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擠兌危機的南方證券,總裁劉波來自證監會系統,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不久,劉波即出任上海證交所副總經理,並擔任上海證券報常務副總編輯,當時劉波才三十七歲(一九五六年出生)。一九九九年,劉波出任南方證券總裁,挾著豐沛的上層人脈關係,與曾任證監會資訊部主任的副總裁任起峰,積極搶接新股上市承銷案,短短兩年即讓南方證券穩占中國「 投資銀行」的龍頭。
九七年胡關金下海,在中國證券市場起了領頭羊的效應,胡關金全力衝刺新股上市(亦即投資銀行)業務,九八年國信證券主承銷家數即高居全國第二;九九年、二○○○年皆穩居二、三位,新股上市的利益並占了國信獲利的五成以上。
國信證券四位最高層的經理人,有三位來自證監會系統,一位曾經是深圳交易所副總經理,從新股承銷批核到上市集資,可謂關係通達、無往不利。
從附表中可以看出,證監會上市處處長、發行部處長、副主任、交易所副總經理,紛紛跳槽各大證券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甚至總裁,說明證監會的上市審查只是跳板,下海撈取巨額利益才是終南大道。
此外,去年深圳創業板的推動,今年國外股票回國上市( CDR、外企上市),各種遊說壓力之大,不少都來自這些離任的證監會官員。
證監會官員下海,轉型成為利益團體的施壓者,這在台灣以及世界各大證券市場都曾經發生過;只不過,從大陸股市上市公司質量的低劣、「 投資銀行」成為問題公司股票的垃圾集中場,中國股市的詐欺問題更為赤裸、官商勾結更為猛爆。
中國證監會想要清理股市黑幕,恐怕得先從清洗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