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最受矚目的股票,除了一度超越華碩成為股王的智原科技以外,還有未上市股中的聯發科技,因為聯發最近股價也飆漲到三五○元左右,同樣挑戰華碩的王價位,並更加確立在未上市股中的股王地位。有意思的是,智原與聯發做的產品雖然不同,但卻擁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兩家公司都屬於聯電轉投資的公司之一。
一九九五年,聯電嗅到全球 IC 產業專業分工的趨勢,因此決定將公司轉型為業的晶圓代工廠,並且一舉和美、加兩地的十餘家 IC 設計公司結盟,合資成立聯誠、聯瑞、聯嘉等三家晶圓代工公司,至於聯電原來的產品部門,則獨立出去成為 IC 設計公司,一直到現在,聯電轉投資的 IC 設計公司持續增加,並已有包括聯發、聯詠、聯傑、傑發、聯特利、智原、原相、聯笙等八家公司,這些公司都可視為是「聯」字輩的 IC 設計公司。
從老聯電獨立出來 具備十幾年的灌頂功力
不過,儘管這些「聯」字輩的 IC 設計公司,大部分都是在一九九五年以後成立的,公司年齡大約只有三、四年,但其實在老聯電的時代就已獲得十餘年「灌頂功力」,因此,雖然大部分投資人都沒有聽過這些公司,而且大部分還未上市,但是,獲利能力及經營績效卻更亮眼,一點也不輸其他已上市或上櫃的公司。例如像國內第一家獨立的 IC 設計公司太欣半導體,成立的時間在民國七十年,聯電還稍晚一年,太欣的董事長王國肇當年也是先進入工研院電子所,並且被選派至美國 RCA 公司受訓, 是當時三十餘位赴美國移轉 IC 技術的「取經大使」之一。
另外,合泰半導體的前身合德,也都是出身工研院電子所,甚至後來成立的矽統、凌陽、瑞昱、偉詮等工研院人才主導成立的 IC 設計公司,也都在聯電之後才成立,其中瑞昱的創辦人如葉博任、黃志堅、陳進興等人,甚至都還是從聯電離職才創業的。聯電不僅在 IC 製造上是始祖,在 IC 設計業上也是先鋒。
論資排輩 蔡明介是大阿哥
若要在台灣 IC 設計業中排資論輩,蔡明介肯定是當仁不讓的「大阿哥」。想當年電子所時代,蔡明介從 RCA 回國, 做的就是 IC 設計,許多現在 IC 設計公司檯面上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等人物,統統是他的手下或同事。
蔡明介從有「少林寺」之稱的電子所離開,再加入國內最早的 IC 公司聯華電子,這位最早下山學藝的「師兄」說,聯電當年在曹興誠及宣明智等人強調績效落實、注重產品管理的嚴格要求下,其實就是聯字輩 IC 設計公司能夠建立堅實基礎的原因。
不只做 IC 元件 還要做解決方案
早期創業的聯電很辛苦,沒人、沒錢、沒市場,也沒信心,國外的人不相信台灣能做什麼 IC,至於聯電的技術來源工研院電子所,當時也還在生產 IC,做的產品與聯電完全一樣。在內外環境都不良的情況下,聯電磨練出很多痛苦但卻很實在的經驗法則,這種法則最後演變為「拚命要做成生意的生存意志」。
因此,蔡明介說,每一個產品的計畫,絕對不能只顧到技術,而是要落實產終的目標,並且能夠被客戶所使用。 換句話說,「我們做 IC,不是做一個元件( Device ),而是要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Solution ),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光是技術沒有用,「不僅要把產品做出來、可以賣錢,並且還能把錢收到口袋內,才是真正完成了一個計畫。」
因此,在每一個新產品的專案計畫中,聯電都會要求比同業更高的水準,同時也比較不會有資源浪費及誤用的情況。事實上,過去二十年來,聯電嘗試過各種產品的發展, 大概只有繪圖晶片( VGA )一項產品沒有成功, 即使是最難的CPU, 聯電也都做成功了,其中 486 的 CPU 甚至還在一年內賣了一百萬顆,只是後來被英特爾控告,加上無力繼續負擔龐大的研發費用才作罷。
CPU 及晶片組都曾是成功的產品
另外,聯電切入的晶片組產品,也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過去。 聯電從 XT 及 AT的時代就開始摸索晶片組, 但一直到 486 晶片組才真的做起來,並且和矽統威盛、揚智一起把美國晶片組廠商淘汰出局,不過,後來聯電在整合繪圖的設計上做得不好,加上又面臨要從聯電獨立出來,因此策略性地退出這個市場。
除了這兩個產品外,聯電發展的其他產品都有相當的成就,關鍵因素也在於從提供解決方案著手。例如現在最紅的聯發科技,當初從老聯電移轉出來時,人才大部分都是來自老聯電的多媒體研發部門及經銷產品事業部,如卓志哲、劉丁元、魏志展、陳志逢等人,已經擁有相當多年的發展經驗,其中劉丁元更連續好幾年蟬聯聯電的傑出研發工程師。
研發團隊強 聯發成為光碟機元件的領導廠商
也由於這群堅強的經理人團隊,聯發因此從業界吸引到最好的人才,在一百餘人的團隊中,研發人員占了七成五以上,擁有碩士學位的高達一半以上,員工平均年齡則只有三十二歲,這種陣容即使在其他 IC 設計公司中也相當少見,也為聯發切入多媒體市場領域帶來更大的助益。
人才、技術都有了,產品規畫就更形重要,尤其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產品,是客戶最需要的。聯發觀察當時的光碟機市場,大部分都是日商的天下,至於占有大部分 IC 市場的美商 OAK,則只擁有前端的解碼器 IC, 於是聯發也著手研發前端的光碟機晶片 Servo,並推出三合一的光碟機專用晶片,由於更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在市場上的占有率也不斷提升,並成為光碟機零件的主要供應商。
聯發去年每股稅後純益為一五.二八元,今年前三季的每股稅前盈餘已達九.四八元,較上市股中獲利最佳的華碩九.○九元還要高,難怪要成為未上市股中的股王。
智原占到市場先機
至於產品集中在消費性 IC 及電腦周邊 IC 的聯詠,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目前詠在監視器控制晶片、鍵盤控制器兩項產品上,都排名在前一、兩位,至於來電顯示電話 IC,也是排名前一、二名。 聯詠的主要團隊經理人何泰舜、宮義忠,當年曾參與開發老聯電的許多產品,累積了不少的產品開發經驗,也為聯詠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助益。
最近上櫃交易的智原科技,在策略上是一個比較大膽的嘗試,但卻因為占到市先機,結果比預期的還好。 蔡明介說,當初智原切入特殊運用積體電路( ASIC)產品時, 還有一些廠商如旺宏、華邦在做 ASIC,但智原決定以獨立公司專做這個市場,並且因為後來台積電、聯電大力發展晶圓代工,客戶對 IC 設計的智財( IP )需求很大,於是智原又轉到這個領域,由於這種設計流程及方法愈來愈複雜,需要更專業的供應商,智原以獨立專業的形態做,因此能夠占到市場的大餅。
不過,由於這個領域太新,智原也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尤其是管理上的制度,也是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完成。隨著 IC 設計愈來愈複雜,客戶對 ASIC 及 IP 的需求愈來愈高,未來智原科技的成長潛力仍然很大。
另外,聯字輩 IC 設計公司的成功,也或多或少受惠於聯電落實員工分紅入股的企業文化。像目前大部分的公司都是提撥盈餘的一○%以上給員工,由於多家公司的獲利都相當高,而且股價也都不低,因此員工分到的配股不少,價值也比其他公司高出很多,這也是聯字輩的 IC 設計公司能夠吸引到這麼多人才的原因。
鼓勵內部創業 轉投資 IC 設計公司愈來愈多
同時,聯電鼓勵內部創業,也成為聯電 IC 設計家族不斷誕生的主因。例如早期成立的聯陽,是由聯電第二事業群分出來的公司,為了遠離英特爾長期以來的強勢競爭, 於是聯陽採取遠離英特爾、擁抱微軟的策略, 除了取得微軟的 WinCE授權,做為發展消費性產品的主要平台外,在網際網路的產品上則選擇非對稱性數位用戶迴路( ADSL )為主。
不過, 由於 WinCE 受到產品應用尚未成熟的限制,因此發展比其他設計公司慢很多,但是在 ADSL 的部分則有不小的進展,於是,聯電再將兩個產品部門分開,ADSL 的產品則移至美國並成立聯特利公司。 由於聯特利在 ADSL 的進展相當快,並且很可能成為下一個通訊產品的標準,因此還受到英特爾的青睞,投資入股成為聯特利的股東,這恐怕也是當初聯陽訂下「遠離英特爾、擁抱微軟」策略時,根本沒有預期到的後果。
另外, 一九九六年二月從聯電移轉出去的聯傑國際, 過去產品以涵蓋區域網路IC 和數據機 IC 兩類為主, 但由於內部對企業發展的理念出現差異,因此在幾經討論下,於今年五月再劃分為聯傑與傑發兩公司,聯傑預計以在台灣上櫃為目標,主力產品是網路及交換器晶片,至於傑發則以明年到美國上櫃為目標,產品則以網際網路的服務與網路電話為主,例如網路閘道器、網際網路電話等產品。
在每個產品領域都要成為領導者
聯傑與傑發兩家公司的產品不同,適合的市場也不同,由於聯電企業文化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因此人才能夠不斷地成立新公司,也可避免人才出走的窘境,對整個聯電集團實力的擴大有相當的幫助。
不過,長期來看,聯電目前的母體事業為晶圓代工,為了維持純粹的晶圓代工事業,聯電已逐步切斷與這些聯字輩 IC 設計公司的關係,曹興誠也曾表達,未來聯電對這些轉投資的 IC 設計公司持股要降低,就是要讓客戶安心。近來晶圓代工產能出現明顯缺貨,即使是聯字輩的 IC 設計公司,也不見得就能取得充裕的產能,顯示聯電與聯字輩 IC 設計公司的關係,確實已出現些許的變化。
蔡明介說,不論有沒有聯電,「在每一個產品領域中,聯字輩的 IC 設計公司都要成為領導廠商」,這個目標現在已經達成了一部分,但未來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