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市場空間狹窄,任何產業的競爭都相當激烈,這種情形在電視媒體的市場亦復如是。台灣各產業界現在最流行的話題是「西進大陸」,這股熱潮在電視媒體產業也開始發酵,目前台視、中視、華視等三家無線電視台及東森、年代、象山等大型傳媒集團,都已悄悄布局搶攻大陸市場。
老三台面臨生死存亡關鍵
有線電視合法化後,起初三家電視台的經營者完全沒有危機意識,絲毫不將新興的有線電視媒體放在眼中,當時三台仍然坐享市場壟斷的餘蔭,每年獲利數億元,員工的年終獎金少則七、八個月,甚至還一度高達十五個月。
可是,開放十年後,情勢卻完全逆轉,從前年開始,三家無線電視台每年營收都衰退二○%以上。到了去年,四家無線電視台,只有民視靠著連續劇大發利市,其餘三家老無線電視台,竟然出現獲利大幅衰退的現象。
從三台的境況,可以「一葉知秋」。固然三台是因為失去壟斷地位後,市場被蠶食侵奪的自然現象。可是,另方面也可以解讀為市場開放後,太多業者加入,使得生存空間過度擁擠的緣故。
目前台灣的電視頻道有上百個,光是二十四小時的新聞頻道,就有十幾個。這麼多個電視頻道,全部擠在地小人稠的台灣島上,靠二千三百萬人口、四百多萬戶家庭支撐,但每年的電視廣告市場只有六百億元。市場規模小,競食者卻眾多,將這場生存競賽的熱度及難度大幅提高,同時也加快了淘汰速度。
東森媒體集團董事長王令麟表示:「台灣的廣告市場再過五年,就會飽和並停止成長」,而在此之前,由於經濟不景氣,明顯衝擊廣告市場,因此未來台灣的市場空間將會更加狹窄。
人人都想往大陸發展
台灣市場競爭激烈、生存困難,相對之下,廣大的中國大陸就成為最誘人的市場。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楊志弘說:「大陸有十億人口、三.五億戶家庭,粗分為北京、大上海及大廣州三個主要市場,以及其他零碎市場,其中光是大上海就有上億人口,難怪台灣的業者人人都想往大陸發展。」
而王令麟更樂觀地計算,大陸目前的三.五億戶家庭,其中有一億戶是有線電視收視戶,平均每戶每月收視費是十五元人民幣,未來只要其中一○%接收東森頻道,月付一元人民幣,東森每年就會產生一.二億元人民幣的獲利,換算新台幣為四.八億元。
王令麟預期:「中國大陸在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傳媒市場將會逐步開放。」基於這樣的理念,東森對於大陸市場的布局表現得相當積極。今年元月,東森與有「中國 CNN 」稱譽的鳳凰衛視,正式建立合作關係, 鳳凰以每年一百二十萬美元的代價租用東森的機器設備及辦公空間,同時也取用東森的新聞畫面。王令麟表示:「鳳凰台在大陸的普及率相當高,它取用東森的畫面在大陸播出,無形之中可以建立東森在大陸的品牌形象及市場地位。」
除了鳳凰台以外,東森也積極尋求其他的合作對象,如上海東方電視台、湖南衛視、北京電視台等,並且今年將在上海設立總部,以便指揮全局。
年代影視集團邱復生對大陸也相當熱中,事實上他起跑得相當早,可以說是台灣傳媒業者在大陸布局的先驅,大陸中央電視台在台灣落地播映,就是透過年代代理。另外,邱復生在大陸的代表楊盛裕,在大陸也很活躍,近來更積極與上海東方電視台建立合作關係。
台灣傳媒還沒打進大陸市場核心
去年年底江道生的象山多媒體集團從和信集團辜啟允手中接手 CTN 之後, 就深受各界矚目。CTN 經營的中天及大地兩頻道,原本就是鎖定華人市場,多年的經營在大陸已擁有部分收視戶。 象山購併 CTN 之後,併入與中視合資的中視衛星公司,並由江道生的弟弟江永慶負責經營。 江永慶表示:「象山將以 CTN 的基礎,建立與大陸的合作關係」。
四家無線電視台中,強調台灣本土的民視,加上經營層的政治立場鮮明,因此對於大陸市場興趣缺缺。而老三台中,唯一的上市公司中視,透過旗下子公司,積極在大陸尋找合作機會,據了解,目前除了新聞交流與買賣、合製節目外,已經進展到與大陸企業合資成立公司的階段。
表面上看起來,台灣的電視傳媒都在積極進行大陸布局。可是,在熟悉內情人士眼中,大部分傳媒目前還是在外圍環繞,根本就沒有辦法打入市場核心。鳳凰衛視新聞總監王尚智說:「大陸的空間實在太大,這些傳媒根本還沒有抓到重點」,因此,目前所謂的大陸布局,只是繞著新聞畫面交流,或是合拍節目這些比較不高的層次打轉。
王尚智認為,台灣的電視傳媒想要布局大陸,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像劉長樂這樣的關鍵人物,可以穿梭中共高層。中共當局現在對媒體的控制就像以前的國民黨一樣,而且中央級及省級電視台,全都只有一個老闆,就是中國共產黨,因此台灣的傳媒全都要與這個「老大哥」打交道。
中共當局對境外媒體的合作,可以放也可以收,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布局及努力,到最後可能因為當局的政策轉向而成為泡影根,所以根本談不上所謂的布局。
對於台灣的電視傳媒而言,西進大陸是未來必走的趨勢,可是這條路的前途卻是充滿未知及變數,到底最後誰能成功登「陸」,目前的態勢是人人都在積極部署,表面上雖然信心十足,可是要是說到誰有把握逐鹿中原,那就只有天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