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見到吳錦城,覺得他像是一位教授或是研究人員,可是當他一談起技術來,就滔滔不絕、神采飛揚,可以為你點出許多方向,像是一位想要傳達信仰的傳教士。」與吳錦城一起創業的龔顯耀,如此描述他認識的吳錦城。
吳錦城自一九七四年從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後,便赴美深造取得印地安納大學電機工程碩士,曾在 Prime Computer 的迷你電腦部門任職,主導 UNIX 及通訊產品的發展方向,後來並擔任 Xyplex 公司網路及存取伺服器副總裁,當時負責中小型路由器及集線器的產品發展,之後並一手建立兩家公司:Arris 網路公司及ArrowPoint Communications,前者被美商 Cascade 以一億美元收購,後者則被思科以五七億美元收購,在華人創業家中,吳錦城是其中的佼佼者。
日前吳錦城首度以思科副總裁身分回台灣,與國內業者分享創業經驗及宣揚如何運用資訊內容傳遞配置技術,挖掘網路這個龐大的知識寶庫。 ArrowPoint 獨步全球的高階網路內容交換技術,已成為思科整合其網路基礎建設的關鍵技術,吳錦城也接手擔任這個占了思科三分之一技術主軸的部門總經理。吳錦城特別在排滿的行程中抽空接受《今周刊》的專訪,以下是訪談的大要:
主導思科三分之一技術 吳錦城的挑戰不下於創業
ArrowPoint 併入思科後,內容傳遞網路(CDN )將是思科重視的一個領域,因為這項技術會產生衝擊性的影響,對網路也可以產生更多的加值效果,若大略區分,構成網路三個基礎因素分別是底層的光纖、中間的 CDN,以及上層的網路協定(IP ),CDN 占了網路關鍵技術中的三分之一,當然是思科要積極取得領先的部分,而 ArrowPoint 就是這個領域的領先者。
併入思科後,我們的技術可以與思科其他資源整合起來,局面變得更大,CDN 可以發揮的功效也更強,不論對 ArrowPoint 或是對思科來說都好。現在我負責思科這個部門,決定思科三分之一的發展方向,對我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而且挑戰不下於創業。
現在使用的網路是很早期就已經建立起來的,但因為網路流量愈來愈大,網路的負荷量已經不堪使用,很多網站經常當掉,最主要是負荷量不夠,像一家做百科全書的網路公司 Britannica.com, 由於太多人改變習慣在網路上看百科全書,結果讓這家公司的網路時常當機。
根據估計,網路上的使用是每九十天增加一倍,過去摩爾定律說半導體技術每十八個月成長一倍,其實頻寬大概也是每十八個月成長一倍,在這種情況下,頻寬當然會不夠用,這是現在很多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另外,在網路內容的使用中,一○%的內容大約占據了九成的流量,因為這些內容是最常被使用到的部分,另外的九成內容可能只占了一成的使用量,這也是目前管理網路內容常要面臨的問題。
實現夢想並且更加擴展 失敗後的成功更大
CDN 架構可以提供企業完整的端對端解決方案,可快速加值現有的網路基礎架構, 為員工及客戶帶來不同的電子商務應用服務, 是相當重要的技術領域,包括ArrowPoint 在內, 目前思科已在這個領域投資了八十億美元,而且還不斷在公司外部培養新創的技術團隊,等到技術成熟一些再收購進來,思科希望在網路知識管理的浪潮下,能夠協助企業在未來的網路知識經濟中搶得先機。
有人也問我說滿不滿意思科收購 ArrowPoint 的金額,其實很多創業家都不會滿意自己公司被收購的金額,不過,由於 ArrowPoint 是一家上市的公司,在購併時市值就有四十至四五億美元,最高也曾達到五○至六○億美元,大部分的收購價都會溢價一○%至二五%左右, ArrowPoint 賣了五七億美元,應該就是依這個一般原則所訂的,因此我沒有什麼不滿意的。
從創業家到納入大企業成為部門總經理,我重視的不是自己當不當總裁的問題,而是夢想是否可以實現。在思科內,創業團隊的夢想不僅被實現,而且更加地擴大,我們做的東西被普遍採用,這是更大的成功,思科收購很多企業,讓很多創業團隊夢想實現。
創業失敗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甚至有一次失敗的經驗後,第二次成功機會就會大很多,像美國很多創投基金,都會接受創業家第一次失敗,並且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像我第一個公司 Arris 賣給 Cascade,Cascade 的創辦人是印度裔創業家,他第一次創業就不成功,但是給他另一個機會,他就成功了,而且,很多人第二次、第三次創業的成功更大,因為失敗的經驗讓他更成熟。
創業家要有熱忱及衝勁 財務誘因很重要
對創業家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熱忱及衝勁,這是最基本的,如果創業家有這兩種條件,那麼創業成功與財富只是早晚的事。另外,創業之前要先挑戰自己,把幾件事想清楚,例如與創業團隊的溝通要加強,不要只是技術掛帥,技術只是個起步,絕對不是終點,而且,要把技術和產品結合起來,才可看到事業的全面性,否則當本身的觀點或定位就不夠廣的時候,困難會很多。
至於股權的問題也很重要,創業家一定要知道,創業不是實現一個人的夢想,所有創業團隊都會參與,因此,每個員工必須要有足夠的誘因,以及平均分攤的財富風險。像 ArrowPoint 員工三五○位,現在有二五○位是身價百萬美元以上的富翁,這是很多高科技公司比不上的,因為我們在創業時,就讓每個員工都能拿到比一般高出兩倍的股票選擇權。
我覺得創業並不是那麼困難,只要創業家把這些想清楚,公司的定位對了,儘管很多創業成果可能要十年後才能證明,但是最後結局只是有多成功的差別而已,而不是能不能成功的問題。
華人在美國創業成功的例子很多,我創立的兩家公司都在東岸,可能因為東岸華人比較少,因此華人之間的聯繫也比較少;但是在西岸,大家互相來往相當密切,但有時候可能也有些過頭了。我覺得創業有時候需要一點歧異性,例如若能把印度人、白人都找進來,公司會比較多元化,成功的機會也比較大。
有人說公司的 CFO (財務長)由猶太人來擔任, CTO (技術長)由印度人或華人來擔綱,至於 CEO (執行長)由白人來負責,這是一家公司最好的組合。 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因為人際關係有時候是很直接的,找一個做過上市公司 CFO的主管來,如果公司要上市,他去聯絡那些投資銀行,只要握個手說,「上次讓你們賺了錢,這次再幫忙一下,會讓你們賺更多」,公司要上市的機會就大很多。
多元化是基本要素 單純人格更重要
多元化讓一家公司具備成功的多種因素,是創業時很重要的觀念,目前台灣的創業環境及創投基金都很不錯,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不論是創業家或創投基金,都必須朝向多元化發展,不能太本土化,要找更多的人才進來,如果人才不夠,就要慷慨地給, 大方地付出後其實自己獲得最多, 這是英文俗語 To give is toget 的道理。
另外,創業也必須注意到行銷及市場定位。現在台灣大部分的企業都停留在代工的階段,利潤很低,行銷體系被大廠控制住,這種情況其實很不利。我覺得台灣廠商現在最重要的應該是找一個能夠互補的合作對象,而不是找一個最大的客戶合作,否則台灣將永遠脫離不了過去為人代工做嫁的角色。
我很驕傲自己畢業於交大,這個學校對我影響很大,當時交大還在博愛校區,學校非常小,前門可以看到後門,一年只收四個系,一班四十五個學生,一年也不過只有一八○位學生,當時清華大學也是差不多,但那時的台大理工學院就有五百個學生,規模比我們大很多。
交大學生少,大家又都住在一起,同學之間都很熟悉,這也是後來大家出來工作或創業,可以很容易地一起共事或合作。我在學校的功課並不是很好,後來有些同學還拿我的例子說,「功課不好沒關係,創業一樣也會成功。」
單純的環境,造就出交大學生單純的人格,尤其在我工作這麼多年之後,我更能體會單純的好處。很多時候,「單純的看法就是最好的看法」,尤其是在社會上做事或創業,最重要的是看共事的人互信度有多高,單純讓彼此相處變得很簡單,對的就說對,錯了就認錯,一切直接表達,當一個人可以到處與別人建立互信的話,事業沒有做不成功的道理。
生活依舊很簡單
大部分財富捐給慈善基金很多人會問我,擁有這麼多財
富要怎麼花?其實,ArrowPoint 是我第二次創業成功,第一次我創立 Arris 公司,四年前也被 Cascade 買下來, 當時就有記者來問我對金錢的看法,其實對我來說,我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沒什麼變,如果有了錢就改變自己的價值觀,那就不叫價值觀了。
我和我太太的生活過得很儉樸,花的錢非常少,有時候她比較懶,一餐飯有時只煮一道菜,但是我們都很習慣,我的小孩現在已經自己過生活了,像我女兒自己住在波士頓,住的地方很小,開的車也很爛,而且我已經跟他們說過,小孩子不會繼承我那些錢,我只留一些教育及健康基金給他們,其餘我已經捐很多給美國的慈善基金。我岳父原來任教於台北護校,因此我們捐了一些錢給台北護校當獎學金,未來我也希望能夠對台灣的慈善事業多盡一分心力。
最近股價的變動很大,我想主要的關鍵是產業正在進行大調整,早先是網路產業的經營模式被質疑,因此股價進行大修正,我覺得那是很健康的修正,後來所有的股票都跟著進行修正,一個重要因素是中東大動亂,全球油價飆漲,大家擔心企業的獲利會下降,採購會跟著減少,信心降低的結果,讓股價大跌。
可是,我覺得現在工業的健康程度並沒有減低,股價漲跌出現那麼大的變動,對思科來說反而是另一種機會,因為思科的主管已經在思考是否可以給員工增加更多的股票選擇權,讓員工可以有更多的報酬,當然,目前公司還只是在構思討論的階段,並沒有做成最後的結論。
對於許多最近在股市受傷慘重的投資人,我只能說,若以過去我在美國觀察的心得來看,九○%的短線投資都是虧錢的,至於對投資期為十年或二十年的長期投資人來說,不管是股票或債券等投資標的,一個經常在進出股票的人,和長期放著不動的人,報酬率的差異最多只有二%而已,這是根據很多實例所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告訴我們,經常在股市進出的投資人,其實是不太必要的,而且也不會因此就比較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