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工程師最怕去亞光,因為每次為了要回答他們提的問題,我們都像是準備博士論文一樣,就怕答不出來出糗!」一家知名設備廠商的經理說。同樣都叫「亞光」,這裡指的不是股王亞洲光學──而是亞洲光學的轉投資,亞洲開發光電(以下改稱亞電)。
三十多名員工,公司實在不大,但是這三十多人全都是研發人員,其中不乏由亞洲光學分割過去的好手,難怪去參訪過的設備廠商,都有被「三堂會審」的感覺,離開時額頭總會冒出一堆汗水。
亞電所以能聚集這麼一群研發人才,主因還是在母公司亞光身上。為了把傳統的望遠鏡、測距儀業務往上提升,董事長賴以仁決定要做「鐳射望遠鏡」,和「鐳射測距儀」。
而且,亞光原有的忠實客戶也看好亞光有從「光」跨越至「鐳射」的能力,希望亞光能幫忙研發鐳射相關產品。國內專精於鐳射的人才並不多,此番重責大任,落到了亞光法務室室長簡碧堯的肩頭。
個性爽朗、風趣的簡碧堯,取得交大電研所博士學位後,在中科院光電組待了四年,鑽研 RF 和微波,同時在交大和中央大學兼任光電所副教授。長期待在學術界,被延攬進亞光後,還是擔任類似顧問的角色,正值壯年的簡碧堯覺得人生好像缺了那麼一點活力。
剛好當時亞光也有想法。亞光發言人陳崇志說:「日夜顛倒、主觀意識較強、不問世事等等研發人員的習性,和一般人確實有些不同。所以,把這些特殊的人員聚集起來,找一個懂他們的人來管理,相信更能發揮出他們的實力。」
因此,在亞光的充分授權下,簡碧堯率領一票研發人員,一部分來自亞光,一部分重新招募,另外成立亞電,由簡碧堯擔任總經理。幸好,簡碧堯並不是那種「怪怪的」研發人,他總是活潑開朗、樂觀積極,同事們都暱稱他「簡博(伯)」,除了研發能力超強之外,簡碧堯也擅長管理,成為亞電的精神領袖。
亞電沒有總經理室,簡碧堯和員工平起平坐,他常說:「我和大家沒有什麼不一樣,只是工作內容的差別罷了。」因此,亞電內部的氣氛非常親近、緊密,即使遭遇挖角,也從來沒有一個人離開。這種情形,和另一家光通訊廠商波若威神似。
目前亞電主要的業務,還是幫助亞光開發鐳射各項產品,並向亞光收取研發費用,還沒開始直接對外營業。亞光對亞電這個「祕密武器」呵護備至,從未主動提過亞電的消息,廠區完全封閉,謝絕外人參觀,希望亞電能夠平順地度過創業艱難期。
亞光最出名的,即是 DWDM 濾光鏡的蒸著技術,而亞電具備的雷射能力,也同樣可用在 DWDM 濾光鏡。所以亞光能比預期更快推出 DWDM 濾光鏡,亞電占有不小的功勞。此外,鐳射是光主動元件重要的一環,隨著公司體質逐漸穩定,日後的亞電,正具備往光通訊發展的潛力,也是讓人期待的潛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