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搶著要進入台積電,但是過去台積電也有一些人離職,離職率是八%到一○%,那些離職的人,是如何評價台積電的?
台積電分工很細,每個人都負責比較小的一份工作,都是一顆小螺絲釘,他覺得,有時候工作很無聊,做久了會很辛苦,這是他決定離開的原因。不過,現在的他也是很辛苦,因為一切從頭來,出去接觸客戶時,沒有人聽說過他們的名號,與他以前出去見客戶的風光,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的他仍然很懷念台積電的高收入,「台積電的福利好,配股又多,看在錢的分上,辛苦也很有代價。 」
了解設計公司的潛力 抓住機會跳過去
另一位離職的員工,則是跳到園區內另外一家獲利非常高的 IC 設計公司,他會加入那家公司,是因為「很多 IC 設計公司都把訂單交給台積電代工,因此知道很多設計公司的發展潛力。 」因此,他便抓住機會,跳到配股不輸台積電的 IC 設計業。
這位原台積電人剛跳槽到這家 IC 設計公司時,也遇到不少趣聞。剛開始,他也像在台積電一樣,穿得很正式去上班,結果第一天就發現,大家都用很奇怪的眼光看他,因為,整個辦公室內,只有他是穿皮鞋、打領帶,其他人都是穿著舊舊的鞋子,很普通的夾克。
更好笑的是,這家公司因為股價超高,每年員工都可以配到一大堆很高價的股票,雖然大家都有億萬身價,可是,每個人看起來都面有菜色,從口袋中掏出來的,不是錢,而是一包包厚厚的藥。
這位員工說,「其實不只台積電工作壓力大,整個園區都差不多,大家都需要減壓。 」不過,他也認為,IC 設計公司有爆發力, 但是不見得可以每年維持高獲利,台積電是製造業,有產能及技術,相對來說是穩健多了。
同業挖角過去的 回來老東家抱怨部屬被挖走
另外,有一位員工是被園區另一家做晶圓製造的同業挖走,因為他在台積電做過事,因此新公司很禮遇他,給他不錯的職等和配股。問題就是,「雖然配的股票不比台積電少,但是因為股價不高,價值就少了很多。另外,雖然職級高了一點,但所看到的視野、管理的業務範圍,都沒有比原來在台積電的好。 」
他也抱怨說,園區內有了台積電和聯電兩家公司,簡直就像兩具超級大機器,把人才統統吸過去,還有一些獲利更好、配股更高的設計公司,挖起角來威力更是驚人,只要配個五張股票,就扺別人二、三十張,像他們那些比較小的晶圓廠,根本就像人才培養所,工程師做個兩年,就被別人挖走,他手下的人就這麼來來去去,搞得他心裡面很煩,還曾經回老東家抱怨。
還有一位早期做過台積電課長的離職員工說,他是在一九九四年公司上市沒幾個月後就離開了,當時一方面是他計畫要念研究所,一方面是覺得,有一堆人跳進來做半導體,他判斷半導體業快沒什麼搞頭了,因此就毅然地離開台積電。
當然,現在的他很後悔,而且是早在三、四年前就開始後悔,因為他根本沒想到,台積電上市後獲利還是一直成長,配股多到讓他直嘆氣,同梯進去的人現在都有上千張股票,身價都已經幾億元了。還是王老五的他,離開台積電後,做的幾個工作都不太好,一個誤判讓他人生走了不少錯路。
看在錢的分上 被操得很慘也沒關係
他說,「其實很多工作也都很辛苦,但不是老闆太差、太小氣,就是公司沒有競爭力,只能拿死薪水,沒有員工配股,如果用這種角度來看,在台積電就算被別人操得很慘,其實還是可以忍耐的! 」
前年台積電合併世大與德碁,在合併過程中自然流失不少人力,總計員工從一萬四千餘名減少到一萬三千多人,少了一千多人,至於去年則因為員工配股高達四十二萬張,有些人拿了股票就走人,加上大陸兩個晶圓廠中芯及宏力到台灣挖角,少數高階主管也跳槽到對岸的晶圓廠。
一位聯電的主管說,過去晶圓代工業幾乎是台積電與聯電的天下,連第三名新加坡特許半導體,能夠施展的空間都很有限,現在大陸殺出一個中芯,每天都製造很大的聲音,把大家嚇得很緊張。但其實大家並不是太擔心中芯,怕的就是台灣自己自亂陣腳,進退失據,讓原有的競爭力退化了。
台積聯電升遷管道受限 主管跳到對岸工作的也不少
不過,台積電、聯電的升遷管道受限,畢竟是兩家公司目前的缺憾,因為公司規模已經那麼大,人才濟濟,要擠到高位並不容易。早期公司還在高成長期時,每年新廠一座接一座蓋,每座新廠房都會創出新的職務,但最近一、兩年建廠進度減緩,新職務的增加也不如以往快。
若以十年前到台積電工作的人為例,大約三、四年可以升到課長或副理,至於要升上經理,績效都要很突出,至少要再努力個六、七年才行,但是,現在台積電列為經理級以上的主管已有一千人以上,要突破這道上千人築成的「人牆 」,除非是從大公司空降,或具備某種專業特長,否則談何容易?
不過,有趣的是,歷來在台積電工作過的員工將近三萬人,離開台積電的人大約也有一萬六、七千人,這些 TSMCer (台積電人)很少有人抱怨,頂多是前年台積電購併世大與德碁,有些人走得並不愉快,除此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感激的或是後悔的。一家公司要做到像台積電這樣,實在是不太容易,難怪還是有那麼多人要拚命擠進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