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通訊及網路概念股盛行, 許多人跑去追逐 OTC 上的小型股,一向扮演大盤主流的半導體股似乎失色不少,一時之間談論聯電、台積電或華邦、茂矽的人少了很多,偶爾 DRAM 價格出現波動才稍稍能夠撩撥一下投資人的心情,很多人要問,到底半導體股的魅力何時可以再現?
第二季向來是資訊產業的淡季,「五窮六絕」是許多產業界人士琅琅上口的行內用語, 既然市場需求不大,DRAM 價格自然就不會好,跌至四美元其實也不奇怪。 可是,從第三季起產業逐步進入旺季,DRAM 價格也跟著水長船高,從七月開始,DRAM 價格的漲勢一發不可收拾,很快地從四美元拉升至七美元, 到了十月及十一月時,64M DRAM 的市價竟已高達二十美元以上。
淡季五窮六絕 價格有季節性因素
這種 DRAM 市價跟著資訊產業淡旺季的軌跡走,一向是這個產業的鐵律,只是過去幾年因為產業的供需失衡太過嚴重,這種規則看起來並不明顯。去年 DRAM 產業在經歷多年的供過於求後,已逐漸出現供需平衡的情況,因此 DRAM 的走勢與產業的需求走勢愈來愈呈現「正相關」,這也是為什麼去年 DRAM 走勢與季節性因素如此密切的原因。
如果把這種觀察的方式拿來預測今年的走勢,顯然今年 DRAM 產業的景氣又比去年好一些,需求成長的幅度很可能會愈來愈接近供應面,很多產業界資深經理人都還預期下半年可能出現缺貨, 在這種情況下,DRAM 的走勢儘管仍然按照產業固定的季節性因素走,但是價格下跌的過程可能會縮短,也就是很可能不需要像去年一直到七月以後,價格才能明顯回升。
事實上, 今年上半年 DRAM 的走勢的確不算強勢。 從千禧年以後的元月起算,DRAM 只在第一個禮拜做了一點小反彈, 後來價格就一直往下走,一直到目前為止,市價大約在六美元上下,由於市價走低,合約價的變化也是逐月走低,淡季的效應已經非常明顯。 由於淡季還要持續到第二季,展望新的一季,DRAM 的走勢仍很難有明顯起色,這樣的情況可能還要持續到五、六月。
接近成本就會反彈 四至五美元是底線
可是,即使 DRAM 的價格走勢似乎有跡可循,但是以目前市場供需逐漸達到平衡的情況來看, DRAM 一旦跌到大部分廠商的成本價時,必然會有一波很明顯的反彈,因為沒有一家公司會願意在市場供需接近平衡時,還賠錢把東西賣給別人的。虧損了那麼多年的 DRAM 廠商,在景氣來臨時都會想好好地賺一筆的。這是人性,也是很自然的市場法則,應該不太可能被打破。
至於大部分廠家的成本價在何處呢? 根據茂德的估算, 目前三星電子的 64MDRAM 成本約在四.五美元, 至於美光大約可達到四美元,茂德的成本價則比四美元低,國內其餘廠商如華邦、力晶及南亞的成本價大約也都在四美元上下,以這種成本價推估,今年一旦 DRAM 價格跌至四、五美元時,都會引起一波不小的反彈。
二月底 64M DRAM 出現一波小反彈,從原來已跌破五美元拉升到六美元以上,結果不僅美光以大漲回應,台灣的茂矽、華邦、茂德也跟著拉出長紅,在當時李總統喊出九千四百點是底部時,DRAM 股大漲成了幫李總統護盤的最佳功臣。 既然價格已跌至大家的成本邊緣,把價格拉上來就成為所有人心中的共識,當然價格就在預期心理下漲了上來。
晶圓代工也有通訊概念
不過,二月底 DRAM 現貨價在短短一日彈升,到底是誰的傑作?有人說是美光為了美化第一季的業績,因此拉高價格做帳,也有人說是部分系統廠商突然下單吃了不少貨,導致 DRAM 價格明顯回升,但是以目前的市場規模來看,要在淡季拉抬價格,應該不是一兩家廠商可以做到的事情,只有大家聯合拉抬才有機會在一天內把價格抬高,用預期心理的因素來解釋可能更接近真相一點。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觀察。現在許多人關心通訊帶來的新商機,因此注意力全部轉移到通訊相關的個股。可是,很多人可能忘了,國內的晶圓代工從去年開始產能完全滿載,最主要就是因為通訊產業興起,許多來自通訊廠的代工訂單源源不斷地進來,才造成台積電、聯電的產能供不應求。
通訊產業的代工訂單大幅成長, PC 產業的訂單維持小幅成長,結果造成聯電、台積電的通訊產品比重越來越高, 像 Broadcom、洛克威爾( Rockwell )、德儀器( TI )等公司的訂單源源不絕地湧進來, 諾基亞( Nokia )、易利信( Ericsson )、摩托羅拉( Motorola )下單的比重越來越高,誰說半導體股中沒有通訊概念股?
DRAM 離通訊較遠 但仍有機會轉型
不過,對於 DRAM 股來說, 現在要談通訊概念的確是早了一些,因為國內 DRAM廠商大多是搞標準型的產品,與通訊的距離遠得很,而且過去 DRAM 有八成五的比重都是使用到個人電腦產業中,短期內這個比重似乎還很難調整。但是,也有很多廠商已經開始在想如何切入與通訊相關的嵌入式 DRAM 產品,例如資訊家電、網路行動通訊、消費性等產品所需要用到的嵌入式 DRAM 也不少,這些可能也是 DRAM 廠商下一個發展的機會。
另外,在產能極度缺乏下,許多 DRAM 廠商若手中擁有製程技術較落後的工廠,也有機會轉型做其他各種產品的機會,像過去茂矽留下來的六吋廠,最近轉型做晶圓代工,生產各種非 DRAM 的產品,由於目前六吋產能的缺貨情況相當嚴重,因此產能的使用率也是完全滿載,晶圓代工搶手,即使連小尺寸的代工廠也是風光十足。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 IC 設計業的進展,因為這裡有不少的寶藏,等待著大家去挖掘。不管是目前缺貨非常嚴重的 LCD 驅動 IC,或是通訊產品使用的砷化鎵元件,還是逐漸興起的 DVD 市場, 都是成長最快速的產業,在這些產業之中,國內已經有不少的廠商切入生產,同時也有不少公司的產品實力已追上世界一流大廠,很可能是未來會竄出的黑馬。
但是, 如果比起晶圓代工業來說,IC 設計業則是相對辛苦許多,因為晶圓代工業生產的是各種產品的零件,不論產業從 PC 轉到通訊,或者是再從通訊移至消費性產品, 只要晶圓廠一開,不怕這些公司不來下單,可是,IC 設計公司要靠不斷推出新一代的產品才能存活,顯然挑戰就更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