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鳳凰是百鳥之王,代表祥瑞;古人賦予牠仁義倫理的解釋,神學政治家喜用鳳凰為王道仁政的最佳體現,郭台銘則取其百鳥之王展翅高飛的意義,為鴻海的光通訊寫下「鳳凰計畫」。
郭台銘的企圖心不小,也很敢砸錢,這次鳳凰計畫的基本投資是二○億美元,外加一○億美元的後援,總共三○億美元,而且,鴻海不打算跟國內拿錢,既然要成為世界級的光通訊廠商,憑著鴻海的名號,資金來源不會只局限在台灣。今年十月鴻海將展開海外存託憑證的募集工作,這只是一個開端,該公司在美國新近成立的子公司才會是真正籌資的來源,據了解,鴻海內定的目標是美國子公司兩年後在美掛牌上市,屆時自有籌資的能力。目前已有不少海外創投公司有意投資該子公司,但鴻海一概拒絕,所有股份留給自身母公司以及技術股。
三千萬重金挖角 光纖子公司已正式運作
要做光通訊,第一要具備的是人才,這恐怕是國內目前發展光通訊產業最大的瓶頸所在,鴻海又是如何面對?以鴻海的實力,重金挖角不是問題,今年七月初,該公司大剌剌地登了一篇徵人啟事,以年薪三千萬元「誠徵」光通訊被動元件主管,這則廣告只登出一次,就因為外傳同業施壓,認為鴻海破壞行情而撤掉年薪三千萬元的字眼。但是,你相信嗎?堂堂鴻海,堂堂郭台銘,會利用報紙徵年薪三千萬元的高級主管?
如果你了解郭台銘在鴻海的領導風格,你一定不會只被這則徵人啟事表面所代表的意義蒙混過去,講求效率的鴻海,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其目的,或許,可以從人力資源策略角度來思考,誰知道鴻海是不是利用這則廣告試探台灣光通訊的人力結構層次?當然,外界對於鴻海挖角光通訊人才也有不同評價,傳說中郭台銘以億元行情指向大陶的負責人,但未獲對方積極回應,冷眼旁觀者認為,光通訊的人才不是用金錢砸來的,以郭台銘善於利用員工的價值,難保一年後高級人才就因沒利用價值而被退貨;但是樂觀其成者卻也表示,以鴻海的雄厚資本與國際知名度,應可以為台灣光通訊產業打出一片天。
鴻海自己又是怎麼想?一貫的,該公司維持不予理會的態度,隨你怎麼想,反正我鴻海做出來你就知道了。 鴻海於八月底的董事會中通過成立美國子公司FOXCONN OPTICAL TECH. INC.,該公司表示,現已有接近八○位的研發人員,大多來自於美國本土,有美國華人、有大陸華人,也有從「國防工業很強的地區」來的人才,甚至有不少光纖大廠的人主動投靠。鴻海發言人表示,外界用金錢來衡量挖角的價值,但是有些管理經驗是用錢買不到的,很多人有滿腹理想,而理想是要靠大公司來幫忙實踐,這也是鴻海對研發團隊深具信心的主因。
目前這家子公司主導研發及行銷工作,經營團隊正式建立,由郭台銘親自領軍根據鴻海的規畫,美國子公司將來以開發產品及行銷為主,生產基地則涵蓋美國、中國大陸、台灣以及歐洲地區,其中美國的據點將橫跨東西兩岸,與台灣兼具生產與設計開發的角色,最後的大量生產,仍會擺在中國大陸;至於歐洲部分,由於光通訊人才有一大部分藏身於蘇俄、捷克等等過去的共產國家,因此歐洲也有可能成為重要光通訊產品生產基地。據了解,為了將來業務所需,過去歐洲只具有部分生產基地的角色,今後鴻海將設歐洲總部,地點可能在法國。此外,日本也將設立研發據點,並以材料的研發為主。
通吃光纖主、被動元件 垂直、水平都要整合
鴻海公司指出,發展光通訊產業,最困難的並不是人才的問題,過去光通訊大廠供給始終追不上需求,真正的問題是在生產部分,因為光通訊生產對人力的依賴程度相當高,必須品管與量產技術兼具,這部分則牽涉到量產的製程問題,而這也是台灣廠商最大的利基。不過,鴻海也承認,雖然鴻海對量產的良率有相當大的把握,但畢竟這是一個新的市場,相對風險也高。事實上,所有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但是就像鳳凰計畫所影射這個行業的無窮發展,鴻海既然十年前就能夠做出台灣第一個光通訊連接器,十年後就有辦法快速「恢復記憶」。
但是,可別以為鴻海砸下三○億美元,就只是要做光纖連接器而已,郭台銘六月間親口說過,光纖主、被動元件鴻海通吃,但是要給他半年的時間規畫產品推出的計畫。事實上是,鴻海要做的不僅僅是對外宣稱的光通訊零組件,包括往下延伸的模組及系統,都是鴻海的標的,換言之,從零組件先練兵,再分階段垂直整合,目前仍有技術門檻的發射與接收器,鴻海將來都不會缺席。據了解,鴻海美國子公司目前正在嘗試各種零組件的生產,包括現在最熱門的 DWDN (高密度分波多工器)也是其一,鴻海正在嘗試建立各種零組件的生產技術,將來視市場時機推出正確的產品。
最快在今年底或是明年初,鴻海第一批光通訊零組件產品即將量產,至於哪一產品最先推出,老實說,鴻海自己也不確定,不見得是鴻海最擅長的連接器。鴻海公司坦言,因為在開發產品及尋覓人才的過程中有某些利基,因此公司對發展光通訊產業愈來愈有信心,未來光通訊產業的發展將區分為零組件、模組及系統三方面,追求垂直整合的效果。據了解,鴻海為了周邊產業的縝密配合,陸續投資了固網、北電網路等相關產業,並與飛快成長的光通訊公司 Avanex 合作,將來可望成為重要策略聯盟夥伴。
投資固網、北電網絡 策略聯盟擴展實力
據了解,鴻海的內定目標,是在五年後成為世界光通訊主、被動元件的領導廠商,如此快速的成長,人才及製程研發固然重要,透過策略聯盟也是管道之一。過,郭台銘雖然贊同透過策略聯盟的方式加速跨進光通訊領域,但主要是在主動元件的部分,而且,鴻海要尋找的是有技術研發能力、營收小、成立不久的公司,太大的公司合併會耗時耗力。目前鴻海正在大陸、日本尋找一些「蒙塵的鳳凰」,轉換為浴火鳳凰。
三○億美元是投資光通訊的總括數字,透過鴻海的精打細算,只要拿出一部分的錢,其他可以利用海外子公司籌得。據郭台銘的規畫,今年鴻海預計要投資五億美元在光通訊產業之上,八月底已經投資了八千三百餘萬美元成立美國子公司,以及支援將來研發、生產的創投公司,他希望未來這些投資能替鴻海創造投資額十到二十倍的營收。另一方面,郭台銘也已召回大部分的大陸幹部,積極整軍策畫下一波光通訊的攻勢——成為光纖被動元件前二大廠商,是鴻海勢在必行的追求目標。
即便鴻海有光輝的歷史,今年八月營收已經向九○億元叩關,但是台灣在全球光通訊產業舞台的能見度還是很低,鴻海三○億美元的投資手筆雖然驚人,卻也承受著高風險,況且以郭台銘強勢的領導作風,能收服多少光通訊人才,恐怕也是業界的疑問,將來的領導承接問題更大。這些問題看在鴻海的眼中,又是一笑置之;熟知鴻海及郭台銘行事作風的業界人士表示,郭台銘的決心是鴻海進軍光通訊的最大優勢,況且,郭台銘的思考邏輯不是一般人能夠馬上理解的。
拿刀尖沾奶油吃 順口!
舉個例子,鴻海目前的主力產品,包括連接器與準系統,在現今的環境看來,與傳統產業無異,但是郭台銘卻說,「鴻海拿著刀尖沾奶油在吃,吃得很順口」,即使外界不看好,但鴻海卻樂在其中,未來的光通訊產業,郭台銘也要讓人刮目相看,以郭台銘的韌性,外界愈不看好,他做得愈起勁。郭台銘曾說,他比別人幸運的是,他今天坐上鴻海負責人的地位,比一般人更容易接近新近科技的精髓,加上他肯學習、夠認真,因此更易接近成功。殊不知兩年半前郭台銘與記者餐敘,送記者一人一本探討 BGA 封裝的專業書籍, 厚厚數百頁,非本行出身的人可能看不到十頁就擱在一旁,但郭台銘可以跟你講得頭頭是道,這股拚勁是鴻海未來在光通訊產業成功的一大要素。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光通訊領域上,鴻海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但光通訊人才落後美國、大陸的台灣,一般人倒是樂見鴻海的成功,至少替台灣在光通訊產業掙上一席之地。而鴻海呢?它除了調派大軍往光通訊產業開去,在電腦本業方面,告訴你一個最新的訊息,鴻海近日已經調整公司發展策略,正式跨入所謂的 CEM 領域,亦即專業代工廠商, 這類廠商的代表,國際間知名的有 SCI、NEL、SELECTRON 等公司,台灣規模較大的則是環隆電氣。
截至去年止, 環隆電氣在 CEM 的規模約是世界第十大邊緣,該公司最近單月營收最高約在四一億元, 而鴻海八月營收是八七億元,不管在資訊 CEM 產業,抑或是未來的光通訊產業,鴻海都會是一位可敬又可怕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