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現金策略真的就會贏?」這個說法應該很常見。就是有人會說使用兩倍槓桿ETF搭配現金的方式,既可以享有同等報酬,但卻能保留現金運用的彈性。
我就好奇的去回測在過去5年台股大多頭下,這種策略是否真的比較好。
設定每個月定期投入3萬,A策略是保留一半現金,另外一半投入元大台灣50正二ETF(00631L),每年進行一次ETF與現金的比例再平衡。B策略則是每個月3萬全部投入富邦采吉50ETF(006208),股息全數再投入。回測區間為2020/1/1~2025/3/3。
0050正2+現金、006208績效比拚
得到的結果為:
A策略
總報酬率為56.08%,年化報酬率為17.43%,最大跌幅為-8.2%。
B策略
總報酬率為64.57%,年化報酬率為19.54%,最大跌幅為-10.53%。
資料來源:YP-Fiance
看起來所謂一半正2ETF,一半現金的「槓鈴策略」,並非如想像中厲害。究其原因,應該是保留現金的「機會成本」拖累了投資表現。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誰說保留現金就只能每年進行一次再平衡。當然是下跌的時候要加碼買進啊!
但請問是要下跌多少%的時候可以加碼買進?又是要全部投入,還是只買進多少比例?之後如果市場漲回來導致不符合ETF與現金各半的設定,那什麼時候該賣出ETF好保留更多現金等待下次大跌?
其實一定不是只有我會這樣問,我相信想要使用這種一半現金、一半正2 ETF策略的投資人,肯定會有跟我一樣的疑問。因為在無法預知未來市場變化的前提下,「主動」進行加碼買進這件事本身就具有猜測的成分。既然是主動操作,肯定不同投資人會有不同想法。
遇到股市盤整績效差更多
但你怎麼知道你的想法就是對的?既然我們選擇「被動」的使用指數ETF去進行投資,就應該盡可能地排除掉「主動擇時」進場的不安定因素。
因為我們就是不想被市場波動影響投資決策,因為我們知道主動操作才是導致一般投資人績效落後大盤的主因。所以不應該因為害怕下跌就覺得保留現金是一個好選擇。
最後不要忘了這5年多來台股的漲幅非常好,所以連帶這些槓桿ETF的報酬也很高。但在這個狀態下,使用所謂的槓鈴策略都不見得贏過傳統簡單的定期定額,那要是在下個5年台股開始進入盤整期,你還能確定正2現金各半的配置方式會是好選擇嗎?
延伸閱讀:他停扣00922,持續買進正2的理由!費用率比0050高3倍、為何遇股災也不怕?達人曝「高勝率」投資心法
作者簡介_Jet Lee
指數投資忠實擁護者。經營臉書粉絲團「Jet Lee的投資隨筆」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