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圈、金融界和科技業的起伏,真可以用﹁風起雲湧﹂這四個字來形容。隨著各種大大小小風暴的侵襲,所有政客、銀行家、電子大亨都會感受到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洪流,誰能掌握,就能水長船高,但是一不小心,大巨人也會一不小心就慘遭滅頂。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現今台面上風光的電子大亨,到底有誰會在二十一世紀被「後浪」所淹沒?又有哪些看似不起眼的老闆會異軍突起,成為下個世紀的贏家呢?
「五大門派」出身不同 目標卻一致
過去這半年來,伴隨著本土金融風暴、企業危機四伏、老闆掏空公司等非常狀況,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版圖已經展開了一場解構、爭奪與重組的角力戰。仔細去分析參與其中的要角,可以勾勒出包含零組件巨擘、筆記型電腦新銳、傳統電腦業大老、大陸發跡台商以及高獲利產業明星等五股勢力,這「五大門派」雖然崛起的歷史迥異,個別的體質和經營理念也不同,掌門人的性格更大異其趣,但所圖謀的霸業卻頗為一致,就是締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個人電腦產銷體系,透過這種垂直分工後再整合的集團系統,來因應特定本業利潤流失、競爭激化的危機。
由於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胃納已經超過九千萬台,近幾年康柏) Compaq )、戴爾) DELL )、IBM 和惠普) HP )等大廠的占有率又快速提升,這些名列前茅的大公司為了在慘烈的價格競爭戰火下擴大占有率和維持獲利,除了委託台灣業者製造外已別無選擇,這種情勢也讓我國在九○年代初期贏得了世界電腦列強的「軍火供應商」稱號,並造就了台灣資訊、電子工業 OEM、ODM 產銷風氣盛行的景象。
但隨著永無止境的殺價競爭壓力越來越沉重,軟、硬體規格漸趨標準化,相關技術也在英特爾)INTEL )、微軟的推波助瀾下快速普及,這些客觀環境的轉變漸漸地帶動了個人電腦產業價值鏈的推移!
「賺多賺不多,賺少賺不少!」
首先被消滅的是設計、組裝桌上型電腦的價值。把一台電腦拆開來看,研發利潤被英特爾、超微( AMD )的微處理器) CPU ),和我國矽統、威盛、揚智的晶片組瓜分殆盡,剩下的少許則是被華碩、技嘉和環隆等主機板拿走;最後真的再用放大鏡看,可以發現做連接器的鴻海精密、做電源供應器的台達電子、做電阻的國巨電子等低價零組件製造商,還能穩住不錯的利潤。至於這兩年幾家本土資訊大廠高唱入雲的所謂「全球運籌」( Global Logistics ),在各大外商相繼收回高價零組件採購權之後,其管理利潤若減去風險係數,恐怕得用顯微鏡才看得到!
從桌上型電腦價值鏈移轉的結果看,還真應了一句台灣俗語:「賺多賺不多,賺少賺不少!」在市場占有率集中的客觀形勢裡,承接大型 OEM、ODM 代工訂單的台商,所能選的客戶不過就是台面上看得到的那幾家,而過去歷史輝煌的國內電腦製造業,各路英雄都是滿手過度擴充的產能,價格拚完當然只能拚運籌服務了。
反倒是過去靠黑手技藝吃飯的低價零件廠商,由於幾乎沒有人會為了一個幾分錢的連接器、電阻花腦筋殺價,再加上國內幹這一行的夠格股票上市的不多,造成少數廠家規模急遽膨脹,產品單價雖低,利潤率卻相對奇高,幾年下來反而把鴻海、國巨、台達電子等公司養得兵強馬壯,力足以揮軍主流產業逐鹿中原。其中鴻海積極發展電腦準系統( Barebone )和這一陣子宣布介入光碟機廠廣宇的動作,尤其凸顯出該公司向下游挺進的旺盛企圖心。
其次是新興的筆記型電腦公司。一九八○年代末期國內筆記型電腦業萌芽時,主要是有個人電腦與計算機廠商兩股勢力爭相投入,當時就有人預言在輕、薄、短、小的攜帶式電腦產品製造競賽裡,應該是計算機業會贏得勝利。十年過去了,台灣最強的三家筆記型電腦製造公司可能是廣達、英業達和仁寶,看起來計算機公司在這一回合似乎是贏了。觀察近來這些筆記型電腦大廠的動向,英業達不惜買下迪吉多電腦的大溪廠以換得康柏的伺服器 ODM 訂單,廣達則積極圖謀 IBM伺服器訂單,種種跡象顯示出本業獲利空間不錯的筆記型電腦公司,已經未雨綢繆地把經營觸角延伸到桌*W型電腦的主流市場。
華碩表演「超額利潤萃取術」
宏碁、神達動能不足大陸回歸的梟雄台商是另一支值得一提的大軍。撇開鴻海精密、台達電子等在彼岸投資有成的廠商不談,近幾個月最引人矚目的當然是鑫明集團的蔣國明蔣老闆。
雖然有力捷集團的默許,鑫明去年第三季在台灣股市悍然出手取下精英電腦經營權,至今仍是國內投資人咋舌議論的話題。隨後鑫明在大陸投資的盟友監視器業者唯冠科技又出招介入美格科技,再加上與鍵盤、光碟機製造商英群的策略結盟關係,已使得鑫明集團的後勢不容小覷。
至於台灣電腦業界的傳統強權,這一、二年卻顯得有些步履蹣跚了。大眾、致福等「什麼都有一點,但什麼都不怎麼樣」的廠商,在海外有大客戶等無人的困難,在國內有零件業步步進逼的壓力,營運狀況如何,可以從去年的財務報表略知一二。宏碁、神通等老牌電腦公司,雖然靠著集團內眾多「老榦新枝」的相互扶持,還能撐住一個小康的場面,但總讓人有一種身軀龐大、動能有限的感覺,這一點從股價看尤其明顯。
宏碁電腦近日黯然宣布退出經略十多年的美國零售市場,審視宏碁美國子公司過去三年總虧損超過二億美元的殘酷現實,退出蓬勃的家用電腦市場顯然是不得不採取的痛苦措施,但少掉了去年占美國宏碁一半以上營收零售通路業績,宏碁電腦今年要面對的挑戰絕不輕鬆!單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國內傳統個人電腦製造廠在這一波產業價值鏈轉移過程中真的是受害不淺。但畢竟這些傳統電腦大廠在道上混得最久,豐富的經驗優勢和龐大的產銷規模也不容忽視,只不過他們過去的成功對未來究竟是籌碼或包袱,還有待觀察。
最後是比較特別的明星公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華碩電腦。在殺價殺得血流成河的主機板市場裡,華碩靠著散布全球的專業通路網和略勝同業一籌的技術、品質,為台灣抄襲成風的資訊、電子業界示範了難能可貴的「超額利潤萃取術」,這兩年華碩已經開始從專擅的主機板設計、製造領域走出來,一步一步邁向筆記型電腦、光碟機和伺服器市場。另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是日月光,儘管過去曾經有投資日月冠製造筆記型電腦不太順利的經驗,在半導體封裝、測試業頗有斬獲的日月光,這一次又挾著豐厚的資金實力強勢入主環隆電氣,其建立橫跨半導體下游和電腦中、上游企業集團的雄心顯然未減。
個人電腦是資訊、電子產業的火車頭,儘管去年這個火車頭上載的大多是賠錢貨,且不提我國的宏碁,美商 Packard Bell NEC 光是去年就大虧了五億美元,一傢伙整掉了日本NEC 社長的烏紗帽。雖然如此,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已經搭上了這班火車,現在只能想法子搶到幾節風險比較低的車廂。大略看完我國資訊、電子業「五大門派」的現況和可能採取的策略,可以發現未來一、二年台灣業界將呈現的是「以利套利」的新競爭模式。
維持利潤 才能換取未來的生存空間
拿現有的利潤博取未來的生存獲利空間,是台灣高科技業界的共識,眼前賺錢就想落袋為安或拿錢走人,恐怕不能長久。歸納五大門派的屬性,除了老牌電腦公司得靠花老本加碼翻本之外,其他的新興勢力不是靠高利潤率的低價零件崛起,就是有當紅的筆記型電腦賺錢,要不然也得拿大陸同胞的血汗貢獻當籌碼,或者是仰仗特殊的技術、管理或益業優勢。簡單的說,各路英雄都是拿著自己看起來還過得去的利潤,一古腦砸向越來越沒有利潤的個人電腦市場。所為何來?圖謀的當然是這個火車頭後面拉的金銀財寶!
至於什麼是金銀財寶呢?五大門派顯然是看法兩極。產品單價高、毛利不錯的筆記型電腦(廣達、英業達)或主機板(華碩)業者,不約而同看上了價值數千美元的高價位伺服器;「出身基層」的新銳公司(鴻海、鑫明)則一致瞄準只有幾百美元的低價電腦。有趣的是,這兩種策略的核心都是網際網路( Internet )。前者看好的是網際網路普及所帶動的龐大網路伺服器市場需求;後者相中的則是網際網路用戶端無窮的低價電腦商機。
由於獲利空間大且強調品牌形象和售後服務,國際各大電腦公司固然是積極投入伺服器市場,但對於低價網路電腦,也已經有美商康柏推出「一元電腦」促銷案,以及美國網路服務供應商( ISP )打出上網購物免費送 iMac 的噱頭。 這些令人側目的網路促銷花招,透露出個人電腦免費奉送的行銷新趨勢。因此,鑫明、鴻海兩大集團才會卯足勁想拼裝出一台二九九美元、甚至九十九美元的超低價電腦產品,以提供全球的網際網路服務業足夠的擴張火力。
不管未來台灣資訊、電子業五大門派在個人電腦市場會師決戰的勝負如何,我國高科技產業必定會在這一、二年內出現滄海桑田式的變貌。
台灣的 OEM、ODM 還能做多久?
鑫明集團的挑戰是把大陸鑫明的利潤和資源,有效地灌給精英電腦,如此才能厚植該集團的實力。鴻海除了要整合廣宇的光碟機產銷力量之外,還要面對更低價的可怕對手──鑫明在準系統或低價電腦的壓力。習於承接 OEM、ODM 訂單的廣達、英業達和日月光(環隆),要思考的是這種為人作嫁的營運形態究竟還能獲利多久?轉型到伺服器領域是不是「從火坑跳進煎鍋」?宏碁、神通等老牌電腦集團要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從全球運籌的窠臼裡走出一條新路,不啻是其領導班子的跨世紀任務。至於華碩,由於擁有品牌和通路優勢,相對之下,轉型的難度似乎僅止於產品策略和技術層面,與其他敵對門派相較贏面不小。
在國內金融風暴仍未止息的情況下,具備資金優勢的資訊、電子集團只要有膽識、敢決斷,今年顯然是個逢低承接、甚至趁火打劫的良辰吉時。環隆經營權爭奪戰是一個例子,廣宇後台老闆換人又是一個!所以,在金融風暴這個觸媒的催化下,台灣高科技產業集團化將會加速進行,危機企業若有幸能雀屏中選,往往是麻雀變鳳凰,不幸者則是轟然巨響、粉身碎骨的地雷股。投資人豈可不張大眼睛、小心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