稱是「精打細算」。為了抑制股本無限膨脹,公司採保守股利政策,股東倒還能諒解。


對小股東「精打細算」 對員工卻慷概大方送

可是兩家公司在員工紅利轉增資配股上面卻以「著眼留住人才」為由,慷慨大方送,令小股東看了為之傻眼。晶豪在公告中宣布員工紅利七千五百萬元,轉增資發行新股七五○萬股,每股面額新台幣十元;聯發科技的員工紅利是一億八千零五十萬元,轉增資發行一八○五萬股。

大家千萬不可小看晶豪的員工紅利七千五百萬元,聯發科技的一.八○五億元,因為以每股十元為面額發行的股票,晶豪的員工可分得七千五百張股票,聯發科技的員工可分到一八○五○張,員工紅利以面額分到的股票,一旦除完權之後,員工可以跟一般小股東一樣任意在市場上拋出,價值則以幾十倍計。

例如聯發科技在宣布股利政策之前股價是六九九元,除權後,每一萬股的股東如果以六九九元買進,成本是六九九萬元,可分配到四萬元現金股息,及四千股的股票,聯發科技的股本應從三十一.六億元增為四十四.二四億元。理論上,聯發科技配完四元現金股息後的股價應為六九五元,再除四元股票股利,股價應為四九六元,但是,因為還必須除掉員工一萬八千多張的部分,其實聯發科技的股本已增加到四十六.○五億元,這等於股東還必須負擔員工分紅稀釋的股權。

更可怕的是,聯發科技員工以面額分到的股票在領取新股後,就可以用每股約五百元左右的市價在市場上拋出,一萬八千張的股票市值約九十億元,這等於說,市場必須用九十億元來消化員工的籌碼。


員工分紅超過一整年獲利? 小股東永遠是輸家

我們都知道 IC 設計公司最珍貴的資源在員工,可是這種獨厚員工卻苛待股東的做法,值得商榷。例如,一、聯發科技去年三百多位員工胼手胝足奮鬥,總共創造了六十七.○三億元獲利,為什麼輕輕鬆鬆可以分得大約價值九十億元的現金?同樣的晶豪去年賺了十二.一四億元,但員工領走了價值約十七.二五億元的股票,員工分到的錢竟比一整年的獲利還高。員工分紅超過一整年獲利,這已凸顯員工紅利制度的不合理。

二、員工分紅是為了獎賞優秀員工的好制度,像聯發科技、晶豪都是以人才為本,就算公司將一年獲利二○%或三○%分配給員工,想必股東也不會反對,例如,聯發科技賺到六十七億元,分兩成給員工(約十三.四億元),或是分三成給員工(約二十億元)也不算不合理,不過問題出在「員工紅利轉增資發行新股」。將員工紅利變成股票,這等於在員工紅利上面用幾十倍去乘,例如聯發科技是再乘上五十倍,晶豪至少乘上二十五倍,這種膨脹效果相當可怕。

目前傳統產業與電子業就出現相當不合理的「一國兩制」現象。電子業都是員工紅利轉增資配股,而一般傳統產業則是現金,這也使傳統產業在人才的吸收上明顯處於劣勢。

三、對小股東極度不公平,買進聯發科技的股東,一出手就是六、七百元高價,員工的成本是十元,員工隨便賣、隨便賺,股東稍不小心即套牢,而且,還形成「員工消費,股東買單」的畸形現象,也就是參加除權的小股東還必須承擔員工紅利配股對股本的稀釋,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小股東永遠是最後的輸家。

四、員工分紅配股本意是「留住人才」,可是台灣的員工分紅配股並不像外國的選擇權,必須在公司服務多少年,才能分配一定數額的股票,台灣的電子公司,大多數沒有強制股票要保管多少年,往往一領到股票,立刻在市場拋出,很多人搖身一變為億萬富翁,反而過去的拚勁都沒了,要不然就賣掉股票,拿了現金另起爐灶。分紅配股只是厚待員工,卻變相重懲了小股東。像聯發科技今年配完股票後,全公司三四○個員工,至少有一百位以上搖身變成億萬富翁,試想還有多少人肯夜以繼日通宵達旦賣命?

五、在公司營運顛峰的時候,員工拿到優厚的員工分紅,可是公司營運陷入困境時,員工一點損傷也沒有,反而苦了股東。例如,記憶體 IC 設計的矽成,在八十九年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 )大紅的一年,每股純益達十.三元,股價最高漲到一八五元,那一年員工領到分紅約一萬多張,但去年 DRAM 情勢反轉,矽成大虧四.五七億元,股價跌至十二.七元,作為矽成的小股東有如待宰羔羊一般。

從矽成的例子可以看出,有些 IC 設計公司的榮枯,員工並不是唯一掌控公司命運的人,像 DRAM 價格就掌握了矽成賺錢與賠錢的九成命運,可是員工照樣分得厚利,這是極端不公平的例子。


美科技業員工分紅調整機制比國內上市公司靈活

美國的科技產業在二○○○年達到顛峰,公司營運好的時候,執行長拿到的分紅令人眼紅,例如思科總裁錢伯斯二○○○年的年薪是三十二.三萬美元,外加一百萬美元的分紅,但是去年思科狀況不佳,錢伯斯薪水減為二十六.八萬元,分紅也免了。再如昇陽電腦的行政總裁麥克里尼二○○○年薪水是十.四萬美元,分紅達四百七十萬美元,但去年昇陽虧損,麥克里尼分紅一毛錢未得,年薪減為十萬美元。這個調整機制顯然比國內上市公司靈活許多。

有鑑於員工分紅太過氾濫,美國很多企業都在思考員工紅利及選擇權制度,今年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 MERCURY NEWS 調查矽谷前一五○大企業,發現二○○一年的虧損竟然高達八九八億美元,二○○一年一年的虧損居然超過九三年到二○○○年獲利的總和。那斯達克從二○○○年三月以來跌掉七三%,反彈相當有限,一方面可以看出科技產業泡沫實在吹得太大,另一方面,景氣好的時候,員工分得太多,景氣反轉,小股東只有自認倒楣。

台灣的電子業隨著美國科技產業奔騰,已經飛黃騰達了十幾年。從九○年迄今,台灣出現了兩個極端的變化,一是傳統財團從雲端墜落,昔日不可一世的財團如宏國、東帝士、宏福、國產汽車、亞洲世界(鄭周敏)、台鳳,乃至政商關係威震台灣的鴻禧集團,都逐漸在台灣殞落。

二是新興貴族電子新貴紛紛崛起,力拔山河的台灣首富不再是王永慶,而是電子代工業的郭台銘,他個人單是鴻海名下持股市值就達七五○億元以上,一年繳納所得稅也達二十億元。而廣達電腦林百里夫婦身價直逼六百億元,華碩創業四元老施崇棠、童子賢、謝偉琦與徐世昌四人,也都有一五○至二百億元之間的身價。創建威盛王國的王雪紅身價超過一六○億元,已不遜於父執輩的王永慶與王永在。而威盛的領航人陳文琦個人身價也超過五十億元。這次最受矚目的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個人身價也越過百億元大關。


員工配股票、股東配現金 華碩股東殺出持股表達不滿

從九○年以來,電子新貴身價年年十倍速成長,如今郭台銘一出手就可以買下歐洲的古堡,台灣營建業已奄奄一息,不過八○年代不可一世的建築大亨只能謙卑地努力去蓋每坪五十萬、一百萬元的豪宅,為電子新貴服務,可是電子新貴名利雙收之際,心中是否還有小股東?除了晶豪與聯發科技「獨厚員工,苛待股東」創下惡例外,擁有四個百億富翁的華碩,更是首創「員工配股票,股東配現金」的惡例。

主機板大廠華碩唯恐成長面臨極限,今年首度全數配發現金股息,去年每股純益達七.八八元的華碩宣布配四元現金股息。為了讓華碩繼續追求成長,全配現金,小股東倒也能體諒,但是問題來了,華碩員工卻獨享二萬二千張的員工紅利配股,華碩宣稱股本不增加,但是員工配股票的結果,仍使華碩股本從一九七.六九億元,微幅膨脹到一九九.八九億元。

華碩配四元現金,分出七十九億元股息,可是員工紅利二萬二千張配股,價值約三十三億元。這輕輕一配,幾乎就占了現金股息的一半,本來持穩在一五○元的股價,一口氣跌至一三五元,股東殺出持股表達對「員工配股票,股東配現金」的不滿。同樣的,聯發科技宣布股利政策,股價從六九九元跌至六二五元,晶豪從三百元跌至二八○元,都可看出股東對電子大亨內心的不滿。

另一個受人爭議的是電子新貴睥睨一切的唯我獨尊心態。由金鼎證券輔導、上市的晶豪,今年一上市股價就飆上了四四五元,可是晶豪的兩位核心人物趙瑚與毛敘,卻關起門來,完全拒絕與外界溝通。今年晶豪宣布財測,令人嚇了一大跳,因為股本十億元的晶豪,營收目標從去年三十.四億元降為二十.四九億元,而稅後純益更從去年的十二.一四億元降為三.一三億元,換句話說,每股純益只有三.一三元。

面對這麼大的落差,外界渴望公司說明原委,但是公司當局卻以要買不買悉聽尊便的態度,讓買進晶豪的股東自求多福。俗話說:怕熱就不要進廚房,趙、毛兩人在業界評價頗高,但是顯然股票上市,公司資訊卻又不透明,不如下市算了!

另一個受矚目的焦點是威盛集團,甫上市不久的宏達國際,四月以來股價竟從二七四元重挫到二一八元,宏達國際股價大跌是因市場傳聞,宏達國際可能提列盈餘的一五%作為員工紅利配股。這個傳聞仍待印證,不過,威盛大股東最近將光儲存媒體部門成立子公司,成了追蹤的新指標。

威盛的最大股東王雪紅今年元月三十一日悄悄地向經濟部商業司登記成立「威隆科技」,這家公司登記資本額是五百萬元,代表人是王雪紅,董事成員除了王雪紅外,還有陳文琦、王雪紅的胞姊王貴雲及姊夫陳徹,這家公司登記在新店市中正路,與威盛是隔鄰,這家公司到底以何種形態問世,已受到高度關注。


威隆不可成為宏達國際翻版

其實王雪紅在登記威隆科技的前一天,威盛才剛發表震撼人心的「迦南計畫」,威盛將晶片組、微處理器、繪圖晶片、光儲存及網路平台列為五大軸心事業,沒想到隔天大股東即有分割公司的行動。為了對抗聯發科技的挖角戰,威盛急於將光儲存事業體獨立成新的子公司,並且用股票留住人才,這個用心大家可以諒解,不過威隆衍生自威盛,威盛的小股東應注意,威隆千萬不可成為宏達國際的翻版。

POCKET PC 代工大廠宏達國際,在九七年五月成立,眼光銳利的王雪紅從台灣迪吉多挖角得到卓火土、周永明及劉慶東三員大將,同年得到 WINDOWS CE 授權,那一年康柏將威盛評鑑為全球零組件 OEM 合作供應商第一名, 宏達也因獨攬康柏的 IPAQ POCKET PC 訂單,迅速崛起。

宏達設立第一年資本額五百萬元,到了九八年三月再增資至一.九五億元,九八年十月再增資至十億元,但威盛都不是宏達的股東。一直到九○年九月,宏達國際增資到十二.五億元,每股四十元,威盛在原股東棄權的情況下,一口氣認購一一八七五張,正式成為宏達大股東。去年宏達再以一六三.五元的高價又辦了一次增資,威盛再認一二四六張,威盛還有兩家投資公司威瀚與威騰,都是在四十元增資那一次成為宏達股東。

宏達剛成立之初,王雪紅與陳文琦個人先取得約七%股權,旗下的弘茂投資、威智投資等都是王雪紅家族成立的投資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初,他們先囊括多數股權,及至宏達壯大了之後,威盛再以高價認購。

這次威隆科技很明顯是以威盛資源成立的子公司,如果大股東再度炮製宏達國際模式,那麼威盛小股東很可能再度面臨「煮熟的鴨子又飛了」的狀況。大家以一二○元高價買威盛,是看中光儲存晶片這一塊,如果威隆獨立出去,威盛持股不多,那麼好處盡歸王雪紅、陳文琦個人,這樣的手法與當年華隆集團翁大銘的「五鬼搬運」手法又有何異?

股本已達九十四.六八億元的威盛,子公司一家家獨立出去,晶片組、CPU 又面臨英特爾全力圍剿,這家將近三萬個股東的大型 IC 設計公司未來何去何從,才是值得大家深思的焦點。從威隆科技,很遺憾的,我們看到部分身價百億元的電子新貴不擇手段、唯利是圖的心態。


一味坑殺股東不眨眼 電子新貴的路將愈走愈窄

威盛昔日風光時,股價達六二九元,市值達二三七○億元,去年一度跌到七十元,市值僅剩六六二.七六億元,看好威盛的小股東個個損失慘重,但是大股東私人斥資成立宏達,如今又可能以同樣手法炮製威隆科技,威盛小股東且睜亮眼看看威盛持有多少比率的威隆股權。

回顧過去十年,電子新貴身價蒸蒸日上,十數個人身價登上百億元,數十個、甚至上百人身價幾十億元,這些人因勢而起,除了自身聰明才智外,資本市場的小股東是真正抬轎的人。回想過去十年累積的財富,如果電子新貴不知飲水思源,將一切利益放在自己口袋,電子新貴的路將愈走愈窄。

延伸閱讀

台灣英雄賣命抱回12強冠軍,體育預算還卡立法院…會影響明年經典賽備戰?蔡其昌:棒球把台灣團結起來
台灣英雄賣命抱回12強冠軍,體育預算還卡立法院…會影響明年經典賽備戰?蔡其昌:棒球把台灣團結起來

2024-11-26

500元鈔改印「台灣隊」12強奪冠傳承?央行開口了!紙鈔上的少棒隊是誰?原來曾連2年稱霸世界冠軍
500元鈔改印「台灣隊」12強奪冠傳承?央行開口了!紙鈔上的少棒隊是誰?原來曾連2年稱霸世界冠軍

2024-11-26

12強賽奪冠!曹興誠:喜極而泣背後是不能用「台灣隊」出賽的委屈...永不當「聽黨話、跟黨走」的中共奴才
12強賽奪冠!曹興誠:喜極而泣背後是不能用「台灣隊」出賽的委屈...永不當「聽黨話、跟黨走」的中共奴才

2024-11-25

12強日本隊「銀恨」,日媒點最大敗因是「溫度差」!台灣隊給獎金多5倍:好想贏的念頭有夠強
12強日本隊「銀恨」,日媒點最大敗因是「溫度差」!台灣隊給獎金多5倍:好想贏的念頭有夠強

2024-11-26

台灣隊長有多強?陳傑憲受封世棒12強「最耀眼的1顆星」 大會得獎名單讓人驚艷:獨得4項個人最佳
台灣隊長有多強?陳傑憲受封世棒12強「最耀眼的1顆星」 大會得獎名單讓人驚艷:獨得4項個人最佳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