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究竟回春了沒? 問問以生產「重生晶圓」( Wafer reclaim )為主的昇陽國際半導體,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所謂的重生晶圓, 指的是在半導體製程中,用做擋片( Dummy Wafer ) ,在裝機測試與試驗新製程時需求量高,晶圓代工廠又較 DRAM 廠用量高,且可取代某些測試晶圓( Test Monitor Wafer)的功能,提供減低成本的效應。
目前昇陽最大客戶為茂德科技,其次是台積電,有趣的是,台積電三年前就和昇陽合作,反觀「晶圓雙雄」的另一個霸主聯電,今年下半年才和昇陽有業務上的往來。
「以前,景氣好的時候,跟客戶談利用重生晶圓來降低成本,聽得進去的人並不多,如今,大家都縮衣節食,省個一、兩元都變得非常重要,甚至某家晶圓代工各個工廠還分組比賽 cost down ( 減低成本)。」楊敏聰分析。
長年和半導體業者交涉,楊敏聰直言,「其實,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預測得非常準確,台積電的業績在今年六月落底,第四季成長的幅度相當可觀。」而昇陽今年營收已向下修正為四億兩千萬元,比去年的三億六千萬元小幅成長,明年預計為六億元。
「我們希望能維持每年二○%的成長」,儘管緩步增長,楊敏聰對現在昇陽的處境還是不甚滿意:「現在的股票淨值只有八元,還未回到十元,大家壓力都很大。」
回顧五年前昇陽初成立,半導體產業正值榮景,就如同「蛋塔」般,上演了「窩蜂」的同業競爭現象,一口氣有四、五家業者宣稱要投入重生晶圓領域,將市場炒得火熱。
然而,一轉眼,生存下來的業者卻不多,不是業績未能衝上來,就是產品一直有通過測試,「很多人以為這個行業的技術門檻不高,紛紛加入,後來才發現裡面大有學問,很多技術昇陽都是花兩、三年才研究出來」,至今,昇陽市占率約五○%,其餘由日本業者與其他國內廠商共同瓜分,已坐穩國內龍頭寶座。
「我們的價格比日本便宜五%到一○%,又能提供最快的服務,像旺宏前些日子斷電,臨時需要八吋六千片重生晶圓,我們只花了二到三個工作天就交貨,這是海外競爭者無法取代的。」
十一月,昇陽宣布做出十二吋重生晶圓,是國內第一家擁有此技術者,並已獲台積電採用,現階段一個月可出貨一千兩百片,若生產線滿載可做到兩萬片。「光做這兩萬片,收入就不得了。」楊敏聰興奮地說。
原本預計的掛牌計畫,也延至後年第四季,不過,就像楊敏聰所做的比喻:「昇陽像洗衣店,而非成衣工廠。」昇陽業績能有多少成長空間,還有待時間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